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朝堂争辩
而站在一旁的贾阮对于这句感叹并未作出过多回应,只是沉默地点了点头,随后轻声问道:“想必镇北将军也清楚,如今晋国那边恐怕已然知晓了你尚在人世的消息。
依我之见,接下来咱们必将面临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
原来,近日来秦国安插在晋国的密探陆续传回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情报。
种种迹象表明,晋国方面似乎即将展开大规模的行动。
要知道,阎苍在晋国早已成为众矢之的,犹如眼中钉、肉中刺一般的存在。
当初,就连韦云都认定自己已然成功将阎苍置于死地,心想只要解决掉阎苍这位主心骨,余下的虾兵蟹将就不足为惧。
于是,他计划先安排前将军朱宣去清理一部分秦国势力,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再亲自出马一举击溃整个秦国。
却未曾料到,自凉州副都督长孙明处传来的加急战报之中,竟赫然显示着阎苍依旧存于人世!
此消息犹如一道惊雷,直直劈入韦云心头,一直以来,韦云都清楚阎苍乃是晋国的心腹大患,若自己在世时无法将这一潜在威胁彻底根除,那么将来导致晋国覆灭之人,必定会是此獠无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韦云终于下定决心。
他迅速传令至全国上下,责令各地军队整装待发、积极备战,并准备亲自率领大军于次年奔赴前线,与那秦军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大致情形便是如此,爱卿应当明白此刻前线局势何等紧迫。朕期望你能坚守前沿阵地,专心致志地筹备战事,至于其他诸般事宜,暂且搁置一旁为宜。”
白任目光灼灼地紧盯着阎苍,口中缓缓道出这番话语。
他之所以如此言说,实则是衷心盼望阎苍能够以国家大事为重,暂且放下私人恩怨情仇,待到这场激战落下帷幕之时,再来重新审视和评判关于阎安上次战败之事的功过是非。
然而,面对皇帝陛下的殷切嘱托,阎苍却并未如众人所预期那般应承下来。
相反,只见他面色凝重,拱手抱拳说道:“陛下!微臣恳请先行处置上一回平寇将军阎安战败一事……”
“元珣啊,你可一定要明白事情有轻重缓急,切不可凭着一时之气鲁莽行事啊!”
白任语重心长地说道。
然而,阎苍却一脸坚定地回应道:“陛下,若法令不严明,则国家难以走上正轨。平寇将军所做之事,务必得依照律法来处理。”
听到阎苍如此坚决的话语,白任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暗叹这阎苍怎么如此执拗。
他忍不住提高音量喊道:“元珣!”
随着这一声怒吼响起,在场的所有官员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位皇帝。
大家心里清楚,此时的白任显然已经动怒了。
毕竟,敢在朝堂之上这般公然与皇帝叫板的臣子可是不多见。
而此刻与皇帝对峙的另一方,正是威名赫赫的镇北将军、秦州都督以及关内侯阎苍。
其乃是秦国最为重要的军事统帅,面对这样的人物,众官员们一时间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开口去劝解阎苍。
一来,他们清楚阎苍位高权重,自己贸然劝谏恐会惹祸上身;
二来,在许多人的眼中,一个小小的阎安实在不值得他们为此去得罪阎苍。
倒是贾阮,迅速扫视了一圈周围官员们的反应后,心中愈发焦急起来。
“这些家伙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只怕陛下会因此更加恼怒。不行,绝不能让这场争执再继续发展下去了!”
正当贾阮心急如焚,正欲挺身而出之际,却未曾料到一直站在队伍最前列的太子白柏竟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认为镇北将军所说之言极有道理。平寇将军所犯下之过错倘若不予处置,日后于战场之上,只怕还会有人胆敢重蹈其覆辙!”
若要论及此次事件之中,除却阎苍等与赵岩存在师徒关系的一干人等外,究竟何人对此最为恼怒,那无疑便是太子白柏了。
自从这场战事结束之后,太子白柏便对此桩事情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调查工作。
经过一番深入探查后,他惊异地发觉,其实早在他们遭受凉州军团猛烈袭击之际,阎安所率领的兵马已然抵达了临近之地。
至于当时的阎安是否知晓遭逢伏击的乃是他们这一方势力,白柏也不清楚,但显而易见的是,阎安压根就没有丝毫出手援救之意。
在白柏眼中,阎安这般眼睁睁看着友军遭受攻击而只顾自身安危、只求明哲保身的行径,势必会在沙场上引发极为恶劣的后果。
若是此番不能予以严厉惩处,那么将来必定会有人跟风仿效,如此一来,军中军纪必将荡然无存,整个战局都有可能因此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呐!
“陛下,微臣觉得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有理。平寇将军如此作为,着实不宜继续留驻前线了。”
贾阮原本打算挺身而出充当和事佬,试图缓和局面,但当他听闻白柏的观点后,思维如闪电般迅速转变,言辞也紧跟着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毕竟就连太子殿下这位事件的关键人物都已表态,自己若再不明确立场,那可真是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了。
白任身为一国之君,其对全局的考量远比旁人所能想象的更为深远。
他清楚当前局势紧迫,前线战事吃紧,阎苍在此关键时刻不可或缺。
因此,即便心中对阎苍的说法有所保留,他也绝不会强行庇护阎安。归根结底,阎安此次的所作所为着实令白任大失所望。
如今为了区区一个阎安而与阎苍产生冲突,实在是得不偿失、毫无必要之举。
“罢了!此事的确是朕考虑不周,那就暂且搁置其他事宜,优先处置阎安之事吧。”
何为一名合格的帝王?
可不仅仅是会展示自己的威严那么简单,阎苍所撰写的《三国》一书,白任已然反复研读过多遍,尤其对书中曹操与刘备在“煮酒论英雄”时的那番对话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