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闲对于这个问题,还真有点看法。
因为苏云章和苏禹两人所想,大差不差。
但许闲一直顾及的只有苏禹的想法。
这倒也无可厚非,因为当他一无是处,到处惹祸的时候,都是苏禹义无反顾的护着他。
所以许闲这个知恩图报的人,自然会处处为苏禹考虑。
不然景王这厮早已不知道被他整成什么样子。
“臣自然清楚。”
许闲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沉吟道:“陛下得位不正这事,在您心中一直是一道坎,所以自从您当上皇帝之后,一刻都不敢停息,不敢享受,兢兢业业的处理军政,希望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给苏家祖宗丢人,可以造福后世。”
“您不希望太子和景王走以前的老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靖难上京,只是皇室四分五裂,天下大乱,给苏家祖宗丢人,所以您希望我能有办法让景王认清现实,接受现实,然后踏踏实实的当王爷,辅佐姐夫。。”
苏云章闻言,喜上眉梢,“许小子,你知道朕最喜欢你哪一点吗?足够聪明不说,还一点就通,甚至很多事情不用点,你自己就能领悟出来。”
“当然,朕在这件事上确实要感谢你,朕算是一位皇帝,但绝对算不上一位好父亲,朕这么多年非但没有怎么照顾过他们的情绪,甚至有时还猜忌他们,这是朕这个当父亲的失职。倒是你一直对你姐夫忠心不二,任何事情都为他着想,兢兢业业的辅佐他,这一点朕不如你。”
说着,他叹息道:“人人都说,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但虎毒尚且不食子,天底下哪有不疼自己孩子的父母呢?但成为皇帝之后,很多事情朕真的是身不由己,脑子抑制不住的胡思乱想,你没有当过皇帝,所以你体会不到这种压力你明白吗?天下人的命运掌控在你一个人的手中,这滋味其实不好受。”
苏云章说着,无数回忆涌上心头。
这些回忆中辛酸苦辣全都有。
他现在想想都不禁感慨,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不易。
“陛下放心。”
许闲其实能够体会苏云章的心情,“我能体谅您的不易,也能按照您和姐夫的意愿,努力让景王改邪归正,我也希望帮你创造楚国盛世。”
“好。”
苏云章闻言,十分感动,“朕没看错你,朕和太子得你辅佐乃是江山社稷之幸,天下百姓之福。”
许闲轻笑道:“陛下过奖。”
“你不必谦虚。”
苏云章眉梢微扬,继续道:“那闲话咱们不再叙,今日朕叫你前来,确实有一件大事要让你跟朕去办。”
许闲应声道:“陛下但说无妨,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云章拿起茶壶给许闲倒茶,“你姐夫昨日派人送信,云南土司犯上作乱,云南刺史请求朝廷派兵支援,但三大营随我们北伐,京师只有备倭军在,实在没有多余兵力抽调到云南,所以你姐夫希望朕可以请隐居五台城的蒙战出山,到云南平定叛乱。”
听闻此话。
许闲恍然大悟。
他就知道苏云章叫自己前来,肯定不是仅仅为这番感慨而已。
苏云章的感慨只是临时起意的前菜而已,云南土司犯上作乱,才是他的目的。
“蒙战?”
许闲微微点头,问道:“难道是当初随太祖皇帝打江山的义子?”
苏云章微微点头,“就是他,蒙战出身贫寒,饱经风霜,十岁时被父皇收为义子,十三岁时便已开始随父皇南征北战,上马杀敌,败武朝、征吐蕃、平云南,几乎每场重要战役都有他的身影,后来他被父皇派去镇守云南,他镇守云南时,开垦土地、兴建学堂、造福云南,他镇守云南那几年,乃是云南最为安定的几年。”
“父皇驾崩后朕被逼谋反,太子将蒙战调回金陵,他不愿意看到同室操戈,便辞官远遁五台城隐居,朕夺得天下后曾请他出山,但他认为朕太过暴戾,楚国江山肯定会断送在朕手中,所以不肯出山。”
“朕的脾气你也知道,当时没为难他已经算是朕大度,所以便也再不肯请他,也不屑于请他,因为朕就是要让他们看见,朕没有他们的帮助,依旧可以将楚国天下治理的很好。”
说着,他叹息道:“不过这些已经过去,朕都已经这把年纪,肯定不会再跟他计较,他治理云南有方,所以老大想请他出山,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你随朕去一趟五台城,请蒙战出山。”
许闲闻言,恍然大悟,“臣领命。”
......
下午时分。
苏云章、许闲、景王和林青青一行四人,直奔五台城而去。
三大营继续向雁云关而去。
路上。
景王观察着四周,问道:“爹,是不是云南土司最近不安分啊?”
许闲:???
苏云章:???
林青青:???
他们三人听闻此话,皆是一惊。
这件事只有他们三人知道,并未跟景王这个马前卒说,但他竟是一语道破天机。
苏云章面露惊讶,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还不简单?”
景王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这条路是通往五台城的,五台城值得让爹你亲自跑一趟的人只有西平侯蒙战,蒙战镇守云南多年,深受云南军民爱戴,且他并未参与靖难之战,所以爹您去找他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云南出现什么刺史无法解决的事情,我估计云南土司的面大,因为这几年就他们不安分。”
苏云章闻言,喜上眉梢,“可以啊老二。”
景王挺起胸膛,傲娇道:“那是自然。”
苏云章沉下脸来,沉声道:“你说你这么聪明,怎么一点都不往正道上用呢?堂堂景王,怎么就混成了个马前卒呢?你有没有想过原因?”
景王:......
他有些无语,苏云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许闲和林青青两人同样震惊景王的洞察能力。
他若是将心思用在正途上,对于楚国而言还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