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策双手扶着太子高穆尧的灵柩,一身的戾气,他的那双重瞳冒出骇人的杀意,此时的他已经疯魔了,嘴里喃喃道:
“朕不会让他们好过!”
“朕不会让他们好过的!”
张雎看到高策这般疯魔的样子,是既心疼又无奈,只能连忙出言安抚道:
“陛下,您想要怎么做?!”
“一切都交给臣来办!”
闻听此言,高策立刻抓住张雎的双臂,哭噎着说道:
“查!”
“给朕查!”
“把朝廷查个底朝天!”
“太子的死肯定没这么简单!”
“魏高死了,尚林也死了,幕后黑手也指向已死的宁恶王!”
“这是把黑锅都推到死人身上啊!”
“他们以为这样朕就没有办法了!”
“他们以为这样做,太子的死朕就这么算了!”
“不!”
“他们让朕断子绝孙,朕要诛了他们的九族!”
“朕要杀光他们!”
“杀光他们!”
张雎为了安抚住高策的情绪,连连点头附和道:
“好!好!”
“杀光他们!”
“臣帮陛下杀光他们!”
高策紧紧抓住张雎的肩膀,仿佛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一边哭一边嘱咐道:
“张雎!”
“这个时候朕只相信你了,朕只能靠你了!”
“朕把检卫交给你,由你去查太子坠马的事情!”
“朕赐你提审百官之权,只要你觉得有嫌疑的全部给朕抓起来严审!”
“宁可错杀,绝不放过!”
“朕就不信,那些人能一直藏在幕后!”
听到这句话,张雎心头一紧,皇帝这是要血洗官场了。
而他作为这把刀,用完之后肯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不过张雎绝不会退缩,还是那句话,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他张雎为官这些年,天下还未统一之时,他作为燕国使者纵横捭阖,当时他是天下人公认的巧言令色的骗子恶魔。
天下一统之后,他在大理寺,刑部都任职过,当过燕州府尹,如今又是刑部尚书,他又是朝野皆知的酷吏!
他早就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了。
或许在他腿被王家人打瘸的那天起,他就已经舍弃了所有了礼义廉耻,一心做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幸进之臣。
但他也有自己的坚守,那份坚守就是高策。
高策对他的恩情,他会用命来报,所以高策让他办的事,他一定会办!
不管有多难!
不管有多脏!
不管手上要为此要染多少血!
他都不在乎!
他要帮高策!
所以张雎郑重的拱手说道:
“陛下放心,一切都交给臣,臣一定会办好的!”
高策微微颔首,轻声说道:
“好!”
“交给你了!”
“全都交给你了!”
高策知道他会办的,因为这件事只有他办才最合适,也只有他敢办。
张雎刚要转身离开,高策忽然又喊住了他。
张雎回过身来,拱手问道:
“陛下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高策沉声说道:
“不管幕后到底是谁,太子的死还是与宁恶王有关的!”
“将当年与宁王暗中有联系的官员全部抓起来,朕要重审宁王之案!”
“这些人本来就要死!”
“不过是朕一时心软放过了他们,如今不用再留情了!”
张雎拱手说道:
“臣明白了!”
高策摆了摆手说道:
“去吧!”
张雎拱手一礼,缓缓退出了大殿!
童谨紧随其后,跟着他一起面对百官,宣读了皇帝的旨意。
听到这些,百官骇然,有些官员的脸一下子变得苍白。
他们都明白,一场屠杀开始了。
于明阳和魏高等内阁重臣想要进入福宁宫劝陛下收回成命,可高策直接就不见。
不得已,于明阳来到张雎身边,拉着他的手说道:
“张大人,在下知道你是奉了陛下的旨意查案,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啊!”
“一定不要伤害无辜!”
“这件事一旦牵连扩散起来,整个朝廷中枢都会停摆的!”
“国家可经不起这样的动荡啊!”
“算在下求你了!”
听到于明阳苦口婆心的话,张雎不为所动,反而是缓缓拨开了于明阳的手,轻声说道:
“于大人,下官不会牵连无辜,可下官也会遵循陛下的旨意,那些不算无辜的人,下官不能放过!”
听到这句话,于明阳无奈的闭上了双眼。
随后高策又传命,让百官各自回到各自的府邸,等明日参加太子的丧礼。
百官走后,福宁宫内。
邓鸢察觉到高策因太子的死,要走极端,于是出言安抚道:
“陛下,我们要为儿报仇,但可不能牵连无辜啊!”
“不能为了查案毁了朝廷大局啊!”
高策冷哼一声,厉声说道:
“朕的儿子死了,那些人还想过平稳的好日子?!”
“凭什么?!”
“朕要办的那些人早些年都与宁王有联系,这些人本就该死!”
“可如今朕的儿子死了,被宁王留下的人害死了,他们还能好好的活着!”
“凭什么?!”
“朕就是要让他们感同身受!”
见到高策这决绝的态度,邓鸢便知道自己已经劝不动他了。
………
翌日,太子的丧礼在皇宫中举行。
百官皆入宫奔丧。
在丧礼举行的同时,张雎率领检卫刑部的人到处抓人。
有些官员直接在太子的丧礼上被带走。
而且检卫的手已经伸到了天下各处。
一些地方官也被检卫抓到了京城。
这些被抓的人,有的是曾与宁王有联系的,也有的是曾与宋王有联系,也有曾与王谢两家有联系的,还有一些是本就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
此番官场的动荡波及甚广,光是被抓的官员就有上万人,更不要提高策是要诛灭其九族了。
人杀了一批又一批!
为此朝廷人员迅速短缺,各部堂官的压力瞬间增大。
不过张雎还是有数的,拓建运河是国家大政,所以工部的官员并没有怎么动,只是细细调查了一番。
面对这瞬间紧绷的官场,于明阳率领内阁重臣一同入宫劝谏高策。
高策还是不见,甚至直接不上朝了,就窝在皇宫内,所有政务以奏折的形式经宦官之手转呈到高策面前。
为此,于明阳率领内阁重臣跪在皇宫外,请求皇帝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