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赵青书骑自行车拉着大头,先去找孙启程,孙启程看到大头,捶了他一拳。
“你可算来了。”
“早点过来,看有什么能帮得上嫂子的,嫂子给我发工资了。”
“好好干,别给老周丢脸。”
大头笑嘻嘻:“必须的,我啥时候给周队丢过脸?”
两人跟以前一样自然,没人在意大头的残疾,都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比起那些回不来的兄弟,这点残疾算什么!
聊了一会,大头跟赵青书去纺织厂,门卫把赵青书大姨喊出来,看到赵青书,大姨很高兴。
“青书,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两天,我媳妇考上京市的大学了,我考上了一个大专,我大嫂和几个小舅子,都考上京市大学了。”
这么多人考上京市大学,这一家人真厉害,今年大学听说很多人参加,不是那么好考的,外甥考上京市学校回来,这是好事。
大姨高兴道:“找个时间,领你媳妇去家里吃个饭。”
“好的大姨。”
赵青书跟大姨介绍了大头,把一包干蘑菇和木耳给大姨。
“这是东北野生蘑菇和木耳,都是我们自己进山采的,大姨拿点回去尝尝。”
跟大姨说了想买布料的事,问能不能介绍一下负责人。
“你们要用的少,大姨就能给买,用得多我做不了主,我领你们去找我们主任。”
几人去了主任办公室,大姨说了大头他们来意,知道大头是退伍军人,主任升起敬意,这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厂里每年确实有些瑕疵布,不过都处理给一些员工了,下次再有我给你们留点。
“那麻烦主任给我们留点。”
嫂子说了,关系不是一步到位的,得慢慢相处,大头给主任拿了一瓶药酒,一只大鹅。
主任推辞:“现在可不允许搞腐败分子那套,东西你拿回去。”
“药酒是我嫂子自己泡的,不值钱,晚上睡觉前喝一小杯,能睡个好觉,大鹅是我们从老家带过来的,没花钱买,您都尝尝。”
大姨知道这是找人办事,东西他们都给了,笑道:“他们给我也带蘑菇木耳了,都是老家特产,主任你别客气。”
“以后可不兴拿东西了。”
“不会了,咱这是第一次,互相认识一下。”
从主任办公室出来,大头跟大姨说了他们住址,让有消息通知一下。
很多事,乔一时把握大方向,具体与人打交道沟通,让大头慢慢锻炼,谁也不是天生就会,要学习和实践,现在他们有时间和机会。
大头到的第二天,跟双胞胎去家属院,大头去找秦教导员,双胞胎去找李大姐。
李大花看到双胞胎很激动:“你姐呢,她现在好吗?”
说着眼眶湿润了,两人相处了那么久,小乔还带她挣过钱,每次想起乔一时一家,心里就不对劲。
乔泰康笑道:“姐,你先让我们进屋说吧。”
“对对,姐太高兴了,快进屋。”
把兄弟俩迎进屋,李大花泡了两杯红糖水:“先喝点糖水暖和一下。”
“我姐考上京大了,我也考上了,小五也考上京市大学了,我们现在都在京市,大头哥和大春姐,跟我们在一起。”
李大花激动的,拍了乔泰康肩膀一巴掌。
“你们也太厉害了,你家一下子出了那么多大学生,我们家属院也考上两个,还不是京市的大学,家属院都热闹很久。”
乔泰健睨了老四一眼,咋把他拉下了:“我考上京市政法大学,周玲姐考上师范大学。”
“太好了,你们一家人咋都学习那么好!”
李大花真心为乔一时高兴,生了四个孩子,还能考上那么好的大学,小乔真不是一般人。
“以后听你大姐的,她是个聪明人,跟着她走肯定没错。”
“我们会的。”
“姐,我们做衣服了,你有需要就去京市拿货,给你让出车票钱。”
李大花尝过甜头,乔一时回老家,她不能跟着挣钱,还惋惜了好久,现在又做衣服了,她是最高兴的。
“明天我去县里一趟,到时我去京时看你姐,还有大春和草莓西瓜,我怪想他们的。”
“我们那有地方住,你去住几天。”
小乔一家人办事都敞亮,李大花笑道:“我肯定不跟你们客气,知道你们在京市,我必须常去走动。”
双胞胎从李大花家出来,去秦家聊会,让他们有时间去京市玩。
他们离开家属院,李大花出去走动,半天功夫,家属院都知道,乔一时家多少人考上大学了。
“小乔姐弟学习都好,小五也考上大学了,小五才多大?佩服。”
“人家基因好,会读书,长的还好。”
“小乔考上大学了,她去读大学,孩子怎么办?那两个小娃娃才几个月。”
闲吃萝卜淡操心:“人家小乔公婆,跟着上京市给照顾孩子了。”
张力妈妈敲打儿子:“小五都考上大学了,你也努努力,争取考上大学。”
是他不想努力吗?是很多知识学不会,脑子不够用,有什么办法!
