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三百零九章
天气 日头有些大 心情 怕什么来什么
二战蒲甘吃尽亏,
损兵折将士气低。
吐蕃蠢蠢又欲动,
被迫亲征稳大局。
今日,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跳动,映照着满室的凝重。保皇司指挥使高敬之和兵部尚书林墨两人脚步匆匆,神色严峻,一同踏入御书房求见。
行完礼后,二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那眼神中似有无奈与担忧的交织,也有相互之间看看谁来禀报的意思。
看来不是一个好消息。
最后还是高敬之上前一步,双手将一封军报恭敬递上,声音微微低沉:“陛下,这是前线刚刚传来的军报。”
我心中陡然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伸手接过军报,展开细细阅读,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多罗刀率部继续向蒲甘城挺进,却在半路遭到了蒲甘军队的伏击。五万兵马,如今只有不到三万撤回。多罗刀已率残部退回高棉境内。
那惨烈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士兵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我军陷入了绝境,士兵们虽奋力抵抗,但终究无济于事,伤亡惨重。
看完军报,我只觉气血翻涌,满心的期望瞬间化作了愤怒与不甘。原本这次出兵蒲甘,计划得如此周全,只想小胜即可回师。这样既能损耗各个部族的族兵,减少改土归流的阻力,又能打击蒲甘的嚣张气焰。可如今,各族的族兵确实消耗到位了,可我大理国却在这场战争中颜面扫地。
高敬之见我神色阴沉,上前一步请示道:“陛下,此次统筹此事是臣之责,如今这般局面,还请陛下定夺,是再战还是回师?”
林墨紧接着说道:“陛下,臣主张回师。如今部队士气低落,再加上刚经历大败,军心不稳,此时再战,胜负难料,恐会遭遇更大的损失。”
我眉头紧锁,心中犹如一团乱麻。回师,就意味着承认这次的失败,咽下了这口气,可我实在拿不下面子。
堂堂大理国,怎能如此轻易地被蒲甘击退?一时之间,我犹豫不决,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心头,沉重无比。
“此事明日再议,寡人有些乏了。你们先退下吧。”我有些无力的挥了挥手说道。
两人又对视了一眼后,便退下了。
第二日,高敬之没等我的召见又主动前来觐见了。看到他再次匆匆赶来,我的心猛地一沉,心想:怕是又不会是什么好事。果不其然,这次带来的依旧是坏消息:“陛下,吐蕃境内已经有了调集军队的动向,种种迹象表明,很有可能是针对我大理国。”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的愤怒瞬间达到了顶点。吐蕃,竟然一直对山南之地不能释怀。山南地方虽不大,但其一年的粮食产量却能有现在吐蕃的一半,这也是他们觊觎的原因。我一拳砸在桌案上,怒声说道:“他们还真敢!”
愤怒之下,我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决然的念头,我要御驾亲征蒲甘,一定要把失去的面子打回来。同时,也是要告诉周边的吐蕃和南宋,不要轻易打我大理国的歪主意。
于是,没有多久,刘文海、俞法晨、林墨等人都来到了御书房,我要在在御书房的小朝会上告诉我的这些重臣们我的决定。
我面色凝重,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朕决定御驾亲征蒲甘。”此言一出,小朝会瞬间炸开了锅。
左丞相刘文海率先站出来,神色焦急,拱手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御驾亲征之事,关乎国家安危。陛下乃一国之君,若有闪失,大理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此次出兵蒲甘,本就损耗巨大,如今吐蕃又有异动,若陛下执意亲征,后方空虚,一旦吐蕃趁机进犯,我们将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啊!”
右丞相俞法晨也紧接着上前一步,言辞恳切:“陛下,刘丞相所言极是。就算陛下亲征能一口吃掉蒲甘,可如今高棉尚未规划,若再加上一个蒲甘,我们治理起来会很吃力。稍有不慎,便会被反噬,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还望陛下三思啊!”
