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明西海战,大明海上霸权开端
公元1573年,大明万历元年,秋。
远处海上一艘千料以下的商船驶入福建漳州的月港。
但是这艘船有些奇怪。
虽然挂着明黄色龙纹旗帜,象征着这是明朝皇家所有,但是这艘船上既没有大炮,也没有明朝水师官兵在船上守卫,有的只是普通商人,还有普通百姓打扮的人。
若非特殊情况,这绝不符合明朝皇家船队规制。
更奇怪的是,上面的百姓和商人看到明朝港口,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明朝疆域后激动到嚎啕大哭。
月港的市舶司官吏用望远镜发现情况后,立即派出驻守港口的水师乘快船上去迎接,如果情况不对,来人是僭越冒用皇家龙旗,那水师将士们这艘装载着火炮的快船就是上去拦截的。
两艘大小相近的船靠近后,大明水师的将士果然发现不对,立即据枪警戒,并派人用钩索跳帮登船,迅速控制船上的人,接管船只操控权,并取下大明龙旗。
原本事情还算顺利,一套海防流程行云流水。
可当市舶司主官闻讯赶来港口,从望远镜中看到来船上的商人百姓,对着大明官兵就是一顿磕头嚎哭,然后大明官兵居然就违背流程,在还没有给他这个主官通报情况,获得准允,便擅自让这艘底细不明的船只驶入了港口。
如果真是冒用龙旗,那这船人都能以死罪论处了,但显然情况特殊,主官便没有责怪将士,而是了解情况。
但这船上懂汉话的商人和百姓靠岸后,对着一众市舶司和水师官员又是一顿跪拜哭诉。
稍稍了解情况,然后顺着这几个商人百姓指引,主官快步来到船上打开了船舱门板。
入目的,是许许多多的人横七竖八躺在船舱,有些是受了刀伤、火器枪伤,血流了一地,有些则是已经死去已久,尸体都有了尸僵。
市舶司主官询问一番船上人,确定了实情后,提着裙摆立即出了船舱,命人去找军医和港口的郎中来救人的同时,自己骑上马疾驰去了市舶司衙门。
到衙门后,用制式文书立即修书一封,盖上自己的官印,再用腊印封口作为有机密性质的揭帖,最后在腊印上再用更小的官印盖上。
这样的揭帖主官写了两封。
“兹事体大,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师,不得有误!
另一封送去台湾,戚帅刚刚打下台湾收服化外蛮夷,此时水师舰队大部在戚帅手中,此事必须知会戚帅。”
画面一转。
快马疾驰,信件在沿途驿站的驿卒手中几经辗转,星夜兼程,昼夜交替,人马也在不断替换。
数天后,信件被送至京师礼部衙门。
市舶司受礼部直管,礼部主官看过后,神色顿变,立即亲自将信件送去内阁。
内阁首辅粗略扫看过信件后腾地站起身,又细看一遍,确认无误后将奏报狠狠拍在案上。
随着文书不再遮挡面容,这才看到此时的内阁首辅是张居正。
他目光如鹰般盯着文书,思考片刻后,再有动作。
转身看向身后大比例世界地图。
用放大镜找到三面环海的西欧一隅。
“西欧小国,西班牙!本土直线距离吕宋两万多里,他们居然已经殖民到了吕宋,我大明的臣属!
既然福建地方已经将此事通报戚将军,那便不急了,哪怕不合规矩戚将军也定会出兵。
但钱粮总是要议的,让六部大臣们都来部议,除了拨付东南钱粮,还有灭了西班牙远洋舰队占领吕宋后,后面的仗要怎么打?怎么打才能用西班牙的命偿我大明海外子民的命!?都要议,快去。”
……
事件起因并不复杂,八百里急递大致内容就是吕宋被西班牙舰队侵略,部分地方已经被殖民。
侵略过程中西班牙施行了屠杀,其中就包括在吕宋经商的大明百姓和汉人后裔。
加上吕宋本地人,被屠人数已逾万人……
半个月后。
吕宋一处海湾地貌的海域上,也就是后世美日在菲律宾莱特湾爆发过海战的地方。
数十艘带着蒸汽机特有的大烟囱,外层蒙着铁板,内里和甲板还是木制的战舰,在凌晨夜色掩护下横过船身用炮口对准了海湾,封锁住了出海口。
而这些外形奇特前所未见的蒸汽轮机战舰上,全都高高飘扬着大明龙纹旗,在海风吹拂下烈烈作响。
戚继光在最大的首舰船头用望远镜看着情报所指西班牙船队所在前方,天色漆黑,只有零星火光在远处攒动。
“传令,禁明灯火,陆战军自海湾两侧登陆,前舰派出快船前进侦查敌情,拂晓后听号进攻。”
传令官借着将亮未亮的鱼白天,用旗语向舰队传令。
为防止战舰搁浅和武器进水,战舰用绳索放下小船,载着陆战将士依次登陆。
首登的小队刚前进不久,便发现一处小高地有灯火光亮。
小队指挥立即手语示意停止前进,就近隐蔽。
用望远镜确定那是一处炮台,炮台探出的炮口还是大口径前装实心弹大炮,
立即抬手招来迫击炮手,安排三门迫击炮一致瞄准炮台,听令随时发动进攻。
其余人绕过炮台继续隐蔽前进,摸查其余敌军。
侦查快船则靠人力摇桨悄没声地驶进海湾,从望远镜中看到了西班牙船队也已经有所察觉,开始熄灭灯火紧急上船了。
“四千料三层大舰两艘,十八艘千料风帆炮舰,其余小船若干,实心火炮五百余门大炮,近程碗口炮百余门,舰队横向列阵,火炮射程不会超过四里,海军人数不会过四千,陆军人数不详,但营房就在港口,目测距离六里,全在我军炮群打击范围内,敌军已有察觉,快!反程回报!脱离敌炮击范围!”
大明舰队的蒸汽轮船动静太大,引起了敌军察觉,但位置还未完全暴露,而且已经封锁住出海口。
侦察快船迅速返程回报后。
天色正好已经露白,视线已经足够。
地方舰队也已扬帆,但已是困兽。
戚继光拔刀下令。
“主舰鸣笛,各舰一发装填测距,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