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鄱君国割让的信义府、汴天府、南州府纳入囊中,卫小宝治下的广信府势力范围得到了极大扩充。
如今,其辖下有广安县、广封县、广梁县、广塔县、广安县、南平县等地,这些县域宛如颗颗明珠,错落分布,各自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与物产资源。
而新纳入的三城——昌平城、丰饶城、富源城,更是为广信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看那三府——信义府、汴天府、南州府,每一处都地域广袤,资源富足。
信义府以诚信立世,商业氛围浓郁,契约精神深入人心,诸多商会在此扎根,掌控着庞大的贸易网络;
汴天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迹名胜众多,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为广信府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南州府气候宜人,山林茂密,珍稀药材、木材等特产丰富多样,为医药、建筑等行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如此广袤的土地,近亿的人口,让广信府一跃成为这片区域最为强盛的势力。
卫小宝深知,如今广信府版图大幅扩张,要想长久稳固统治,各方面的精细建设刻不容缓。 在农业上,他召集各地农官,依据不同区域的土壤、气候条件,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
像是广安县、南平县等传统农耕大县,大力推广新的种植技术,从选种、灌溉到田间管理,都有专人指导。
引进耐旱、高产的粮种,配合修建的纵横交错的灌溉水渠,粮食产量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同时,在丰饶城、南州府等地,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经济作物如茶叶、药材等,既满足内部需求,又能通过贸易赚取丰厚利润。
于手工业而言,广封县的瓷器、丝绸本就闻名遐迩,卫小宝在此基础上设立官营工坊,汇聚民间能工巧匠,统一规范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不仅如此,还注重创新,将新颖的图案、技法融入其中,使得广信府的手工艺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在汴天府,挖掘古老的建筑技艺,培养新一代工匠,让传统建筑工艺得以传承发扬,所造亭台楼阁精美绝伦,为城市增添独特魅力。
商业贸易更是卫小宝关注的重点。他下令在昌平城、信义府等商业中心修建大型市集和商贸城,拓宽街道,完善仓储设施,吸引各地商人纷至沓来。
同时,开辟多条对外商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互通有无,广信府的茶叶、瓷器、丝绸等源源不断输出,换回稀缺的金银珠宝、香料药材,府库日益充盈。
文化教育方面,以富源城为核心,扩建学府,广纳贤才担任先生,不论贫富,只要有求学之心的孩童皆可入学。
编纂统一教材,涵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农工技艺等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各地书院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文人学者们齐聚一堂,思想碰撞出绚丽火花,为广信府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源泉。
军事建设同样不松懈。在广梁县、汴天府等战略要地加固城防,修筑高大厚实的城墙,深挖护城河,配备先进的守城器械。
组建精锐新军,从各地选拔身体素质过硬、有战斗潜力的青年,由经验丰富的将领进行严格训练,学习先进的战术兵法,配备精良武器,确保广信府有足够的武力扞卫疆土,震慑外敌。
随着广信府在卫小宝的悉心治理下愈发昌盛,版图不断拓展,人口日益繁盛,各方有识之士纷纷进言,提议卫小宝建国称帝,以应天命、顺民心。
一日,在府衙的议事厅内,气氛热烈而凝重。
谋士孙文率先起身,双手抱拳,神色恳切地说道:“大人,如今我广信府地域辽阔,百姓归附,文治武功皆具,实乃建国称帝之良机。大人心怀天下,德才兼备,若登大宝,必能开创万世之太平,还望大人斟酌。”
将军刘猛也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洪钟般的声音在厅内回响:“大人,末将愿率麾下将士,为大人冲锋陷阵,扫平一切障碍。我等出生入死,盼的就是能追随大人建立不世之功,恳请大人顺应民意,建国称帝!”
卫小宝坐在主位上,目光深邃地凝视着众人,沉思良久,缓缓开口:“诸位一片赤诚,我卫小宝心中感激。如今局势,我亦深知建国时机已至,只是这担子太重,关乎万千百姓生死福祉,我需慎之又慎。”
数日后,卫小宝昭告天下,广信府自此更名为华夏国。
建国大典当日,华夏国都城张灯结彩,万民同庆。城中心的广场上,巨大的祭天台高耸入云,四周旗帜飘扬,彩带飞舞。
卫小宝身着华丽龙袍,头戴冕旒,在群臣簇拥下,拾级而上,举行祭天仪式。他神情庄重肃穆,上香、献酒、叩拜,向天地神明宣告华夏国的诞生,祈求国运昌盛、百姓安康。
仪式结束后,礼炮齐鸣,声震九霄,象征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式开启。
朝堂之上,卫小宝论功行赏,封赐诸多追随他多年、为华夏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 卫小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高声说道:“孙文,你才高八斗、足智多谋,多年来为我出谋划策,功不可没,今封你为丞相,总理朝政,望你辅佐君王,处理国家大事,莫要辜负朕之信任。”
孙文跪地谢恩,高呼:“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隆恩!” “刘猛,你作战勇猛、身经百战,是我华夏国之利刃,今出任兵马大元帅,统领全国军队,扞卫边疆,可有异议?”卫小宝看向刘猛。
刘猛抱拳,声如洪钟:“末将遵旨!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各地郡守、县令也依据功绩得到相应升迁,确保地方治理平稳有序。新的官僚体系迅速组建,各司其职,为华夏国的运转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