这两人一个是我的老兄弟,另一个是我的大舅子。我原本以为就算他们不支持我也不会发声,没想到两人竟一同发声想阻止我御驾亲征。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有的跪地恳请,有的言辞激烈地劝阻。一时间,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只有高敬之神色平静,微微颔首,说道:“陛下,臣赞同您的决定。陛下御驾亲征,定能鼓舞我军士气,将士们必定会为陛下拼死效力。此次虽败,但我们摸清了蒲甘的实力,只要部署得当,定能反败为胜。而且,此举也能向周边诸国展示我大理国的威严与决心,让他们不敢轻易挑衅。”
“林默,你怎么说。”我转头看向我的兵部尚书林墨。
林墨打了一个机灵躬身说道“臣为陛下马首是瞻。”
我看着众臣,心中感慨万千。我深知他们都是为了大理国的安危着想,可我心中的那口气实在难以下咽。
我缓缓说道:“诸位爱卿的心意,朕都明白。但此次兵败,我大理国的威严受损,若不做出回应,周边诸国必定会认为我大理国软弱可欺。朕身为一国之君,理应为国家的尊严而战。至于吐蕃,朕也已有所考虑,就让林尚书安排妥当后方的防御吧。”
刘文海见我心意已决,再次跪地,声泪俱下:“陛下,臣恳请您收回成命。就算要出征,也可派遣得力将领,何必陛下亲冒风险?”
我走上前,将刘文海扶起,轻声说道:“文海啊,你的忠心朕知晓。但朕意已决,此次御驾亲征,朕不仅要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更要让大理国在诸国之中重新树立威望。”
众臣见我如此坚决,都不再言语,只是神色中依旧充满担忧。最终,我还是决定御驾亲征蒲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大理国都开始为这次出征忙碌起来。筹备粮草、调配兵力、安排后方事务……每一项工作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而我,也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带领大军取得胜利。
五日后,阳光洒在王都的城墙上,映照着整装待发的大军。我骑在高头大马上,身着戎装,望着眼前的将士们,心中又涌起了豪情万丈。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蒲甘进发。一路上,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战歌。
这一次,御林军三万全数出动,其中还包括了我引以为傲的五千重甲步兵。四营中也抽调了三万人马一同与我亲征,而我御林军的正副三位统领这一次全部随我一起,而那位杨景宇也自告奋勇要求随军,我自然也是答应了。
“陛下,这次亲征的路线是否要修改一下。臣以为还是先和多罗刀将军会师为妥。”秦统在我身后恭敬的说道。
“陛下用兵何时有过差错,秦统你小子也就在河内与陛下一同打过一仗吧。这次你好好的感受感受,什么叫做用兵如神。”高峰则是在一旁打趣道,时不时的还摸了摸我赐给他的那把戒刀。
“陛下,臣也以为应当考虑一下秦统领的意见。如果陛下有其他安排,也请陛下告知,让我等安心。毕竟我们三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确保陛下的安全。”俞家兵也轻夹马腹走了过来。
“吁~”我一拉缰绳说道“杨景宇拿舆图来。”说完后我便翻身下马。
杨景宇拿来舆图,我找了一处相对空旷的地方展开了舆图。
“多罗刀上次被伏击的地方在这里,如果我军从高棉郡出发这条路是去蒲甘城最近的路。但是,如果我军一路向西南直奔蒲甘城,你们说蒲甘的军队到底要防哪一路啊?”我说完后看向几人。
知道我的想法后几人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了。
“陛下,臣以为现在陛下御驾亲征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入蒲甘了。我们这一路一定会被重点照顾的。所以,在适当的时机还是要命令多罗刀的兵马按照之前的路线一模一样的打过去。这样只要有一路去到蒲甘城下,那蒲甘就真的有亡国之危了。”杨景宇一边收着舆图一边说道。
“蒲甘与高棉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境内大的城池很少只有国都勉强算的上。但是也有不同之处啊,你们知道不同在哪里吗?”我也来了兴致便想考一考众人。
“不同在于,高棉境内部族较多,且各行其事;蒲甘境内只有蒲甘族一族之人,且蒲甘族一直以悍勇闻名,所以这次攻打蒲甘我们还是不能轻敌啊。”杨景宇立马回答道。
“哈哈哈,景宇说的对啊。这次我们不可轻敌,这一路每一次扎营都要挖好壕沟,不要嫌麻烦。朕可是听德妃说过,蒲甘人可没那么好对付啊。”我笑着提醒众人。
“臣遵旨。”众人也齐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