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以为龟缩在这个龟壳里面,我就拿捏不了你了吗?”杨嗣昌满脸怒容,冷哼一声,“给我准备强攻!”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营帐中炸响,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浑身一颤。
“啊?”有人惊愕地叫出声来,“大人,他们都已经挂起了免战牌,咱们还要强行进攻吗?”
这声音在营帐中显得有些突兀,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说话者的身上。
杨嗣昌猛地转过头,用一种看笨蛋的眼神狠狠地瞪了一眼说话的人,仿佛他说的是天底下最愚蠢的话。
“那你去和皇上去解释吧!”杨嗣昌的语气充满了嘲讽,“就说敌人挂了免战牌,所以你没动手。看看皇上会不会饶了你这条小命!”
说话的人顿时吓得脸色惨白,他缩了缩脖子,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再也不敢吭声了。
他心里很清楚,这种话要是传到皇帝耳朵里,自己恐怕脑袋都保不住了。
“直接上吧!就像攻城那样!”杨嗣昌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他的目光扫过众人,似乎是在警告那些可能还会提出愚蠢问题的人。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沉默。然而,杨嗣昌的话语却如同一道命令,让他们无法再犹豫。终于,有人低声应道:“是。”
这个简单的回答仿佛打破了某种僵局,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虽然他们心中或许还有些许疑虑,但既然杨嗣昌已经如此明确地指示,那便也无需再多说什么。
毕竟,他们并不需要亲自上战场去冲锋陷阵。对于这些人来说,所谓的“上”,无非就是下达一些命令,调动一些兵力而已。至于具体的战斗过程和结果,那并不是他们需要关心的事情。
没过多久,那些原本还在口头上叫嚷不休的明朝士兵们,可能是因为说得太多而感到疲惫了,于是纷纷开始动手。
在各级军官的大声吆喝和指挥下,有的士兵迅速拿起弓箭,张弓搭箭,准备射击;有的则扛起云梯,准备冲向大唐的军营。
整个场面看起来有些混乱不堪,士兵们的行动似乎毫无章法可言。然而,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混乱其实是一种表面现象。
在弓箭手的掩护下,明朝士兵们虽然行动缓慢,但却显得异常坚定。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逐渐靠近大唐的军营。
大唐的士兵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可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当他们察觉到明军的意图后,立刻展开了应对措施。
\"投石机呢?大炮呢?连弩呢?都给我拉出来,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尝尝我们大唐的厉害!\"城墙上,守军们扯着嗓子高喊,声音震耳欲聋。
听到命令,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武器,将投石机、大炮和连弩等重型装备一一推到城墙上,准备给明军一个迎头痛击。
\"来啦,来啦!\"伴随着一声声呼喊,唐军士兵们骂骂咧咧地将各种武器搬运到位。尽管嘴里不停地咒骂着,但他们的动作却异常麻利,手脚并用,毫不含糊。
可以看出,这些士兵们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实际上训练有素,各司其职。他们的嘴和手脚仿佛有着明确的分工,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却又能高效地完成任务,两者之间毫无冲突,可谓是泾渭分明。
尽管明军的节操之低令人始料未及,但唐军对此并非毫无防备。毕竟,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别的人。”
在这个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时代,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恐怕绝非少数。
在这个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黑暗时期,人们的道德底线早已被践踏得荡然无存。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奢望他人会有丝毫的节操可言呢?
然而,唐军并没有因此而陷入恐慌或混乱。他们迅速而有序地将武器放置在预定的位置,并确保武器弹药的供应充足。随着一声令下,一件件致命的杀人武器瞬间启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啊!啊~”伴随着一声声惊恐的尖叫,巨大的石块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在空中留下一道道长长的弧线。
这些石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无情地砸向地面,扬起一阵黄色的尘土。
转瞬间,原本还活蹦乱跳、充满生机的明朝士兵们,就像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突然碾碎一般,瞬间变成了一团团血肉模糊的肉泥。鲜血四溅,染红了周围的土地,形成了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
即使是那些已经见过许多血腥场面的明朝士兵,面对如此恐怖的景象,也不禁被吓得七上八下。
他们的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捏住,“噗通噗通”地狂跳不止,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儿似的。每个人都不时地用眼睛往上瞟,生怕下一个被砸中的就是自己,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虽然命中率不高,但架不住这死的也太凄惨了,谁看谁不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