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讲了多久,王广进止住了话头,似是渴了。
沈筝递给他一盏茶,他接过茶盏后一饮而尽,随后一拍脑袋。
“属下都将正事儿给忘了!”
说罢他抬袖擦了擦嘴,好奇问沈筝:“属下空手而归,您怎的......不问问棉花与卫大人在哪儿?”
难不成大人有千里眼,压根儿不用问?
沈筝闻言一笑,“船除了码头边,还能停在哪儿?不过听你说着一路上所见所闻......是真好啊。本官往后若有机会,定当去瞧一瞧。”
一句话又将王广进说得心痒,又将正事儿给忘了——他真的还有好多趣事没给大人讲,怎么办,好想讲啊!
下一刻便听沈筝说:“本官与你商量个事儿,你听听如何。”
王广进一愣,“您有事吩咐便是,用不着与属下商量。”
“这是啥话?”沈筝摇了摇头,“咱们都有人权,你的事本官岂能替你做决定?”
王广进听后心中一阵暖意——要不还是说家好呢?外边儿再繁华,风光再诱人,但能让人不设丝毫防备的地儿,还得是家。
“大人您说。”
沈筝看着他:“说来,你也是读书人,除了这会儿这副模样不太像,但你肚皮里头,也是有墨的。”
王广进摸了摸打结炸毛的头发,嘿嘿一笑:“属下与您比起来,也谈不上多有墨......能背两首诗,读几篇文章罢了。”
“那自己写呢?”沈筝问他。
“啊?”王广进愣神,指着自己:“属下写文章......吗?”
沈筝挑眉:“在柳昌书院没写过?还是要本官去书院问问山长,将你写过的文章拿来瞧瞧?”
王广进头皮都麻了!
他那点子东西,怎敢在大人面前卖弄!
“大人,您饶了属下吧。属下之所以没考上啥功名,就是因为文章作得不好......您千万别看,真污眼睛!”
不过......“您想要属下写文章?”
王广进发现了华点。
沈筝一笑,点点头:“也不算正儿八经的文章。游记,你该读过吧?”
游记——记录旅行经验的一种文章,含有丰富的记述色彩与抒情色彩,站在第三人称看看山看水,再站在第一人称看人看事,让阅读游记者犹如感同身受。
游记可以是诗歌文章,也可是......小说,美化过的真实记录。
“游记?!”王广进惊叫出声:“属下、属下这点见闻,岂敢卖弄着作游记?不说县中有您与几位大人在,就说伯爷他老人家......”
那位更是个见多识广的主,自己写的那些东西若是出书......那位不得亲自上门来“教育”他啊。
沈筝轻斥他一眼:“你未免也太过妄自菲薄了些,方才你与本官分享之事,说得那般引人入胜,转过头来便不行了?”
王广进动了动嘴。
嘴上说归嘴上说,可真要下笔写......
他真感觉自己不行,游记难写,敢写游记出书的,要不就是正儿八经的大家,要不就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佚名人士。
他这等小人物,顶着“同安县商会会长”的名号出本游记,岂不是丢县里的脸,丢大人的脸?
沈筝见他满脸写着“我不行”三个大字,径自叹了口气。
“你是看山看水看世界了,可本官没看过,许主簿没看过,县学的孩子没看过,县中上上下下那么多百姓,也都没看过......”
说罢,她又是长叹一口气:“说来也是本官没本事,不能带大家伙长见识,倒是愧对了我同安县上上下下......唉!”
王广进见自己被说得跟“吃白食”似的,慌张辩解:“不是!大人,您莫要这般说,属下这不是因公办差,才得以一见西边美景......”
“别说这么多。”他刚开口说了两句,便被沈筝抬手打断:“你就说你看没看吧?”
“......”王广进噎了口气在喉间:“看了。”
“对咯!”沈筝又问:“你就说你写不写吧?”
王广进一脸苦相:“可、可县中百姓大多不识字啊,属下写了......能看的就那些人。”
照大人这意思来看,但凡他敢下笔写,大人就敢让印坊印个万八千出来......到时莫说同安县,怕是泉阳县、永禄县中,但凡识字之人都要人手一本!
只见沈筝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点了点:“算是说到点上了。你这本《游记》,不是给文人墨客、乡绅贵族看的,明白吗?”
王广进一愣,感觉自己明白了,又好像没明白。
他迟疑问道:“您的意思是......是给百姓看的?”
沈筝点点头:“眼下县中适龄孩童都要送来县学读书,家家户户的,谁家没一两个孩子?就算这会儿没有,往后得有吧?就算往后也不打算生,邻里邻居的,得有吧?总有识字之人。”
“可......”
王广进还想说什么,沈筝根本不给他机会,又打断了他:“所以这第一本《游记》,不能有酸话,不能有太过复杂难以理解的话。”
王广进似懂非懂,感觉有无数只小麻雀在自己脑海中打转。
沈筝问他:“若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想表达日头大,太阳美,或是落日美景,当如何说?”
王广进想也不想:“日入暗室代明烛?或是......日没半红轮,还有......半湖瑟瑟半湖红?”
沈筝听后直摇头:“不行不行不行,诗是好诗,该有的意境也有,但百姓们眼下正是‘开蒙’阶段,你如此写,倒有些为难人。”
王广进感觉自己快悟了,问道沈筝:“那大人,此处当如何描写?”
沈筝不说具体语句,而是说:“有的百姓家中用不起烛火,也没见过湖泊,所以你如此写,他们难以想象。游记......确实是要带阅读之人开阔眼界,见识无限风光,可你写下的事物,是要能引起阅读之人共鸣,给他们提供想象空间,方为上等。”
还是那句话——人,难以想象从未见过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