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薛涛心里明白,这些人只是来寻开心的,都是逢场作戏,她从来没动过真感情。
17岁那年,薛涛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新上任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举办晚宴,薛涛应邀出席。韦皋可是个厉害人物,打过20多年仗,还是个喜欢诗词的人。
喝了几杯酒后,韦皋就让薛涛作诗。薛涛深知眼前之人的权势,此次机会或许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她精心构思,写下《谒巫山庙》一诗。
诗中她借巫山神女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苦闷和无奈。韦皋一听,可太喜欢了。不久后,薛涛便被韦皋接入节度使幕府,成为其处理公文的私人秘书。
薛涛才华横溢,工作认真负责,从未出过差错,让韦皋特别满意。韦皋还想给朝廷上书,让薛涛当教书郎。教书郎虽然品级不高,但要求却不低,若没有进士身份,绝无资格担任。
加上唐朝历史上从未有女性进入男性官僚体制,这个匪夷所思的请求没能获得批准,但“女教书”的外号却从此流传开来。
后来,薛涛名声大噪,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并且获得了“女校书”等多个雅号。慢慢地,大家都知道她是韦皋跟前的红人。
于是就有人给她送礼,求她办事。薛涛也没多想,来者不拒,家里礼物都堆成小山了。韦皋发现后勃然大怒,当即命令将薛涛贬到松州(今四川松潘)。
松州地处西南边陲,又偏远又苦寒。这时候薛涛才明白自己高估了自己在韦皋心中的地位。
为了重回成都,她放下骄傲,写了10首特别谦卑的《十离诗》,把自己比作小狗、小鸟,写得特别可怜。或许是被薛涛的诚意所打动,一年后,韦皋又将她接了回来。
经历此番波折,薛涛心情大变,她深知人这一生依靠任何人都不如依靠自己。于是她请求韦皋帮自己脱离乐籍,从此独自居住在浣花溪边。
在浣花溪畔的日子,薛涛每天赏赏花,写写诗,过得十分自在。当时写诗的纸张不够漂亮且太大,薛涛就用木芙蓉花的花瓣汁染成桃红色,制成小纸片,取名“薛涛笺”。
没想到这种“薛涛笺”一经推出便受到众人的热烈追捧,一纸难求。薛涛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为富婆,实现了财务自由。
据传,薛涛42岁时与元稹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姐弟恋。元稹就是那个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大诗人。当时31岁的元稹到蜀中出差,和42岁的薛涛好上了。
两人爱得死去活来,可好日子没几天,元稹任务一结束就把薛涛甩了,只留下薛涛独自伤心。
这段感情在历史上颇具争议,有人说元稹无情抛弃了薛涛,也有人认为他们是灵魂伴侣,只是缘分太浅。但无论真相如何,这段感情给薛涛带来的伤痛却是实实在在的。
晚年的薛涛历经了家道中落、父母双亡、沦为歌伎、被贬松州、被爱人抛弃等诸多磨难,内心早已波澜不惊。
她移居到碧鸡坊,建立了一座吟诗楼,换上一身女道士装束,远离城市的喧嚣。公元831年,64岁的薛涛走完了她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她一生创作500多首诗,流传至今的有92首,成为《全唐诗》收录的100多位女诗人中存世数量最多的女诗人。有人甚至说她的诗歌足以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她的诗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还有对爱情的渴望与失望。
而她8岁时所对的“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与晚年所作的“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遥相呼应,感觉就像命运在开玩笑,让人唏嘘不已。
【她是三国时期第一美女,甄妮原型#历史#小知识#三国】
她被誉为三国第一美女,也是“乱三曹”的女主角。她以二婚的身份嫁入曹家,曹丕对她一见钟情,曹操甚至为她攻城略地,而小叔子曹植更是为她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
坊间流传着“江南有二乔,河北有甄宓”的说法,可惜她年纪轻轻便因太过出众而被刺杀。下葬时,嘴里被塞满污秽之物。她就是魏文帝曹丕之妻——文昭甄皇后。
甄宓,字甄宓,出生于河北中山无极的一个名门望族,是西汉大司马甄邯的后代。甄家世代为官,门第显赫。甄宓的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
据说甄宓小时候就很特别。她母亲夜里常感觉有白衣天神为她盖衣服。刘良见到甄宓后说:“这孩子以后贵不可言。”可惜甄宓3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小小的她因思念父亲而肝肠寸断。
小小年纪的甄宓就让周围人觉得她与众不同。她从小就爱读书,记性特别好,看一遍就能记住。八九岁时,别的小孩都在玩耍,她却喜欢读书写字,还常用哥哥的笔墨。
当时大家都觉得女孩子不用读书,她哥哥还打趣她:“女子当习女工,你这般痴迷读书,莫非要做女博士不成?”
