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武昭国打赢了!皇上龙颜大悦,普天同庆!”
翌日,盛京街头,十几队快马奔向走告,不断向民众宣扬武营官军胜利的消息。
百姓走上街头,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立马高声欢呼。
“打赢了,我就知道能打赢的。”
“武昭国如此强盛,这小小的外夷蛮帮居然敢捋虎须,当真是不知死活。”
“就是,咱武昭国自开国以来,那可是在马背上立的国,打的都是硬仗,
那外夷之国居然敢犯我武昭疆域,当真是不知死活。”
“就看这些蛮夷入京后,怎么跪在皇上面前哭哭唧唧吧。”
“可惜咱不能进皇城,否则高低也得见见那些蛮夷长啥样。”
一时间,大街小巷内人声鼎沸,一个个都笑的跟个二百五一样。
尤其是早点摊子前,一圈甩着已经挂浆的金钱鼠尾,一个个喝着豆浆吃着油条,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武昭国赢了,也就是他们赢了,当然应该举国欢庆才对。
当然,也有一部分平民对此只是听过就算了。
相比武昭国打赢,他们更关心今天能赚几文钱,市场上的米价是不是能回落一些,又或者盘算着赶在闭市前能买些便宜的菜。
这些百姓十分清楚,精神上带来的短暂愉悦,并不能取代物质上稀缺带来的痛苦。
盛京的平民沸腾了,同样沸腾的还有那些武营家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武营将士奋勇杀敌,击破蛮夷保卫社稷,可谓功劳显赫,
如今大军虽未回归,然万岁龙颜大悦,特提前发放封赏于诸位家眷,以此表彰有功之士。”
宣旨军官冷声宣读完圣旨后,立马就有大队禁军抬着一口口沉重的箱子来到武营家属面前。
待箱子打开,顿时一阵珠光宝气袭来,闪得人差点晃瞎了眼。
“谢过皇上!”
短暂的沉寂过后,三万多名家属齐齐俯身磕头,开始领取封赏。
这次封赏十分豪爽,光盛京内的武营家眷就花费了足足二百万两。
“奴才多谢皇上赏赐。”
一名年迈的武营家属接过银子,不断点头哈腰。
他清点了下白银数量后,不由眼前一亮,忍不住问道:“哎呀,万岁爷这次怎么给这么多啊?”
军官闻言,顿时斜眼一横:“你这话什么意思,是说万岁爷以前给的少了是么?”
那家属忙道:“不是,大人你误会了,我哪敢啊。”
“不是这意思就对了,拿了赏钱赶紧走,后面还排着长队呢。”
“得嘞,奴才这就离开。”
“等等,你可得给我记住了,这可是万岁爷给的赏赐啊。”
“是是是,奴才感谢万岁爷的赏赐,一辈子都当他的奴才,走嘞——”
那家属喜滋滋捧着银子离开,边走边嘀咕着:“难得啊,以往每次赏赐下来也就几两银子,怎么这回给的比抚恤还多?
唉呀,我想那么多干什么,这么多钱晚上安起来,德福楼吃喝去喽,嘿嘿嘿——”
也许,这些武营家属不会明白,这笔银子意味着什么。
除了京师内的武营家属,李弘还送了另外一大笔银子往关外方向运去。
总之这次李弘是不遗余力要下血本了。
军事失败导致的真空期,对于这样一个以高压反动统治为治国手段的王朝君主,是极其致命的。
为了避免在这段真空期内发生无数不可逆的事件,李弘只有通过不断输财外加舆论掌控的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直到过渡到下一支精锐机动部队的建立为止。
这是帝王必修的课程。
在没有跳出王朝兴衰点,又是异族掌控政局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已经实现原子化的社会群体,在内城家属高压监视下,虽然有计划性的起义事件发生概率极其低下,可一旦舆论失控,造成的反噬绝对胜过以往任何一次起叛。
现在看来,对于李弘这次大张旗鼓宣称自己“赢麻了”的舆论攻势,还是很有成效的。
就算是那些处在核心阶层的王公贵族,也被这一系列舆论主导下,大赢特赢了。
庆王府内,李弘三十三岁的儿子李琰正在宴请各路贵族宾客,自然也是为了庆祝武昭国打赢外夷的事宜了。
各王侯贵族相互见面,一个个脸上堆着职业性的笑容。
只见大厅内,两个同辈的侯爷相互作揖谢礼。
“王爷,您来咧。”
“关爷,您也来嘞,里面请。”
二人相见分外热情,双双行礼后,齐齐凑上前,然后用肩膀左右相互靠了靠,以此显示亲热。
这二人,看上去文文静静,长着一张司马脸的叫王山水。
另一个长着一脸怨气,似乎谁都欠他几百万钱的叫关毛。
二人分别是李弘一朝的“肱骨之臣”,都是内阁大学士身份。
由于二人精神狄人,看不起本土人士,为此不遗余力黑前朝,靠着给武昭一朝歌功颂德,无视民间疾苦,故而感动了李弘被抬入狄籍后,更是卖命压榨被他们视为不学无术的本土百姓来博取李弘眼球。
相比王山水这种嘴臭动不动就让人下狱的低级手段,关毛更是连自己祖宗都改成了狄人。
对于前朝的抹黑力度更是不遗余力到连狄人自己都看不下去的地步,可谓是把精鞑文学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人今日闻听武昭国赢了楚军后,更是在宴会开始前就相互吹嘘了几十遍,内容无非是“我万岁爷乃是千古一帝”之类的唯心无用废话。
此时,太子李琰已经举杯向众人致敬。
“来,诸位王爷,公爷,为我武昭盛世,敬上一杯。”
“太子请。”
众人齐齐起身回敬。
一杯酒下肚后,各人再度开始畅所欲言,彼此更是开始歌功颂德。
两杯酒下腹,关毛更是信口开河:“自我武昭从腐朽无能的明昭手中接手这片江山以来,
历经四百余年,挑战过无数波折,终是才有今日之盛世,如今海晏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皆是万岁爷的功劳。”
王山水很是认可:“万岁爷,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所立功绩前无古人也!”
关毛用力点头:“想那小小楚国,竟是这般不自量力,方有今日之败,只等万岁爷将这些外夷番邦贼首押赴京师,斩首示众。”
“好!”
二人的话,立刻赢得万千喝彩。
李琰更是开心的乐了起来。
此时的盛京甚至整个北方,全都沉浸在一片“赢学”氛围之中,越发的不可收拾。
殊不知,这种李弘费尽心思营造的唯心赢学氛围,却即将就要被沈浪的唯物学观念撕裂的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