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王利军,省长张传福,孙国华,省委副秘书长,莲花江市委书记陈枫,市长赵春燕一行,从莲花江国际机场检查完,很满意。他们又驱车检查了七星大米股份有限公司和咕咚泉水股份有限公司。
两家企业现在都是上市公司,效益也好,无论是生产环境还是员工士气都没得说。应付接待任务肯定不成问题。
而后,他们一行又检查了森工莲花湖林业局和莲花湖景区。
在北江省东部完达山脉北麓,莲花湖林业局宛如镶嵌在绿色林海中的璀璨明珠,依托莲花湖旅游实验区暨莲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黄金区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转型之路。这片拥有86万公顷广袤林地的生态秘境,凭借\"春观杜鹃映雪、夏赏湖光山色、秋览五花山色、冬戏林海雪原\"的四季美景,将林业资源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在森工系统改革浪潮中树立起创新发展的标杆。
在汤旺河林场深处,三连瀑布以雷霆万钧之势闻名遐迩。源头活水自花岗岩断层倾泻而下,形成三级叠宕的壮美景观:首级瀑布似白练垂天,在阳光折射下绽放七彩虹光;二级瀑布如银河落涧,撞击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末级瀑布则化作流银泻玉,在深潭中激荡起千层雪浪。
景区配套建设的观景栈道、玻璃观景台和生态民宿,既满足了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又通过\"生态讲解员+VR导览\"的创新模式,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知识。
而在楚山林场,乌斯浑河漂流项目则以\"激情与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成为网红打卡地。全长12公里的漂流河道,既有急流险滩带来的肾上腺素飙升,又有缓流静湾处的悠然惬意。沿途两岸层峦叠翠,白桦林与红松林交错生长,形成天然绿色长廊。
景区深度挖掘抗联历史文化,在漂流起点设置东北抗联文化纪念馆,将八女投江的英雄故事融入漂流体验,游客在感受漂流刺激的同时,还能聆听抗联后代讲述红色故事,实现生态旅游与红色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过\"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文化赋能\"的发展模式,莲花湖林业局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35%,直接带动周边2000余户职工群众参与旅游服务,形成了特色民宿、森林康养、研学旅行等多元业态。
这简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235%的增长速度,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这个数字不仅让省里的领导们大为震惊,也引起了林业部的高度关注。就在一个月前,林业部和北江省政府决定共同在莲花湖林业局召开一场专门的研讨会,以深入探讨这个林业局的发展经验,并为未来的扩大计划做好充分准备。
这种\"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犹如一把金钥匙,不仅为森工企业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更在守护生态屏障的同时,探索出林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进程中,莲花湖林业局创新建立\"生态保护+产业开发\"双轮驱动机制,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建立森林资源数字化监测系统,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承载能力精准匹配,实现了\"开发一片景区,保护一方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产业融合方面,构建起\"旅游+林业+文化\"的复合业态体系,将林下经济产品开发与景区消费场景深度绑定,推出蓝莓采摘体验、白桦树皮工艺品dIY等特色项目,使林区特产变身旅游商品,2010年旅游衍生品预计收入突破1000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莲花湖林业局探索出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为全国林区转型提供了范本。利用生态补偿资金反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态保护—价值增值—再投入\"的可持续链条。
这种转型模式既破解了森工企业长期依赖木材采伐的发展困局,又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就业,使林区职工从\"砍树人\"转变为\"护林人旅游服务人\",职工年均收入较改革前提升1.8倍。
如今,莲花湖林业局的成功经验已被纳入国家林业改革案例库,为全国135个国有森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征程中树起了一座醒目的里程碑。
张传福省长看着孙国华,不禁感慨。彼时他满心期待能赴东南沿海省份任职,那里成熟的产业体系、活跃的市场氛围,无疑是展现施政抱负的理想舞台。但是最终他还是被安排到北江省工作。
初到北江时,张传福的案头堆满了刺目的数据:全省Gdp增速连续五年徘徊在全国末位,半数以上国企深陷亏损泥潭,年轻人口外流率高达38%。这些数据,让这位新任省长头疼。
然而莲花江市的异军突起,却像刺破阴霾的第一缕曙光。这座普通的东北城市,短短几年间经济增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名次,一跃而起,挤进全国增幅最快前五十名行列里。跃居全国前列,在东北振兴版图上划出一道陡峭的上扬曲线。
真正点燃全省发展引擎的,孙国华调任滨城市以后,全力主导的\"三大战略\"。这位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干部,带着\"不破不立\"的魄力,在滨城北江畔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突围战。他顶着质疑声将老城区整片保护起来,重新调整了城南新区的开发定位;设立莫林河空港高新科技园区,引入浮世康超级工厂,震惊全世界;规划建设江北新区,预计一年后将成为北方最漂亮最现代化的新城区;滨城更突破性地设立百亿级产业引导基金,以真金白银支持新能源、高新技术经济等新兴产业。
在孙国华\"赛马机制\"的激励下,全省各地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东极市依托农业优势,与区域内国有大型农场合作,搞共同开发,这样有效地实现了互补,共同进步;煤城鹤岭市,积极开展产业调整工作,向经济多元化方向发展;就连经济比较落后的榆树县,通过旱改水田,也甩掉了落后县的帽子。短短两年间,北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三番,曾经的\"锈带\"正蜕变为充满活力的\"新增长极\"。
预计今年全省Gdp增速跃居全国前十名。
作为省长,这些数字对他来说有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