甄宓却一本正经地说:“女子当以史为鉴,从前人成败中汲取经验,方能贤德。”她的聪慧与主见远超同龄女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乱不断。老百姓没吃没喝,只能卖东西换粮食。甄家趁机收购了大量金银宝物,但甄宓却忧心忡忡。
她深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对母亲说:“乱世藏这么多宝贝可不好,有钱容易招来灾祸。
现在大家都挨饿,咱应该把粮食拿出来救济邻居。”家里人听了她的话,开仓放粮。甄家不但没在乱世中遭殃,还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甄宓长大后,容貌秀丽,聪明贤惠,名声远扬。当时势力最大的袁绍,将她许配给二儿子袁熙。甄宓在袁家对公婆特别孝顺,是个标准的好媳妇。
然而,建安九年,曹操攻破冀州邺城,曹丕第一个冲进袁府,看到甄宓后,一下子就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马上就想娶她。还有说法称,曹操攻打邺城也是看上了甄宓,但被曹丕抢先一步。
甄宓嫁给曹丕后,深得众人喜爱。她先后为曹丕生下儿子曹睿和女儿东乡公主,对待婆婆卞夫人更是孝顺有加,关怀备至。
卞夫人以前日子苦,落下不少病根,甄宓在她生病时,又是喂药,又是照顾,还诵经祈福。卞夫人对她的评价极高,称赞她是“真孝妇”。
在后宫之中,甄宓不仅与其他妻妾相处融洽,还劝曹丕多娶几个好女人,多生孩子。她如此懂事,曹丕自然更加宠爱她。
然而,最是无情帝王家。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任魏王,继而称帝。后宫一下子新来了许多美女,如郭女王、李贵人、殷贵人等。
曹丕眼里便没了甄宓。甄宓心里委屈,难免说了一些抱怨的话。郭女王抓住这个机会,在曹丕面前说甄宓的坏话,还诬陷她用巫蛊之术诅咒曹丕。
曹丕一听,火冒三丈,直接下令赐死甄宓。更为残忍的是,甄宓死后被披发覆面,以糠塞口。据说这样是为了不让她的冤魂在黄泉路上诉说冤屈。
这么一个大美人,就这么没了,年仅38岁。她这一辈子简直太惨了:小时候没了父亲,年轻时被迫改嫁,中年失宠,最后还含冤而死。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她与曹植之间的一段传闻。传说曹植对甄宓一见钟情。甄宓死后,曹丕将其生前所用的玉带金笔枕送给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悲痛欲绝。回风地途中路过洛水,恍惚间甄宓踏波而来,于是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等绝美词句,将对洛神的倾慕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正因如此,许多人认为曹植笔下的洛神正是以甄宓为原型,这篇赋实则是曹植对甄宓倾慕已久的情感抒发,是他对嫂子隐秘而深沉的爱慕之情的寄托。
然而,深入探究曹植的生平经历,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存在诸多疑点。曹植作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自幼便展现出了超凡的聪慧与才华,被誉为“才高八斗”。
曹丕继位后,对曹植心怀猜忌与忌惮,不断对其进行打压与迫害。着名的“七步成诗”典故便发生在这一时期。
曹植在极度危险与窘迫的处境下,凭借着非凡的才华与智慧,以一首诗暂时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此后,曹植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惶恐与不安之中,时刻都在担忧自己的安危。
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他显然不太可能冒着生命危险明目张胆地写情书,向嫂子表达爱慕之情。而且曹丕迎娶甄宓时,曹植年仅13岁,年龄差距与当时的文笔风格都使得这种爱恋不太可能发生。
因此,更多人认为曹植写《洛神赋》,是以洛神来抒发自己想干大事却没机会的郁闷。洛神代表着他的理想,人神不能在一起,就像他的理想无法实现一样,是他一生不得志的写照。
【没到清明,就会想起他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场雨一下就是一千多年#历史#小知识#唐朝】
他是大唐最好色的诗人,一生在世 50年,留恋青楼 30载。留存至今的唯一真迹竟然是写给歌姬的一封情书。
他也是唐朝诗人中为数不多的军事天才,因为深谙《孙子兵法》,仅凭一条计策就帮唐玄宗平定叛乱。他就是晚唐第一“老司机”,樊川居士杜牧。
每逢清明,无论是祭祖还是踏青,我们都会想起杜牧的那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里的这场雨,在我们的世界里下了 1000多年。但提到杜牧,耳熟能详的诗句实在太多了。比如《过华清宫绝句》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还有《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诗歌题材广泛,众体兼备。
公元 803年,杜牧出生在陕西西安的名门望族。
他的祖父杜佑官至宰相,历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位极人臣长达 10年,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史学家,着有《通典》200卷,在中唐时期极具影响力。
杜牧的父亲杜从郁也在朝为官。幼时的杜牧家境优渥,杜家的大宅子位于长安城南 30里的樊川,还有奢华的园林别墅,因此杜牧自号“樊川居士”。
然而,杜牧 9岁时祖父去世,15岁时父亲也因病去世,家道迅速衰败,家中房屋因还债被变卖,全家多次迁移,居无定所,连奴婢也纷纷逃走。
不过,好在杜牧从小聪明好学,在家族丰富藏书的滋养下,不仅精通四书五经,还对历史上的政治和军事事件产生了浓厚兴趣。
杜牧 23岁时,唐敬宗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杜牧满怀忧虑,挥笔写下《阿房宫赋》。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气势磅礴;结尾“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振聋发聩。
这篇文章一经问世,便震惊文坛。杜牧也凭借此文声名鹊起。当时有个太学博士吴武陵特别欣赏杜牧,亲自跑去跟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推荐他。
杜牧也因此被内定为第五名进士。第二年,杜牧又通过了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当上了弘文馆校书郎,兼左武卫兵曹参军,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步入仕途的杜牧,起初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手下当江西团练副使。沈家与杜家是世交,杜牧便经常去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家里听歌、看舞,还蹭吃蹭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