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东来局长
东风镇,正门口,省委书记陆怀远与陪同调研的领导们,跟众人握手、登车、告别,前向下一站,奉溪市。
奉阳市委书记孙利人,市长郑志云,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外加老支书与数位百姓,一直目送调研团的车队,彻底消失在马路上,这才肯转身离去。
考斯特内,省委书记陆怀远与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傅志强,探讨关于《脱贫攻坚年》的若干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建华作陪。
而坐在后排的杨剑,则是在用手机联系奉溪市农业局局长常东来。
杨剑与常东来是在国庆期间意外相识的,虽然认识的时间不久,也没有太多的接触,可杨剑对常东来的印象却非常地深刻。
只因,年仅四十五岁的常东来,看起来不仅像基层干部,更像五十多岁的老农,这也是杨剑对他的第一印象。
可当场考教一番过后,外加派人打听一番常东来的风评之后,杨剑打心眼里佩服东来局长,这才把奉溪市加入到调研计划之中。
否则,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奉溪市,根本没办法纳入到关于农业调研计划的目录当中。
但是,没有人能够想到,常东来用8.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全市46%的人口,堪比农业奇迹。
因此,杨剑力荐省委书记陆怀远到奉溪市调研,亲眼目睹一番这一伟大的壮举。
当然,于公于私,杨剑都想拉常东来一把,不能让这样的好干部,埋没在基层嘛。
奉溪市与奉阳市毗邻,大概半个小时的车程,转眼就驶入奉溪市的地界。
接到通知的奉溪市委书记夏德良,奉溪市委副书记、市长丁伟,农业局长常东来,提前赶到两市交界处,恭候省委省政府的调研团。
看见只有一辆警车与一辆商务车在此欢迎,省委书记陆怀远,甚至欣慰,当即吩咐杨剑:“小杨,请他们上车,直接去现场。”
闻言,杨剑立即起身下车,大步走到夏德良,丁伟,常东来的面前,微笑着邀请:“三位领导,陆书记邀请你们上车,咱们直接去现场调研。”
“感谢陆书记,谢谢杨处长。”夏德良微笑着点头,然后便带头登上考斯特。
陆怀远起身,逐一握手,客气道:“辛苦了!”
夏德良,丁伟,常东来,受宠若惊地与车内的领导逐位握手,回敬。
杨剑最后登车,前排让给市领导,坐在靠后的位置,就在常东来的身后,车队向着调研现场驶去。
途中,常东来后仰身子,轻声与杨剑搭话:“杨处长,谢谢。”
闻言,杨剑收起手机,凑前回话:“客气了,应该的。”
“夏书记托我问问您,晚上有场篮球比赛,陆书记可有兴趣出席活动?”常东来轻声试探道。
“午餐时间我去请示下陆书记,然后再给你们准确的答复吧。”杨剑公事公办地语气。
“辛苦杨处长!”常东来点头致敬,庆幸国庆假期时的盛京之旅,意外地结识到了奉天省的大红人杨剑。
一路再无对话,很快抵达调研现场,位于郊区的一望无际的农田,也是奉溪市仅有的一处天赐良田。
陆怀远第一个下车,没有接待人员,甚至都没有农民,现场有些冷清,但却没有打消众人的热情。
只因面前那黄灿灿地稻穗,无处不在彰显着丰收的喜庆。
“东来局长,快给陆书记详细讲解一番咱们市的农业奇迹吧。”市委书记夏德良,自觉让出舞台。
话音未落,常东来走到陆怀远的面前,娓娓道来:“各位领导,这里就是我市的二号试验田。”
“虽然目前还没有收割。但是,经过专业人士的反复测算,今年的亩产量,几乎达到了惊人的1150斤左右!”
此话一出,省农业农村厅长王建华,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嘶~”
他觉得常东来再吹牛逼,并在心里狂呼:不可能!根本就不可能!
全省亩产均值也就800斤左右,就算是最好的种子与最肥的土地,亩产也没有突破过1000斤的产量。
同理,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傅志强也不信,便开口质疑句:“东来局长,如果真如你说的那样,这就不是你们市的奇迹了,而是全省的奇迹了。”
话音刚落,常东来从容自信地说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申请当场核验数据的真伪!”
“好!那就当场验证一下。”省委书记陆怀远,一锤定音。
得到省委书记陆怀远的首肯,有备而来的常东来,当即掏出手机,呼叫收割机进场收割,当众验一验虚实!
不一会儿,三台大型收割机进场收割,省市各级领导移步至帐篷下,喝茶,叙话。
陆怀远微笑着调侃句:“东来局长的肤色与气质,一看就是总往农田里跑嘛。”
闻言,常东来欠身回敬:“农户们非常排斥改良过后的种子。为此,我只能挨家挨户地哀求他们试一试。”
“好在,市委市政府也组织、动员基层干部大力宣扬新品种的种种好处,这才勉强打开局面。”
常东来不敢贪功,当众把市委市政府高高捧起,可谓是滴水不漏,深得在场所有人的好评。
这时,市委书记夏德良,开口插话:“陆书记,这个新品种,是东来局长数次往返京城,历经千辛万苦所求来的。”
“如果没有东来局长的执着与坚持,我市不可能实现农业上的壮举,就更别提带领百姓丰衣足食了!”
夏德良存心要推常东来一把,便当众替常东来美言起来。
话音刚落,市委副书记,市长丁伟也替常东来说话:“陆书记,这个新品种,可不是普通的新品种,而是国家农科院的最新改良品种。”
“是东来局长在国家农科院的正门口,苦蹲了足足一个多月之久,这才求来的一次奇迹啊!”
闻言,全场无不动容,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国家农科院的门口“乞讨”.
而常东来,不仅做到了,他还乞到了“天大”地机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