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章侍郎也还是很公平的,他决定还是按照就近原则,给各个千户村划分村里公有的荒山。荒山上的产出,由千户村的每个新村民分享。
不过,因为还要帮朝廷建造州府,所以,章侍郎和李侍郎商量过后,还是每个千户村抽调了一半的人手,继续帮忙建造州府。
剩下的人手,则是先把村里分到的荒山荒地开垦出来。一个季度一轮换,谁也不会吃亏。
忙忙碌碌的将近一个月,才把这些俘虏的这一大摊事情全部处理好。而花蕾,也被章侍郎委以重任。
让她帮忙给这些千户村分到的荒山荒地想出路,尽快的让他们摆脱一贫如洗的生活。这些俘虏帮朝廷做事的时候,并没有月银可以拿。
所以,现在的他们,真的是一无所有,哪怕拿到了宅基地,也只能先挖一个地窝子住。
花蕾接到章侍郎的命令后,就全身心的投入了接下来的事情中。因为每个俘虏都是连锅碗瓢盆都没有。
于是,花蕾先让一部分人去砍了不少的毛竹木材回来,给自己制作木碗,木筷,以及其他的生活必需品。
好在现在朝廷为了扶持这些俘虏,所以,哪怕这些留下的人手,也暂时由朝廷供应一日两餐。
所以,花蕾最紧要的还是要给他们找到出路,尽快的收获粮食,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才是最主要的。
于是,让每个村长带着一群人先去工部领取了自己村,可以租借到的农具和耕牛。回来后,让他们开始全力以赴的开垦荒地。
而种植的品种,花蕾也一改官田原本种植的水稻,准备让千户村种植荞麦。荞麦的生长周期一般只要七十到九十天左右。
而水稻的生长周期就比较长,一般需要一百四十天到一百六十天左右。两相比较,花蕾准备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荞麦。
虽然,荞麦亩产量比水稻低很多,而且口感也远远的比不上大米。但是,在温饱都还没解决的千户村,能让他们尽快的果腹才是最紧要的。
而且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耐贫瘠,喜欢凉爽的气候,耐寒性也强,同时也适合在秋季播种,如果天气适宜的话,漠北还有可能种三季荞麦。
加上荞麦的种植也比水稻更简单,可以用耧车播种,平整好土地之后,只要要将种子播撒均匀,覆盖细土,并适量的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就能很快的生长。
唯一欠缺的就是,如果种三季荞麦的话,荒地的肥料可能不够,影响荞麦的产量。不过,花蕾也已经不能面面俱到了。
两相其害取其轻,哪怕荞麦亩产量低,花蕾还是选择了荞麦。但是,千户村的人也没银子采买荞麦种子。
于是,花蕾向章侍郎申请,像租借农具和耕牛的方法那样,租借荞麦种子给千户村,等到有收成了,再让他们按照实际租借的数量还给县衙。
章侍郎考虑了以后,也同意了,于是,每个千户村,按照他们自己商议后的结果,去问县衙租借了荞麦种子。
荞麦种子可以通过撒播、条播或点播的方式种植,不过,花蕾翻看了很多的地域志后,选择了条播,条播便于管理,而且有较高的出苗率。
于是,花蕾又让容瑾和赵大叔改进了一下耧车,把撒播的耧车稍稍改造以后,就可以条播了。
不过,荞麦是需要用水较多的作物,种子萌发时需要水,在开花结果期间,更需消耗大量的水分。
因此,花蕾把种植荞麦的田地,都把沟渠挖的比较多,以适应荞麦的生长,另外,自家养兔坊多下来的肥料,花蕾再次采取了远影庄上的办法。
以一担荒草更换一担肥料的方式,置换给了需要肥料的千户村,先到先得,一视同仁,公平合理。
荞麦虽然耐贫瘠,但是,它也是一种对肥料很敏感的作物,如果有充足肥料的话,施肥可以让荞麦的茎干能产生大量分枝。
开花期间,肥料充足的话,还可以促进荞麦籽粒的形成,并能增加蜜腺的分泌。从而提高产量和口感。
所以,花蕾养兔坊的肥料,很快就置换成了无数担荒草。花蕾让裴管事,挑挑拣拣,适合给兔子,牛羊做口粮的,晒干,规制好。
不适合当口粮的,则是去百味楼,做引火用,或者剁碎了,堆肥用。
摆脱了朝廷官员每天的虎目眈眈,这些俘虏非但没有偷懒耍滑,反而迸发出了源源不断的热情。
每天起早摸黑的在田地里翻土,挖渠,撒种,忙的是不亦乐乎,很多人,都是披星戴月的在田地里忙活。
所以,哪怕只有一半的人手,千户村的荒地开垦也是非常的快速推进。而且,因为村子多,互相之间,也在互相隐隐的攀比,哪个村子能种植的更快一些。
看到花蕾带领千户村种植荞麦,裴靖阳也动了心思,于是,军营里,很多的屯田,除了一部分水稻,另外的全部种上了生长期短的荞麦。
他也担心自己种植的田地,不知哪一天,被章侍郎莫名其妙的收回去了。年前,军营屯田的情况,也已经被章侍郎上报到朝廷了。
盛武帝下达的旨意中,暂时同意军营屯田,但是,也说了,保持随时收回的权利,所以,对裴靖阳来说,也是能多收一茬是一茬。
万一哪天,稻子快结穗了,章侍郎却说要收回了,那对于军营来说,就是少收了一季粮食,那就是损失。
要知道,章侍郎虽然为官清廉,为人也不错,但是,有时候,作为一个朝廷命官,为了自己的政绩,也会干出一些很“狗”的事情。
所以,对于裴靖阳来说,落袋为安才是最重要的。一年能种植两季荞麦,再另外种植一季麦子,那对军营的士兵来说,就是额外的收获。
千户村种植荞麦,章侍郎虽然也有些眼热,不过,他还是按照朝廷的规划,种植着水稻和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