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阳杂谈》的落笔之人并不是北阳居士,而是一个名叫左虹邱的人,《北阳杂谈》最早的也不叫《北阳杂谈》,主要内容也不是讲北阳山的风土人情,而是左虹邱的人生自传。
当时的左虹邱年仅十五岁半,所以书中的部分内容并不是追忆,而就是他的当下。
一位十五岁半的少年故作沧桑,伤秋悲春写下人生自传,是多么贻笑大方的一件事。
而且自传的体裁本就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每个人都有各自忙碌的人生,绝大多数人连自己的人生都管理不好,又岂会去关注旁人的人生?
除非,是极具人格魅力的人,比如影响了一整个时代的伟人。
可以是五十,却不能是十五。
不怪世人有偏见,十五岁的年纪连题都算不明白,还有工夫去总结人生?
五十而知天命,有些事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新的看法,便也会越发觉得年轻时的自己有多么不懂事。
再者文人相轻,一个普通人的十五岁自传,出版编辑多看一眼,还没直接去吃口屎有营养得多。
“什么阿猫阿狗都写能自传。”就连阿狗安在看到十五岁写自传的一瞬间,也忍不住吐槽道。
左虹邱的人生就很普通,就像无波古井,平得出奇。
没有身残志坚的励志人生,没有双亲过世,也没有家庭不睦,连校园霸凌都没有;没有任何引人深思,或者使人向上的内容,真的就中二少年的无病呻吟,而且叙事直白,就如同你两点一线的日常枯燥且无味。
这样的自传之所以能出版,说好听了是赤子之心,说难听了是没见过什么世面。
左虹邱普通的一生刚好是绝大多数当地人的真实写照,极具当地文化特色,因此只要进行少许润色,便能成为很好的宣扬当地文化。
于是由左虹邱接触到的出版编辑,笔名北阳居士的田志侈进行指导创作。
之后左虹邱写出了让读者稍感兴趣、在学院掀起轩然大波、违反出版政策的封建迷信内容——北阳山山神。
而等学院知晓到他的创作内容时,已经是由北阳居士代笔润色,并添加了新的内容后,进行书号审批的《北阳杂谈》初稿了。
当学院尝试与左虹邱接触时,左虹邱早已过世,不然也不用北阳居士代笔创作。
左虹邱在夜里翻越了满是铁丝围栏的北阳山,自缢在了北阳山中。
据左虹邱的家人交代,左虹邱生前并没有什么异常举动,一切都很平常,就那么没有一点征兆,不声不响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左虹邱的家人说,左虹邱的死都是出版社逼的,出版社让左虹邱不停地改稿,致使白天还要上学的左虹邱,时常改稿到深夜,并在漆黑无人的夜里发出崩溃绝望的哀嚎。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左虹邱是因为改稿改到精神崩溃,从而产生了幻觉?
要知道,十个写书的九个精神病,还有一个癫子。
正常人谁写书啊?
从《北阳杂谈》上是找不出任何线索了,毕竟已经出版了二百多年,如果有线索,估计早就被人发现了。
下午时间,何安在去到了电玩城打游戏,吃着大补的小零食,他未感觉到有任何不适,说明所补的养分都被温室给吸收了。
何安在玩了没多久,唐明便来到了何安在的身旁坐了下来,并将一个信封放到了何安在的面前。
“身体怎么样啊?没敢打扰你休息,寻思晚点再问问你的。”唐明说道。
“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正是铁打的身体,断条腿都能活蹦乱跳。”何安在拿起面前厚厚的信封,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万块钱。“六妹应该都跟你说了,钱不用还的。”
“手机里的余额只是一串数字,人们都已经没有了金钱的概念。”唐明把玩着手里的打火机,“我都快忘记,一万块有这么厚一沓了。”
是啊,何安在也快忘记了。
他昨晚竟然打赏了这么厚一沓,看着余额也就少了个零头,再看现实中的一沓钞票,便感觉到了一丝心疼。
“营养费啦。”唐明精明道,“小弟小妹不懂事,我代他们向你赔不是,一定要收着,让远道而来客人吃坏肚子,传出去让仕源仔笑话,社会地位减二。”
论语言的艺术,论社会的复杂。
若还回何安在打赏的钱,何安在肯定不会不懂事;可要是换个说法,营养费,那就另当别论了。
而换成六妹的视角,大佬带给她流量,还给她打赏,什么能收什么不能收肯定是得拎清的。
毕竟他们之间并不是普通的主播与观众的关系,大佬给她打赏也不是因为她的直播内容。
交情也是生意,不过不是明面上的生意,大佬不收是大佬的体面,可她不能不还,她要是不还那就是她的不懂事了。
而如何还,如何让大佬收下,那就要考验一个人的情商了。
常言道,吃亏是福,其本意可并不是让人一直吃亏,而是通过吃亏,以最简单的方式去认清一个人。
比如你一直请一个人吃饭,而那个人从来不懂得回请。你便仅以几顿饭的成本认识到了那个人的品性。
再比如,唐明的地主之谊与何安在的打赏。
何安在若贪小便宜,唐明便能以每天一千的价格,与六妹的时间成本,认清何安在的人品;而何安在通过一万块打赏,便也能清楚唐明几人的为人与情商。
虽然何安在没那个意思,但谁又真会是小白羊?
都是老狐狸。
六妹还不给何安在,而唐明能。
唐明,唐明,人如其名,他那么精明的人,不会不懂其中的道道。
营养费可以是任何数,而一万这个整数,所代表的含义不言而喻。
何安在取出了烟给唐明递了一根。
“不好意思,公众场合禁止吸烟。”唐明说道。
何安在将烟放到了唐明面前,然后自己也叼上了一根,不过却没有点燃。
他将烟放回兜里,并顺手将装有一万块钱的信封也揣进了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