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考场风云
考试当日,阳光透过轻薄的晨雾,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林尘身着一袭青衫,步伐沉稳,怀揣着满满的信心朝着贡院走去。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回想着这些时日的日夜苦读,余幼薇的陪伴与支持,以及自己对未来的宏伟抱负。此次科举,对他而言,是实现理想的关键一步。
来到贡院,这里早已人头攒动。考生们或紧张交谈,或独自沉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林尘深吸一口气,在心中默默给自己鼓劲,随后随着人流有序地进入考场。找到自己的号舍后,他将笔墨纸砚等一应物品摆放整齐,静静等待试卷的发放。
不多时,考官们依次入场,神色严肃。随着一声令下,试卷被逐一分发到考生手中。林尘接过试卷,展开一看,不禁微微皱眉。考题难度远超他的想象,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对经史子集烂熟于心,还需对当下治国理政有着独到且深刻的见解。
第一道题是关于儒家经典在当今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林尘深知,这道题看似常规,实则暗藏玄机,若只是泛泛而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必定难以脱颖而出。他略作思考,便开始下笔。他从儒家思想的根源说起,阐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治理的积极影响,随后话锋一转,结合当下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应灵活运用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在人才选拔方面,借鉴儒家“举贤才”的理念,同时完善现有的选拔机制,避免任人唯亲,确保真正有才能的人能为国家效力。
第二道题则是针对边疆防御的策略分析。林尘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平日积累的关于边疆地理、军事部署以及外交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他详细分析了边疆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指出当前防御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如兵力分布不均、情报传递不畅等问题。接着,他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建立高效的情报网络,及时掌握敌方动态;以及通过外交手段,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分化潜在敌人等。在论述过程中,林尘旁征博引,列举了历史上诸多成功与失败的边疆防御案例,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然而,第三道题却让林尘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这道题要求考生对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商业与农业平衡问题发表看法。在当时,重农抑商政策虽有其历史背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林尘深知,这不仅需要对经济理论有深入的理解,还需对民间商业活动和农业生产现状有切实的了解。
他思索片刻,开始写道。他指出,农业乃国家之根本,是百姓衣食之源,必须予以重视,确保粮食安全。但同时,商业的发展也不可忽视,它能促进物资流通,增加国家税收,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实现两者平衡,国家应制定合理的政策,一方面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适当放宽对商业的限制,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同时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防止商业欺诈和不正当竞争。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农业与商业之间的资源分配,确保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时间在紧张的答题中悄然流逝,林尘全神贯注,笔下如有神助。但他也深知,考场如战场,其他考生想必也非等闲之辈。在答题过程中,他不仅要展现自己的学识,更要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当考场上响起第一声提醒交卷的钟声时,林尘刚完成最后一道题的作答。他轻轻放下毛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随后开始仔细检查试卷。他逐字逐句地审阅,检查是否有笔误,观点是否阐述清晰,论据是否充分有力。在检查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在论述边疆防御策略时,对某一军事要点的阐述可以更加深入,于是迅速拿起笔,补充了一段文字,进一步强调了该要点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
随着交卷时间的临近,考场上的气氛愈发紧张。有些考生面露焦虑之色,匆忙涂改答案;有些考生则神色淡定,似乎对自己的答卷充满信心。林尘再次确认无误后,将试卷整齐地叠好,等待考官前来收取。
终于,交卷的钟声正式敲响。考官们开始依次收取试卷,林尘看着自己的试卷被收走,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接下来只能等待命运的裁决。他收拾好自己的物品,缓缓走出号舍。此时,阳光正好,洒在他的身上,但他的心中却仍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的答卷能否得到考官的认可,能否在众多优秀考生中脱颖而出。
走出贡院,林尘看到了在门外焦急等待的余幼薇。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期待,一看到林尘,便立刻迎了上去。
“尘哥哥,考得怎么样?”余幼薇急切地问道。
林尘微微一笑,说道:“考题很难,但我已经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后悔。”
余幼薇轻轻握住林尘的手,说道:“尘哥哥,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棒的。不管考得怎样,我都会一直支持你。”
林尘看着余幼薇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无论科举的结果如何,余幼薇都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支持和鼓励。两人手牵手,缓缓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佛一幅温馨的画卷。而林尘的科举之路,也在这一场紧张的考试后,暂时画上了一个逗号,接下来,他将怀揣着期待与不安,等待着最终结果的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