三个人回到县里,去刘姐家扛走一批布料。
年三十头一天,大头去县里给红英姐家送货,一共做了十五件大衣,捆包好,大头一只胳膊拎走了。
刘姐家剩六匹布,大头说用不着那么多人,他自己可以,乔一时没让人跟着,开学他们要投入到学习中,这些活要大头自己跑,总归要习惯。
大春做了六件大衣,小春周母乔奶奶做了九件,乔一时把钱发给她们。
“孙女,真给我们钱啊?”
“我们不能要你钱,我们就是给看孩子的,帮点忙要什么钱?”
小春跟乔母分过钱,知道大姐说给就一定给,她麻利把钱揣兜,继续做衣服。
乔一时把钱塞两人手里:“别人做衣服我都给钱,凭什么不能让你们挣到钱?这是你们劳动所得,装好了。”
小五劝道:“我娘做衣服,我姐都给钱了,周婶你们就收着。”
草莓小葡萄:“奶奶,你不要就给我们。”
亲家母都收了,她也收下,以后儿媳妇需要钱,再给她也一样。
“你们要钱干嘛?一天不缺你们吃喝,一边玩去,别影响我们做衣服。”
才到京市多久,就挣了六块钱,乔奶奶和周母,跟打鸡血一样亢奋,那么多布料,得赶紧做衣服。
乔爷爷酸了:“你这厨房主管也不管事了,一天就知道做衣服。”
“这不是着急做衣服吗,你赶紧跟小五他们学做饭,开学厨房活就指望你了。”
周玲笑道:“我现在跟你们学做衣服还来得及吗?”
看几个做衣服的,几天挣那么多钱,她也眼馋。
“你早干嘛去了,缝点线歪歪扭扭,你做的衣服得砸招牌,你给缝扣子吧,其他你可别干了。”
乔泰康摸摸鼻子:“我还想跟你们学做衣服来着。”
“可以啊,没规定男人不可以做衣服啊,很多有名的设计师都是男同志。”
家里缝纫机还是少了,春装多数都要用缝纫机,乔一时决定再买两台缝纫机。
“你们去找孙启程和吴姐,看能不能弄两张缝纫机票,再买两台缝纫机,都学做衣服,谁学会了都可以做。”
寒暑假这么多人不能干待着,会做衣服也有一份收入。
“没有票,能买到旧缝纫机也行。”
赵青书说:“我也回家问问。”
到京市后,他就领着媳妇闺女,回家坐了一会就走了,只要不是回去跟兄弟姐妹争资源,其他事,大家还是很乐意帮忙的。
“对了,争取买几辆自行车,开学后想回家住的,最好有自行车。”
京大在郊区,跟大农村似的,很偏僻,家里孩子没断奶,她每天晚上得回来住。
“我跟大姐一个学校,咱俩一辆自行车就行。”
乔泰健笑道:“我买辆旧自行车。”
小五:他的学校也远,他还想回家住。
“小五,姐给你买自行车。”
“老幺就是受宠啊!”
小五洋洋得意:“有本事你也让大姐宠你。”
家里没男主人,三个弟弟都想跟她住一起,能照顾一二,乔一时心里暖暖的。
缺少周子川的第一个春节,因为有做衣服带动着,大家忙碌而充实,对他的思念都埋在了心里。
大年初一,乔一时照例领大家去照相,记录下冬瓜南瓜的样子,等周子川回来,可以看冬瓜南瓜小时候的照片。
乔一时抱着冬瓜,西瓜抱着南瓜,照了第一张缺失爸爸的全家福。晚上乔一时流着泪,独自翻看以前的照片。
初三,李大花来了,定了六十套春装。
家里添了三台缝纫机,一台熨斗,几个男生练了半天,最后是乔泰康跟赵青书,加入做衣服队伍,两人不会裁剪,小春裁剪好,他们踩缝纫机。
“老四,没想到你还有这天赋。”
老四会踩缝纫机后,一天做衣服热情,兴趣高涨得很。
“你不知道的事多了,赶紧给我缝扣子,熨衣服。”
周玲自觉接过缝扣子熨衣服活,他们家反过来了,男人比她做衣服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