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
一辆马车徐徐踏入京城之内。
车内,朱棣手握一卷奏章,面色铁青。
其旁,朱瞻墉、樊忠、铁三娘、铁芯、铁芸等人静坐。
朱瞻墉瞥向朱棣,蹙眉问道:“祖父,有何不妥?”
朱棣未语,只将奏章递于朱瞻墉。
朱瞻墉接过一看,此乃锦衣卫自哈密送来的急报。
内容简明,三日前,一名来历不明者与哈密忠义王兔力帖木儿秘密会晤,直至次日深夜方才离去。
锦衣卫追查之下,竟发现此人竟是北疆之战中失踪的瓦剌王子也先。
察觉不妙,锦衣卫匆忙禀报朱棣。
“也先竟重现世间,必是投靠了帖木儿帝国,此事非同小可啊!”
朱棣轻哼:“兔力还需你提点?哼,看来哈密卫已心怀异志!这些部落之人,果然不可信赖!”
朱瞻墉沉思道:“今失别失八里,大明即将直面帖木儿百万雄师,哈密乃我大明第一屏障,若哈密卫倒戈,我军尚未开战,便先折一阵矣。”
朱棣冷笑:“兔力敢投靠他?哈密离嘉峪关何其近,若敢叛投帖木儿帝国,只需我大明军马一推,顷刻间哈密便会化为废墟,纵有万般胆量,他也不敢背叛。”
“兔力不过想保全实力,坐山观虎斗,待大明与帖木儿一决雌雄,他再择其而从。”
“此时我不忧此,此刻我忧嘉峪关。”
朱瞻墉一怔:“嘉峪关有何忧虑?有征西大将军陈懋驻守,加上西北二十万大军,即便战力逊色于帖木儿百万大军,守住嘉峪关应无大碍吧。”
朱棣微摇首:“可知西北境内,元人后裔几何?又可知这二十万大军中有多少元人后裔?”
“几乎占据半数矣!帖木儿帝国在我大明暗布诸多奸细,怎知其中无一人为帖木儿效力?若大军在嘉峪关激战,后方奸细趁机煽动那些元人后裔,届时嘉峪关前后夹击,真乃灭顶之灾。”
朱瞻墉心头一震,顿时忆起旧话:“元时回回遍天下”,西域、甘肃、陕西、四川、宁夏、北疆之地,遍是伊斯兰教徒与元人后裔。
而帖木儿帝国宣扬何物?不正是伊斯兰教义?如此,西北岂非火药库?如今大明立国不久,许多民族尚未完全融入大明。
此刻一个宣扬伊斯兰教义的帝国横行西北,西北之局将何等恐怖。一旦人心不稳,对大明而言,便是滔天之祸。
朱瞻墉对大明的任何教派皆无歧视,无论佛教、道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应得到尊重。
在他眼中,只要在大明境内的教派,皆为大明之教派。前提,这些教派不得干涉政事与战事。
一旦教派涉入战事,该教派即变得可怕且危险!想那白莲教,在山东所掀之乱,何其可怖,半个山东百姓皆为其所控。
仅是被大明严禁的邪教,尚有此影响。若正统大教参与战事,其后果之恐,难以想象。
这是朱瞻墉绝不允许发生之事。于是,他立刻起身,对朱棣说道:“祖父,非常之时,须用非常之法,西北局势实为险峻,稍有不慎,即成大患。故孙儿欲率十万龙骑军,坐镇西北。”
“龙骑军之威,足以镇定西北,确保不失!”
朱棣望向朱瞻墉,心中满是欣慰。
他仅略露忧虑,此孙便能洞察西北之危。
“可,既回京,先去见太子及太子妃,还有你的王妃,给你两日时间,两日后,你率龙骑军先行,待京军操练完毕,朕将倾举京军,亲征,亲自会会帖木儿!”
“遵命!孙儿领旨!”
……
太子府内。
张氏怀抱白发大学士,与孙若微在府中交谈。
朱高炽手持奏疏,躺在椅上阅读。
画面温馨,宁静。
自孙若微怀孕,张氏便要求孙若微常住太子府。
孙若微本不情愿,但禁不住张氏劝说,无奈搬至太子府。
对于孙若微长住太子府,朱高炽并无异议,毕竟这是他的第一个嫡长孙,虽尚未出世,不知男女,但他亦十分上心。
张氏与孙若微的关系,因孩子的降临,更进一步。
“爹,娘,媳妇,我回来了!”
朱瞻墉的声音突然在太子府内响起。
随即,张氏、孙若微、朱高炽的目光皆投向门口。
“儿子!”
张氏惊喜地喊道。
“夫君,你回来了。”
孙若微眸光一亮,满是惊喜。
朱高炽则立即起身。
“臭小子,你们总算回来了,祖父呢,他也回来了吧?”
朱瞻墉笑道:“回了,已进宫了。”
朱高炽长舒一口气:“终于回来了,再不回,我怕撑不住了。”
这段时间,朱高炽的压力日益增大,若朱棣再不归,他恐怕真的要撑不住了。幸而此刻朱棣终归,他心中石头也算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