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伙道:“我叫牛二,家住靖海堡附近的河流村,家中还有一个哥哥,母亲,还有奶奶,今年刚好十六,我喜欢爬山和钓鱼。”
其实李俊业问的对于自己来说,一半都是废话,之所以一口气问这么多,他是想考验一下对方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虽然他只要这种老实憨憨的,但不会要太憨的。
李俊业又拍了拍他得胸膛,果然结实,只不过瘦了点,便指着他道:“你先站那边去吧!”
又从人群中挑了一位,叫做狗剩的少年,两个挑完,结果还剩下四个,这个四个看起来也都好,于是李俊业又从中挑了一个叫做喜儿的。
挑完之后,立马将那个叫狗剩的改了名,就叫阿剩。
又从中挑选了两个心灵手巧的丫鬟,都他们一股脑的交给了老钟,叫老钟找个中人,和他们父母尽快签了身契,至于那些没选中的李俊业则每人都赏了半吊钱。
这半吊钱完全能满足他们最近在登州等待的用度不说,还能剩下一半,众人虽未被选上,也皆开心不已。
李俊业走后,老钟将那几个选中的小子和丫鬟叫到了一起,和钟家婶子一起交待了一些规矩,然后又给他们一一分下了住所。
又从王瑞兰那里领了几两银子,还是去给他们置换两套换洗的衣裳。
等他领着孩子们从街上采买回来的时候,天早已黑了,钟家婶子在厨房给他们留了饭。
李府虽是下人的吃食,但比他们在家吃的强上十倍不止,一群半大的孩子,一番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将一桌饭菜吃的干干净净。
老钟看着连粘在上面油水都被添光的盘子,很是满意,对着他们说道:“既入了李府,你们日后可要好好干,这样的饭菜你们天天能吃到。”
这群孩子无不眼里冒着光。
都是些穷苦人家孩子,老钟和钟家婶子,也看着可怜,吃完之后,又给他们再次重申了一下规矩,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厨房烧水,给自己洗个澡,再换上新买的衣衫。
这群孩子,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暖阁洗澡的滋味,别提心中的高兴了。
……
翌日。
天匆匆一亮,夫妻俩就早早的起了床,王瑞兰收拾妥当之后,来到了小蕊的闺房,见小妮子洗漱完毕正在挑选衣衫,心中甚是满意。
走到身旁道:“今日去见夫子,那夫子可有言在先,所有学生都需要经过她亲自考验,考验之后才会收徒,所以万不可草率。”
“所以这穿衣也是有讲究的,穿得太朴素,则不能托人,若是穿得太艳丽,则又显得太俗气,还是挑选那种不素不俗不艳的方为得宜。”
说完,走到衣柜前,埋头自己挑了挑之后,若发现宝藏一般,拿了一件天青色的衣衫来,又找了一件与之配色的长裙,“我看这件就不错了,妹妹穿了不仅漂亮托人,今日穿了也合宜。”
小蕊眉目一喜,接过衣衫,穿上之后,二人都很满意,王瑞兰又简单的帮她点了些许妆容,又教了一些到时应答的话语,做完这一切之后,两人方才欢喜的出了门。
大门外,早已一个马车在门口等待,老钟亲自驾车,两人上了马车,李俊业则是骑马,带着几个侍卫亲兵,向着城北女夫子家来。
到了门口,李俊业投上了拜帖,一见是登莱总兵李俊业,那门子丝毫不敢怠慢,拿了帖子飞一般的向内堂跑去。
不一会儿,门子就返身回来,开了门,道:“我家夫人正在客堂等候李总兵多时,李总兵还请快快进来。”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后,王瑞兰牵着小蕊的手,跟在李俊业身后一起步入了沈宅。
这宅子从外面看,丝毫不起眼,可进了里面,发现别有一番天地,宅子虽老,但古色古香,中庭精美的木雕,无时不在宣告,宅子主人曾经的辉煌。
“不知李总兵突然到此,小女子招待不周,还请李总兵恕罪。”
沈华盈盈而来,施施然上前行礼。
她宛如从仕女图中走出来一样,眉如远黛,不浓不淡,恰似一弯新月,眼眸澄澈,似秋水一泓,盼顾间,似有万千情思。
青丝高挽,?髻华美,一身月牙色的长袄,面若冰霜。
李俊业打量了眼前的未亡人圣体一眼,唯觉得美的不可方物。
“恕罪不敢当,吾今日为妹访师,应当是我执礼不恭才是。”
沈华盈盈一笑,“李总兵言重了。”
边说边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李俊业便和王瑞兰坐了下来。
甫一坐下,一个丫鬟就奉上了香茗,李俊业捻起茶杯,轻轻一饮,香茗清香甘漓,一口就尝到了浓浓的烟雨江南味。
小蕊则站在两人身后,心情忐忑不安,看到李俊业进来这么久,没提自己的事却说,茶却喝得津津有味,顿时就不乐意了。
在站在王瑞兰身后,局促的轻轻推了推她的后背,王瑞兰会意,装作若无其事一般,悄悄地踩了一下李俊业的靴子。
李俊业马上放下茶杯,指着小蕊开口道:“这便是舍妹,单名一个蕊字,今年虚岁刚好十三,一直久仰夫人的才气,今日特此慕名前来。”
沈华放下茶杯,仔细的端详了好久,又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便告知已经通过了考验。
小蕊起初心中一直在打鼓,唯恐自己过不了沈华的考验,但万万没想到沈华的考验竟然是如此的简单,不禁长吁了一口气。
无意中和沈华对视了一眼,沈华微微一笑,小蕊方才不那么紧张。
闻知这么轻松地过了考验,夫妻俩无不是一喜,李俊业问道:“既然舍妹已经通过了考验,不知沈夫子这里每年束修需要多少?我等这次正好带了银子来,便一并交割了。”
沈华微微一笑,不置一语,旁边的一个嬷嬷替其出声说道:
“我家夫人出身高贵,不仅是一等一的美人,这琴棋书画也是一等一的一绝,虽然四周登门拜师者求之若鹜,但我家夫人收徒严谨,只不过是寥寥三四人而已,故而这束修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