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陆地,他们四下张望,码头处家人们的期盼的目光令人心潮澎湃,不少留学生红着眼,眼中尽是激动。
孙平等唤:“爹娘,儿我回来了。”
“回来便是好的。”家人回以温暖的笑。
张斐问:“罗兄呢?”
孙平回道:“罗恒富已乘官船离开。”
周承筹和陈三善惊讶于港口等候的众女子,大明的风气显然比他们想象的更为开放。
“周公子,盼着你新绘的画册呢。”
“陈兄,你那书法帖,我早已练了好几卷,何时才能再见新作?”
陈三善微微一笑:“字体需尊崇古人,但亦要有自我见解,你可有墨宝可供欣赏?”
学生立即拿出一幅字,恭敬呈上。
陈三善赞赏:“很不错,只需用心习练。”
闻言,青年忙接过墨宝:“谢先生,学生定当勤奋练习。”
此刻,侍卫队伍驾到,车上挂着明珠,四角落金凤凰翩跹。一名仆人谦谦有礼:“张公子,文定公主派我来迎接你回府。”
张廷臣淡淡一笑,摇头拒却:“不必。我从大不列颠带回的化妆品,聊表孝心予文定公主。劳烦你告诉她,体内的剧毒早已经清除,公主不必挂心。”
仆人见张廷臣神采飞扬,欲言又止。
张廷臣摇头轻叹:“陈府血案,已是前尘烟云,我早将其放下。如今,一心只想报效大明,料我大明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革新时代。”
而瞿瑾登上了户部尚书于谦的马车,王适时握紧她的手:“陛下承诺放过我,不应出尔反尔吧。”
“此非英伦,帝王一诺千金。”
王适时闻言,忧虑稍减,连点头,这才松开手。见王适时终于释然,瞿瑾微退半步。此时,朱祁镇已在金銮殿等待接见这些学子。
奉天殿内,
孙平激动地说道:“区区寒儒,未及科考,却有机会拜见陛下,实在激动不已。”
周承筹与陈三善交换眼色。
罗恒富立于门前:“陛下已久待,我们宜尽快入殿。”
张斐称赞:“罗兄这身官服真是威仪非凡。”
罗恒富正要答话,瞿瑾兴致盎然:“我要禀明陛下,大不列颠已有铁路,公路和地道,我国亦需有之。铁路助于货物流通,公路使得道路通畅,地道则扩展土地使用空间。”
王适时望向罗恒富,神情黯淡:“罗兄,我害怕。”
罗恒富安慰:“无需害怕,陛下的宽容之令,已然生效。”
朱祈镇想到古代送出的留学生,如今回国,他有种与他们同感落寞的感觉。他在现代求学多年,只为留学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此刻,看着眼前的这群留学生,朱祈镇心中充满了自豪。
“臣等拜见陛下。”
“既是兄弟,何必多礼,快起来。”
留学生未料到陛下竟如此通达,一时之间互看不解。尤其是张斐,不安地坐在椅上,时不时地偷偷打量着陛下。
而罗富恒咳嗽了一声,朱祈镇摆手示意:“罗卿,朕深知尔等所学皆为先进科技与文明,朕早已闻知,是以在此毋须拘泥礼节。”
一群留学生原本准备回国后可能会遭受打击,因为大明的风气落后,朝廷集中,民众声音微弱。如今,陛下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开明包容。
“说说你们在外是否受到过苦难,带回了何等科技?”朱祈镇希望能与他们深谈,却碍于自己的君主身份,只得清了清嗓子,正襟危坐。
学生们立即起身:“陛下,我们在海外见证了最新科学,而大不列颠的文化之盛,是我大明无法比拟的。例如那里有博物馆,男女共舞于宴会上,在大明是无法想象的。”
众人瞥向一旁的王适时。
王适时道:“陛下,我国的酒取材于五谷,而大不列颠葡萄酒却是果物经过酵化所酿,本身就是一场革新。”
孙平站起:“陛下,小人在斯旺西时期,曾向船长学了一段时间造船。我看今日大明的木船脆弱不堪.....
然而铜盔铁甲巨舰与木质船只虽共循浮力之法,以中空之策增强船只浮在水面的能力,钢铁舰之排水量远胜木舟,故在海战之中独领风骚,且行得更长远矣。
皇上,庶民欲打造此铁甲巨舰,尚需些许配件,譬如强大的蒸汽机,独筒汽缸,必不可少。”
明成祖的目光掠过武清侯石亨,问起身旁的曹吉祥:“曹爱卿,石亨侯在否?” 曹吉祥回应道:“武清侯石亨正在奉天殿外静候皇上诏见。”
“臣石亨,见过陛下。”
“曹石亨,尔等告知朕,孙平那工厂进展如何?”
武清候石亨微抬眼帘审视孙平片刻,接着道:“此子果真锋芒毕露,难怪皇上钟爱。早些日子,本侯受命在京城郊区设立兵工厂,现已能生产法兰,及所有铁甲所需的配件。”
孙平双目放光,道:“甚好。”
“这样吧,封尔为同知五品,执掌徐州造船厂,并兼领军政事务。”
“臣多谢陛下隆恩。”
朱祁镇看向孙廷,眼中闪烁光芒。在现代社会中,此人无疑是一位化学高手,他道:“孙廷,你有何事要奏朕?”
孙廷言简意赅:“吾皇,微臣曾在英吉利亲见化工奇技,如其先进的化工技艺已达世之巅。微臣自信能炼制皂香,也将英吉利的化工器,如一流化床换热器等引入大明的工坊。”
明成祖点头,道:“孤看好你,册封为从四品知府,治理福州化工事务。同时主持福州军事政务。”
张廷当即叩首:“谢皇上洪恩。”
之后,轮到周承筹和陈三善。“陛下,在英吉利,报纸行业通常分为采集、编辑、出版和印刷四大部门,报纸内容则涵盖启蒙、教育及开通思域。开设此类报刊,必能弘扬新理念,教导民间交际礼节,使我大明人民不再蒙昧。
微臣还有一言,返国后发现一种新型通讯社已崭露头角,名曰‘电报社’。相较于旧日驿站快马传递,其速度快数千倍。陛下若于金銮殿发令,只需一刻钟便达各地。”
朱祁镇神色讶异地点点头。作为现代人,他对“电报”这类通讯方式略有耳闻,却未曾实践。然在大明当下,电报社可谓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