“杀!杀!杀!”许副旅长的喊杀声在战场上回荡,激励着每一名战士继续奋勇杀敌。
终于,当最后一个小鬼子倒在血泊中时,战场上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后,便是骑兵团战士们胜利的欢呼。
许副旅长望着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是每一名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最终时针悄然指向凌晨 3 点,整个机场的战斗才彻底结束,所有的小鬼子全部被歼灭,机场所有的物品,要么被带走,要么被炸毁,整个机场没有半年的时间,则是完全无法被重新修葺好再使用。
当众人在凌晨四点半的时候,天色依然是黑暗的时候,疲惫但满足的骑兵团战士们开始踏上归程。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渐行渐远,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毫无疑问,经此一役,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与自豪。这一次,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战果,不仅将小鬼子的 20 架飞机尽数摧毁,更是把小鬼子苦心经营的机场彻底化为一片废墟。
至于陈振华,更是把小鬼子在机场里的那个炮兵中队的所有火炮和炮弹,全部早已经收取到空间里了,要不然小鬼子早就开始还击了,哪能让李有才和陈振华肆无忌惮的轰炸机场。
所以可以想象的是,哪怕小鬼子想要重新恢复建设这个机场,没有六个月的漫长时光,也只能是痴人说梦。
陈振华精心策划这场战斗的初衷,是要将小鬼子在晋省的飞机场连根拔起,最大程度减少小鬼子飞机轰炸给八路军带来的惨痛损失。
而这背后的深层考量,陈振华并未向战神师长和陈副师长透露分毫。然而,这一切本就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在陈振华等人出征之前,无论是陈副师长,还是战神师长,都给予了陈振华最高权限的独立作战自由。
众人一路疾行,终于赶到了预设的隐蔽地点。然而,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惊。
当陈振华抵达时,他的脸上写满了惊愕,原本预计关押在太原监狱的 5000 名国军战士俘虏,此时竟多达
人。
很显然,肯定是小鬼子这几天,再次将其他地方的俘虏也集中转移到了太原监狱,这使得太原监狱内的俘虏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自然管理局面变得极为复杂。
这处原本以为足够隐蔽的地点,此刻也因为人数的剧增而难以隐藏。陈振华眉头紧皱,目光坚定而迅速地做出决策。
他大声命令道:“李战龙,你带领特战团一半兵力,在前方开路,务必保护好受伤的国军官兵尽快安全转移!”
李战龙毫不犹豫地应声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许副旅长则站在一旁,神情严肃,他紧握着拳头,似乎在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这次艰巨的转移任务。
陈振华接着说道:“许副旅长,你带领骑兵团剩余兵力,做好后续保障工作!”许副旅长挺直腰杆,大声回答:“明白!”
此时,那些被营救的国军官兵们的惨状令人心碎。他们衣衫褴褛,身上布满了伤痕,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疲惫和恐惧。许多人因长期的折磨而身体虚弱,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在转移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道路崎岖不平,战士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受伤的官兵,一步一步艰难前行。
许副旅长亲自上阵,他弯下腰,背起一名伤势较重的国军战士,步伐坚定而沉重。
陈振华则在队伍中来回穿梭,不断鼓励着大家:“同志们,坚持住!我们一定能把大家都安全带出去!”
有的战士累得气喘吁吁,但依然咬紧牙关,不肯放下背上的伤员。一些自行车在颠簸的路上出现故障,战士们便迅速抢修,争分夺秒。
骑兵团的战马也因长时间的奔波而显得疲惫不堪,但它们依然听从指挥,努力前行。
到达秘密集结地点后,众人发现情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受伤的国军官兵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有的伤口已经化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陈振华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愤怒和怜悯。他立刻组织人员对伤员进行简单的救治和包扎。
许副旅长则忙着指挥战士们整理物资,为后续的转移做准备。他的额头布满汗水,声音也因为不断呼喊而变得沙哑。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让本就艰难的转移工作雪上加霜。但众人没有丝毫退缩,依然在风雨中坚持着。
陈振华再次发挥出强大的领导能力,他迅速调整方案,安排更多的战士去寻找遮蔽物,为伤员挡雨。
借助下雨之际,陈振华又在不远处机缘巧合的发现了五十辆卡车,自然是他从空间里转移出来的五十辆卡车。
他兴奋地喊道:“有救了!有救了!”随后,他安排特战团中会开车的官兵全部集中起来,驾驶这些车辆。
“大家加把劲,我们一定能成功!”陈振华的声音在风雨中回荡,激励着每一个人。
就这样,众人再次踏上了征程,新增的五十辆卡车无疑为重伤兵的转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使得原本艰难的局面有了转机。
那些重伤兵们,一个个面色苍白,伤口的疼痛让他们眉头紧蹙,但眼中仍闪烁着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许。卡车缓缓启动,车轮的转动仿佛承载着他们生的希望。
而轻伤兵们,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得以饱餐一顿、补充了能量。他们狼吞虎咽,食物的滋味在口中散开,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满足。
吃饱喝足后,身体仿佛重新注入了力量,精神也为之一振。为了避免遭受小鬼子的轰炸袭击,众人精心规划了行军路线。队伍的战线被刻意拉长,以减少集中目标带来的风险。
每一段路程,都有特战团的战士们严阵以待。他们身姿挺拔,目光锐利,时刻警惕着周围的风吹草动。手中的武器紧握,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敌人。
骑兵团的战士们更是不辞辛劳,在队伍的周围不断穿梭侦察。他们的马蹄声响彻大地,仿佛是在向周围的汉奸土匪等人宣告:休想靠近我们的队伍!
李有才走在队伍的前头,神情专注而坚定。那6门 41 式山炮在他的守护下,显得格外庄重。
他深知这门炮的重要性,也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他悄悄留下了二十发炮弹,以备不时之需。
陈振华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深知李有才的这一举措体现了他的谨慎和谋略,也展现了对战斗资源的珍惜。
众人在填饱肚子、恢复体力后,行军的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那些卡车司机们,他们全神贯注地驾驶着车辆,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每一次的颠簸,每一次的转弯,都考验着他们的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
他们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前方,双手牢牢地握住方向盘,汗水从额头滑落,却顾不上擦拭。在他们的努力下,运输的速度大幅提升。
终于,在中午时分,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首批出发的50辆卡车顺利抵达了武乡县独立团的驻地。当车辆停下的那一刻,等候多时的八路军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重伤兵们从车上抬下,动作轻柔而迅速,生怕给伤员们带来一丝额外的痛苦。担架在战士们的手中传递,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关切和焦急。
然而,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并非最终的目标。陈振华果断地指挥着那50辆车立刻返回,去运输更多等待救援的人员。
在武乡县城守卫的八路军战士们充分发挥出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他们迅速将伤兵们安置在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内,医生和护士们忙碌地穿梭其中,为伤员们进行伤口的处理和治疗。
与此同时,后续从平顺县和黎城赶来的其他三六五师的兵力也及时赶到,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医疗资源和物资,为伤兵的转移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当这场胜利的捷报传来,整个战场的氛围瞬间被喜悦所笼罩。
在三六五师师部,陈副师长和战神师长正焦急地等待着最新的消息。当通信兵匆匆跑来,递上那份详细的战报时,陈副师长的手微微颤抖着接过。
他的目光急切地扫过纸上的每一行字,脸上的表情从紧张逐渐转为兴奋和激动。“太好了,太好了!”他忍不住大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
战神师长也凑过来,目光紧紧盯着战报,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哎呀,小陈同志真是一员福将啊!”他不禁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