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
“吐蕃二十万大军进攻蜀地,被蜀皇一举拿下,不费一兵一卒!”
“蜀皇赢了!”
“挖槽,真的守住了!”
“不对,不是守住了,是直接碾压了!”
“天呐,原来我们大唐这般的强大啊?吐蕃二十万大军都随便打吗?”
“尼玛,那还和亲个屁啊。”
“早知道吐蕃这么弱,直接灭了吐蕃就好了,还和亲,和个锤子!”
“哇,陛下胆子也太小了吧,这么弱的吐蕃,有啥怕的,还和亲上了。”
当蜀地大胜的消息传来。
整个大唐都是沸腾了起来。
无数百姓都是震惊无比,二十万大军啊,就这样输了。
而且还是团灭。
自己大唐已经强横到这种地步了吗?
“哇,蜀皇果然厉害啊!”
“还得是蜀皇啊!”
“蜀皇的能力,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怪不得蜀皇不搭理陛下呢,蜀皇自己就能够对付吐蕃!”
“对啊,蜀皇是真的牛,咱们陛下胆子太小了。”
“怪不得蜀皇要以死来激发我们大唐之傲骨,原来我们大唐就是牛逼!”
“哈哈哈,大唐无敌!”
原先一顿喝骂李恪的百姓们,到了如今也是不断的夸赞李恪起来。
只要赢了,他们的生活能够继续,百姓们自然愿意成为李恪的舔狗。
而李恪也很快发布了一道圣旨,公布天下。
“朕蜀皇李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坐镇临关,抵御吐蕃,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
“而今大胜吐蕃,本次剿灭吐蕃士兵十九万人,俘虏一万人!”
“和亲之局,已破!吐蕃已废!”
“朕今日宣旨,大唐永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
“大唐之傲骨!望诸君能尽早觉醒!”
“大唐必胜!大唐无敌!”
“朕未来数十年,继续坐镇临关,为大唐百姓守住边疆!”
“或许,朕会朝西方继续坐镇!因为大唐之疆土必将不断扩张!或许一年之后,边疆就在吐蕃王城!届时朕将坐镇吐蕃王城!”
“大唐不内战,即日起,朕将目光看向吐蕃,吐谷浑之地,以开疆扩土为己任,不参与国内之争斗!”
“望父皇保持天下和平,维护百姓和平,莫要突袭蜀地,影响大唐格局!”
消息一出。
更是引来大量百姓们的轰动。
“天呐,蜀皇这是不准备谋夺皇位了?”
“不对,蜀皇这是坐山观虎斗,他要发展了。”
“瞎说,蜀皇明明是要进攻吐蕃去了!”
“听说吐蕃也很大一片疆域呢。”
“是啊,蜀皇灭了吐蕃二十万人,已经是发展起来了,大不了,他将蜀地丢了,跑去吐蕃当皇帝,这也没啥。”
“是啊,蜀皇成气候了,真霸气啊,未来只开疆扩土!”
“蜀皇万岁!蜀皇无敌!”
“牛炸了牛炸了!蜀皇无敌!”
此刻。
整个大唐上下,对于李恪的称赞声不绝,无数人敬佩李恪。
能够这般光明正大的放话出来,下达圣旨,证明了李恪确实将目标放在了四方诸国身上。
没有守着大唐这一亩三分地。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城之中。
皇宫大内。
甘露殿之中。
“砰!”
李世民重重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眼眸之中闪过熊熊烈火,怒喝一声。
“逆子,这逆子送了大量的炸弹给恪儿!”
“二十万大军一次性剿灭,唯有大量的炸弹才有这威力。”
“看来,这二人是达成了协议。”
“恪儿这逆子脱离大唐纷争,目光聚焦吐蕃那边,这就是李承乾这逆子的谋划吧。”
李世民看的非常明白。
凭借着李道宗的能力,想要守住临关城还是可以的。
但损耗的士兵必定是众多,届时蜀地就废了,没啥作战的能力。
而现在。
人家直接一波团灭了吐蕃军队。
摆明的就是李承乾送去了大量的炸弹。
“陛下,至少是好事。”
长孙无忌拱手一拜,小声的劝说道。
“蜀地那边暂时也不用去顾忌了,少了一个敌对,减少了一些压力。”
“接下来只要关注江南和幽州便可了。”
“不错。”
房玄龄点了点头:“至少蜀地依旧是归属大唐,李恪自称蜀皇,依旧是以大唐自居,激发大唐之傲骨。”
“先让他镇守边疆,继续与吐蕃那边作战,若是能够开疆扩土也算是好事情。”
“等未来陛下解决了幽州和江南,那么蜀地依旧能够回来,而且还能扩大不少的国土,一举两得。”
从利益上面来说。
而今江南和幽州对长安虎视眈眈。
李恪放出话来,不打算在国内争斗了。
这是好事情。
“哎。”
李世民苦恼的摇了摇头,又是一拍桌子,他自然明白这是好事情。
但。
自己才是皇帝啊,他可以给李恪一个大将军,大元帅的名头,让他去攻打吐蕃。
而不是人家自己造反称帝去开疆扩土。
太憋屈了啊。
“药呢?”
趁着自己还有一点理智,李世民扭头看向了王公公喝道。
“陛下。”
王公公赶忙从怀中掏出速效救心丸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也不废话,直接一口将速效救心丸吞下。
顿时一股清凉之意传来。
脑袋也清明起来,恢复了不少的理智,原先的憋屈之感更是少了许多。
李世民这才舒服了一些。
从一开始不愿意吃药,到现在李世民只能靠吃药来消除自己憋屈的怒火。
“行了,你们所言,朕也觉得是对的。”
“那便发布圣旨吧,朕封赏李恪为灭西大元帅,李道宗为灭西副元帅,为大唐开疆扩土。”
“承认和亲是朕选择错了,朕认可错误,选择原谅两人,允许两人回长安城,赦免所有罪责。”
李世民一番话。
听得房玄龄等人是连连点头。
果然。
磕完药的陛下,当真是没有一丝情绪,纯纯的理智达人,选择了一个最靠谱的办法。
而今李恪大胜,百姓们自然夸赞,同样会喝骂李世民。
李世民这时候承认自己选择错了,那就证明了李世民心胸之宽广,同样能让百姓们接受并且认可。
顺势还能用这个借口,原谅李恪和李道宗,也不失去面子。
再封赏两人官职。
至少名义上两人还是朝廷的人,同样也是隐晦的同意李恪提出的要求,不对蜀地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