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 章 狼肉的滋味
“快,快,赶紧把那些野狼的尸体统统抬到旁边那个稍小一些的山洞里头去。今天太晚,等明天天亮了咱们再来好好收拾它们,这狼肉烧好了也是美味佳肴。”
伍连德挥舞着手指示意众人行动起来,一边高声地指挥着。
这些人都没有吃过狼肉,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听伍连德如此说,心里都挺期待狼肉到底是何滋味。
没过多久,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所有的野狼尸体都被顺利地搬运回来,并妥善地安放在了指定的小山洞里面。
沐楠又将所有人都召集到一块儿,开始商讨今晚安排人员守夜的重要事宜。
毕竟这里已经出现了野兽,夜晚绝对不可能放任大家都呼呼大睡而不做任何防备,必须得有人坚守值夜才行。
“东家,就让我们兄弟先来守上半夜吧!您放心,保证不会出什么岔子!”
冷石一听是要安排值守的人,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请求承担起值夜的任务。
“东家,那我来守后半夜。”紧接着,又有一人开口说道。此人正是商从简送过来的其中一员,名叫吴昊。
“东家,还有我,我也愿意守后半夜。”另一个声音又响起,他就也是和吴昊一同而来的叫林强。
沐楠略微思考了一番之后,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对这个提议非常赞同:
“嗯,这样也好!那么其余人都抓紧时间去休息吧,天色已晚。”
这四个人都是商从简这次留在沐家的,刚刚沐楠也看到了冷家兄弟的功夫。
毫无疑问,他们的功夫必定远远超过家中的那些小厮们。
因此,让他们负责夜间的值勤工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沐楠自己也躺到那张今晚才做好的木床之上,然而任凭他如何辗转反侧,却始终难以入眠。
他的脑海之中不断地盘旋着一个念头——既然此处已经出现了狼群的踪迹,那么很有可能还会有其他体型庞大的猛兽出没于此。
这里藏粮食十分合适,山里确是找不到没有比这里更为合适的地方藏粮食了。
可如今有野兽出没,众人这样居住在这简陋的山洞之内,安全性着实令人担忧。
必须得尽快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可以。
就在这漫长的夜晚悄然流逝之际,山洞中的人们总算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度过了一夜。
此时此刻,远在沐家清园那边,王清儿于夜半时分竟然再度发起了高烧。
不过好在喝下退烧药后,她的体温也逐渐降了下来,病情总算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吴梓轩历经一路奔波,抵达县后,他便马不停蹄地直奔和盛堂而去,满心期待医术高明的吴大夫能在这里。
可惜事与愿违,当他向掌柜询问起吴大夫的下落时,对方却告诉他说,这位吴大夫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未曾在和盛堂坐诊了,至于他现今究竟身处何方,掌柜也是一无所知。
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吴梓轩,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失落感。
吴梓轩只得来到沐家位于县城的院子里找到大哥吴梓浩。
此时,吴梓浩正在府内忙碌地将各种物品整理归置好,准备运回村里。
府里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十几辆马车停在院子里,排队准备装粮食。
恰好吴梓轩此时过来,他便可以安排弟弟先押送一批粮食返回村子里去。
数日之后,王清儿的身体状况逐渐有了些许好转。
尽管病情有所缓解,不再反复发烧,但她依旧不停地咳嗽着,整个人也因为这场病痛消瘦了整整一圈。
伍老太和伍莲花望着她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疼惜。
周氏和王翠英同样心急如焚,她们每天都会叮嘱家中的厨娘想方设法变换菜肴的花样来专为王清儿烹制各种美食。
可惜的是,由于王清儿需要每日服用那黑乎乎、苦涩难咽的汤药,而且还被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只能以清淡的饮食为主。
如此一来,面对这些寡淡无味的饭菜,她实在提不起丝毫的食欲。
这几日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村口那些难民们的情况还算稳定,并未发生任何骚乱或异常举动。
后面几日吴梓浩终于也带着县城里的全部家当,回到了山岙村沐家大院。
婧仪也跟随着他一起回到了村庄,如今的婧仪已然怀有三四个月的身孕,腹部开始微微隆起,散发出一种即将为人母的温柔气息。
一同归来的还有沐家位于县城院子以及农庄中的仆人和小厮们。
他们浩浩荡荡的一群人,男女老少加起来足有一百余人之多。
沐宵远远望见吴梓浩带领着如此庞大的队伍返回,心中不禁一喜。
家里一下子增添了这么多的人手,无疑会成为极大的助力。
于是,他立刻着手实施大哥此前交予他的任务——开始大规模地运输粮食进入山中,力求在年前将绝大部分的粮食都妥善地藏匿进深山之中。
此次吴梓浩运回的粮食也有十几万斤,而这全赖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不辞辛劳地在县城中零零散散地采购、积攒起来,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粮食。
吴梓浩待在县城之中,打听到的情况要比这闭塞的山村多上许多。
实际上县城如今的情况也不太好,只是碍于穆祉丞调拨的几万人马,县城周边的流民不敢轻举妄动。
虽然穆祉丞也在流民里征兵,但是有许多人一听要去打仗便退缩了,宁愿在外四处逃窜也不愿去战场送死。
如今外面的局势愈发严峻,流民如潮水般四处流窜。
他们疯狂地侵占了周边众多的村落,致使原来居住在那里的村民被迫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许多无辜的生命就这样在饥饿与严寒的折磨下悄然消逝。
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孩子们,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骨骼凸显,模样甚是凄惨可怜,让人看了不由得心生怜悯之情。
甚至还有一些人,当听闻岙山村愿意收留难民之后,便纷纷拖家带口地赶来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