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选后纳妃
随着李乾顺身死,剩下的铁鹞子也没了战斗的心思,悉数跪地投降,战争彻底结束。
王行之让王蛟传令,命令乔峰等人迅速接收兴庆府。
“王爷——”
突然间,刘法四人来到王行之身侧,对着王行之拱手行礼。
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显得有些激动。
毕竟西夏能够灭国,他们可是占据了很大的主导。
“免礼吧!”
王行之轻笑着摆摆手,随后对着游驹说道,
“游大哥,现在西夏虽然已经灭亡,但还需要一方大将坐镇,统筹全局,辅助后续的政策施行,因此还需要你留在这里一段时间。”
“是,王爷,属下定当为王爷守住这片地域。”游驹拱手行礼,郑重的答应下来。
随后,王行之又看向吴长风,嘱咐道,
“老吴,现在西夏覆灭,镇戎军不用再守了,你便将白虎军交给王雕(虎六),随孤回长安。”
“此番回去,孤会给你寻一门亲事,几时生了儿子,几时再回白虎军。”
哈哈哈——
其他三人一听,却是丝毫不客气的大笑出声。
“是,王爷。”
吴长风苦笑,但心里却是十分感动,对着王行之恭敬的行礼。
“你也真是个人才,孤记得你现在已经四十有二,再不成婚难道想孤独一辈子,等日后开国,老兄弟们都有儿子继承爵位,你却是孤寡一人,你也好意思。”王行之丝毫不客气,直接开口数落吴长风。
这么些年下来,跟随他的属下除了吴长风外,全部都已经成婚。
文臣就不说了,都是些风流人士,再加上王行之制定的俸禄也不少,家中妻妾都是好几位。
刘法和游骥两人也是一妻一妾,家中的儿女都有好几个。
游驹和宋清溪虽然都只有一位妻子,但游驹除了游坦之之外,他夫人还为他生了一对龙凤胎。
宋清溪这两年都在长安,虽然事情多,但夫妻基本都在一起,因此生孩子也没落下,现在有一儿一女。
唯独吴长风,因为隔得远,王行之几次三番的催促都当作耳旁风,成天只想着练武强兵,现在吴长风的实力已经到了宗师初期,比其他人都强。
但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子女的人。
而吴长风是第一个跟随王行之的人,因此王行之自然不会看着吴长风孤独终老。
听到子嗣,宋清溪眼底闪过一道精光,对着王行之拱手道,“王爷,西夏覆灭,我大秦要想彻底稳定这片地盘,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所以,王爷此番回去后,还请尽快选定王后,挑选妃嫔,尽快充实后宫,延续血脉,稳固基业。”
刘法、游驹一听,瞬间反应过来,刚才光顾着看吴长风笑话,却是没发现,王行之也还没子嗣,连忙拱手行礼谏言“王爷,老宋所言极是,你此番回去后,应当选定王后,挑选妃嫔,延续血脉,这样才能稳固秦国基业。”
“王爷,他们仨说得对。”吴长风一听,也迅速拱手行礼。
王行之却是笑骂道,“好了此事孤清楚,此番大战之后,各国都会休养生息,孤会在这个间隙中,选出王后以及挑选一些妃嫔。”
王行之也清楚,以他现在的地位,若是有了子嗣,能轻易的稳固基业,安定人心。
只不过,对于子嗣的问题,他从未担心过,以前他与曹青禾无子,是考虑到曹青禾年岁不大,早早生产对身体不好,所以他一直控制着。
后面与李寒璃,是因为李寒璃是西夏公主,这个名头早晚会拿来利用,他生怕到时候出现什么意外,因此也控制着。
现在西夏覆灭,他自然也没了顾忌。
而且这次将西夏纳入大秦,回到长安之后,必然会有人提及选妃之事,他本来的打算就是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因此,几人不劝说,王行之回长安也会这样做。
毕竟,有了子嗣,能让秦国的根基更加牢固。
“王爷英明。”众人一听,就知道了王行之早有打算,一个个拱手行礼。
“好了,战败李乾顺,我等也当去兴庆府内的皇城瞧瞧,看看我们的战利品。”
随后,王行之翻身上马,大笑着向着兴庆府走去。
其他人见状,不敢怠慢,迅速跟在王行之身后。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时间流逝,很快又过去数月,到了春分时节,冰雪融化,万物复苏。
同时,随着西夏覆灭,大秦的威势如日中天。
王行之回到长安后,百官喜悦,有人谏言王行之顺势称帝,被王行之拒绝。
但更多人却是谏言,让王行之选后纳妃,这次王行之没有拒绝,全部交由礼部去办。
随着王行之同意选后纳妃,整个大秦甚至是整个天下,都进入一种亢奋状态。
吐蕃、大辽、北宋都遣派了自家的公主,试图与王行之联姻。
王行之来者不拒,尽数收下。
而早昔时日,还在抨击王行之的士族豪强,也是暗中将自己家中的嫡女,送往大秦,参加选秀。
另外,各国的江湖门派中,也有不少人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加入大秦,让门中相貌出众的女弟子参加选秀。
当前,大秦的重臣也纷纷让自家的未嫁之女参加选秀。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一直未嫁的李清照与蔡卞之女。
这次,王行之没有拒绝,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及覆灭西夏,他现在在军政方面的威望极高,任何人都别想威胁到他的地位,因此也没太过在意。
而且,他让李寒璃更名秦雪,与宋清溪认了表兄妹,参加这次选秀。
若是不答应文臣之女选秀,怎么也说不过去。
不过,对于能否选秀成功,除却秦雪之外,其他人他并未过多干涉。
现在,经过两月的挑选,连同秦雪在内,一共挑选出了五十名秀女。
但是,王行之并未想着要这么多妃子,因此拒绝了朝臣的提议,让所有秀女来到太极殿内,决定亲自挑选,剩下的赐婚给未婚的将领。
此时,太极殿内,朝臣分列两侧,王行之高坐在王座上,在他身旁是李青山和一位年轻太监。
“阿福,开始吧!”
王行之看了眼身侧的太监,低声嘱咐道。
“是,大王。”
太监微微欠身,而后走到前面,朗声喊道,
“宣大王诏,请秀女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