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重耳和众人齐聚一堂,个个神色凝重,房间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正当大家激烈讨论之际,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侍卫匆匆跑进来禀告道:“公子,不好了!蒲城外发现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他们高举着晋国军队的大旗,正气势汹汹地朝这边赶来!”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在场所有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公子重耳和众人立即来到城门楼上,看到一支数千人队伍已经到了蒲城南门。
前面带兵的正是寺人披勃鞮,寺人披还真是晋献公的得力心腹,晋献公原本让他三日赶到蒲城。
谁知道这孙子忠心耿耿,竟然也是日夜兼程,提前一日和狐突的人前后脚赶到蒲城。
寺人披率兵赶到蒲城,但是蒲城国人和百姓念及公子重耳贤良方正,待人和善,于是蒲城人闭门拒敌,不让寺人披进城。
寺人披站在城下高声道:“公子重耳听命,我乃国君内臣勃堤,奉国君之命前来接公子重耳回都城,面见国君,解释解释您和太子申生谋反一案。
还望公子随我回都城,我这里有国君的兵符和符节信物,倘若公子和浦地百姓负隅抵抗。
国君有令,不听从君命者,实为叛逆谋反,一律处死,公子,难道说你要抗命吗?”。
那魏犨和颠颉乃是一介武夫,脾气暴躁,勇猛无比,魏犨道。
我出城会一会那阉人,把他脑袋拧下来当夜壶,看他还叽叽歪歪不?
胥臣阻拦道:“不可无礼,公子乃是国君之子,寺人披乃是国君使者,就等于国君亲临。
倘若杀了寺人披,就等于坐实了公子和太子申生谋反一事,所以不能和寺人披交战”。
公子重耳道:“老师说的没错,为人子者不守孝道,忤逆君父实乃罪不可赦,无罪也有罪”。
实在不行,我出去跟寺人披回去,向父亲解释清楚,我只要举手投降,父亲就能相信我是无辜的。
赵衰道:“万万不可啊!公子,现在不是你和国君之间的矛盾,这晋国之乱完全是骊姬在背后指使。
国君现在只相信骊姬,朝中已经无人敢向国君进言劝谏,倘若你跟着寺人披回去,骊姬一伙人一定会置你于死地”。
我看这样吧!目前拒不开门死守浦地,就等于坐实谋反,只怕今后再难解释清楚,骊姬等人会向列国宣称公子谋反,到时候国君举兵前来讨伐。
到时候父子相残,将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不管谁输谁赢,最终输的还是晋国。
不如我们赶紧跑吧!一跑了之,天下人也不能断定谁是谁非,这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
公子重耳道:“没错,我们这就撤吧!魏犨,颠颉,你们告诉浦地百姓,我重耳不能为了个人,做一个不忠不孝之人。
浦地乃是晋国的土地,国人是晋人,不能自相残杀,不许抵抗国君的军队,我也不能忤逆不孝,和父亲的使者寺人披交战。
咱们赶紧收拾东西跑吧!走一步看一步吧!”
于是蒲城守军只得听令,打开城门,放寺人披进城。
公子重耳和刚刚下城,回到府邸收拾行装,准备出逃,寺人披带着人就已经赶来。
寺人披看到公子重耳后道:“公子重耳,休要走,跟我回都城绛城”。
公子重耳立即跑回府邸,将大门定死,寺人披立即命人包围住宅,重耳与狐毛、狐偃逃到家中直奔后院。
那寺人披持剑紧追,狐毛、狐偃率先翻墙逃出,在外面接应公子重耳,公子重耳刚刚爬到墙上,正准备翻墙逃跑,寺人披已经带人撞破大门追了过来。
寺人披一看重耳就要逃走,三步并作两步爬升梯子,一把抓住重耳的衣襟道。
反贼,哪里逃,于是右手一挥,拿宝剑朝着公子重耳就劈了过去。
公子重耳吓得一缩脖子,哎呀一声,从墙上掉了下去,正好被狐偃和狐毛接住,坐上马车一溜烟跑了。
而那寺人披一剑劈空,只是把重耳的衣袖斩下,公子重耳在车上喊到,大内官,重耳走了,留给你一个衣袖,你也好回去交差了,咱们后会有期。寺人披眼瞅着公子重耳逃走,气得直跺脚。
公子重耳趁机逃脱后,三人出城一路狂奔,甩了寺人披的追兵,然后公子重耳和老师胥臣,舅舅狐毛狐偃商议。
咱们下一步去哪里,狐偃道:“这样吧!咱们还是去我老家翟国吧!”。
狐突是翟国国君的弟弟,因为女儿狐季姬嫁给晋献公,得到晋献公赏识,于是赐他封地,狐突就带着家眷在晋国为官。
这翟国好歹是你外公母国,国君是我的大伯,我们暂时去投靠他,最起码能保全性命。
于是公子重耳和众人出城之后,遂逃亡翟国。而寺人披只得带着斩下的那副衣襟回去向晋献公复命。
公子重耳与一众随从一路奔波,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了翟国。只见他们个个灰头土脸、疲惫不堪,但眼神中却带着坚毅和果敢。
狐毛和狐偃二人快步走到城门前,扯着嗓子高声呼喊:“守城的勇士们听好了!我乃狐毛,旁边这位是我的兄弟狐偃。我们的父亲便是那狐突,乃是国君的亲弟弟啊!今日特来求见国君,请速速通报!”
城中的守军听闻此言,不敢怠慢,急忙转身向宫内飞奔而去,将此事呈报给翟国国君狐白。
狐白一听,原来是自家侄子狐毛和狐偃带着晋国公子重耳前来投奔,心中不禁一动。
他早就有所耳闻,知晓如今的晋国内部动荡不安,晋献公竟然狠心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痛下杀手,四处征讨。这公子重耳此时前来投靠于他,不知是否会触怒那位凶残无道的晋献公呢?
想到此处,狐白眉头微皱,暗自思忖道:“这晋献公可是个出了名的心狠手辣之徒,啥事都干得出来。
若是收留了重耳,恐怕会给自己招来不小的麻烦。但人既然都已到了城下,况且还有自家侄子同行,若紧闭城门不让其入内,似乎又有些不近人情……罢了罢了,还是先让他们进来再从长计议吧!”
主意已定,狐白当即下令打开城门,迎公子重耳一行人入城。随后,更是摆下盛宴,热情地款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外甥重耳。
宴席之上,宾主尽欢,气氛融洽。待酒过三巡之后,狐白试探性地询问起公子重耳此番流亡至翟国的缘由。
公子重耳长叹一声,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一道来。狐白听罢,脸上并未流露出过多惊讶之色,只是轻声安慰道:“贤甥莫要忧心忡忡,此地好歹也是你的外祖父家,也就是你自己的家,尽管安心住下便是。”
然而,在他平静的外表之下,内心究竟作何打算,却是无人能够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