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倒拔垂杨柳,鲁智深扛锄头葬桃花。】
下面配图还是林黛玉拔柳树的样子,更觉得络腮胡光头和尚捧着桃花深情的样子。
“适可而止吧。”
嬴政冷着脸说了一句,他真的不想看见这种后世人常说的抽象视频。
“姜姑娘这是什么爱好,整天看这种奇奇怪怪的视频。”霍去病觉得自己有眼疾,他看不得脏东西。
【“张爱玲女士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大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这林黛玉就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红楼梦的女主人公。”】
都说爱海棠者趋之若鹜,惜海棠者只苏轼一人。
苏轼一听三大憾事之一是海棠无香,不敢苟同,正是因为海棠无香,才是那么的惹人怜惜。
“不过,这红楼梦到底是何书,居然能与海棠一较高下。”
“四大名着么?都有谁啊,应该不是我想的那个。”冯梦龙发出疑问,他确实是知道四大奇书的,但是对红楼梦一点印象也无,应该是后人新归纳的吧。
“鲥鱼味美,若是与那新下的鲜笋一起烹饪,别提多好吃了,这后人是会吃的。”郑板桥算是找到了同道中人,肥鲈鲤脍,世人多是吃这些,像鲥鱼倒是食之不多。
曹雪芹为了这本书可谓是字字句句,连删带减,每下一笔都斟酌再三,本就写的慢,如今一听后人说什么红楼未完,心中有点不妙。
【“四大名着也又被称为四大奇书,分别是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如其名,写的就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毕竟是话本子,肯定要有戏剧性,自然是有很多当不得真的。
“关键由于太火了,当真的也有不少,就比如三气周瑜,人家周瑜在话本子里被描写成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还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曲有误周郎顾,历史上周瑜除了短命,几乎就是完美男人,像什么火烧赤壁几乎都是周瑜的高光时刻,这功劳也被按在了诸葛丞相身上,当时可能都在追崇蜀汉的忠义,这本书的作者也是踩一贬一,抬高蜀汉,贬低魏吴。”】
周瑜:?
你说我被诸葛亮气死的?
他是听过诸葛亮的名字,可向来是没有什么交集,说到气死,也太可笑了。
不过这都不重要,周瑜很想问一下,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只说了他短命,因何短命。
“是呗,我可是白脸奸臣呢。”曹操去过了现代,也了解关于自家的历史,早就知道他们现在是一种什么状态了,反正没个好形象。
诸葛亮听到这点,也微皱了一下眉头,郎声正气道:“某这一生,不需要虚假的名头和事迹,后人抬爱也好,可切不可因此失了信义。”
“这个咱有印象,是他吧,那个火烧赤壁,用的咱的经历。”朱元璋以前听姜瑜讲过,鄱阳湖大战让那个人按到了三国身上。
【“然后就是咱们的猴了,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老先生,讲的是唐太宗时期的玄奘,也就是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去天竺取经的故事,神话小说,全是妖魔鬼怪。”】
“我们看过,那个猴王出世。”
姜瑜这倒是想起来了一个搞笑的。
【“唐僧一路西去,途经一百一十多个国家,只要唐僧一拿出通关文牒,没人敢拦。”】
“泱泱大国,经他小国而已,谁也不想、也不敢为难吧。”张骞说道。
说实话,他去西域的时候,持节使者,除了匈奴那个不知好歹的,倒是也没有人太敢为难他。
【我,李世民,吾之御弟,奉旨西去,路过你地,速速放去,若要为难,军队必去,要么他过去,要么我过去。】
“呵呵,那确实是没人敢拦,还费劲取经干什么,直接军队护送他不就好了。”刘邦笑着说。
李世民:???
“一国皇帝会说这话?”
我在你们后世人眼中就是这么嚣张的人么,还有这么粗鄙浅陋的话语,哪里符合身份,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太掉价了。
“想必是后人的自我发挥吧。”长孙皇后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觉得二郎哪怕说不出这话,但绝对也有这种想法的。
吴承恩看到这里也僵住了,他有在小说里写这种情节吗,这会不会让人以为他很没礼貌。
【“这毕竟是小说,李世民根本没给玄奘发通关文牒什么的,历史实际上玄奘是偷摸着走的,通关文牒和护卫马匹是高昌国王发的,玄奘答应人家把佛法传回高昌,并与高昌国王约为兄弟,等玄奘回大唐以后李世民把高昌灭国了。”】
高昌国王:原来冤种是我自己。
玄奘:你就说传没传回去吧,咱们最后都是一国人。
“既然历史上的朕没发,那朕现在也不发,就让他偷摸着走。”李世民半是开玩笑道。
虽然说开玩笑之言,但是先前姜瑜说的佛教还历历在目,他至少也不能表现出亲佛的举动,当然他也不信,他们李家向来是崇道的,正好。
【“玄奘在前面一边取经,后面李世民就一路打,等到玄奘取完经之后,回头一看,大唐边境线已经快追上他了,还好他取的快,等他回来没多久,大唐直接灭了天竺,那就不叫取经了,直接叫调阅。”】
【“那时候的大唐还是太强了,神将频出,军力强盛,灭了周围不知道多少小国,就那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借兵吐蕃灭了天竺,才被封了五品官,甚至在名将中都排不上号。”】
“这人才也太多了,怎得能人全在李世民麾下。”嬴政狠狠地羡慕了。
刘彻虽然说是汉朝的老祖宗,但也非常服这个李家皇帝的,后人每每说及大唐,除了安史之乱那里,都是如何强盛,如何辉煌,就拿盛世与盛世对比,他大汉也确实是不如的。
“灭了天竺?”李世民看到这里咯噔一下,坏事了,还是从吐蕃借的兵,这不是正中吐蕃下怀。
显然是想到了之后的后果,虽然说灭国确实是很不错的行为,但也不是所有国家都能灭的,不然如何使他们相互掣肘。
李世民又吩咐了下去,留意这个叫王玄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