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三百一十五章
天气 阴沉沉的 心情 也是阴沉沉的
法晨见面又算账,
国库又要快空了。
驯服蒲甘难度大,
有人提出放弃它。
回到大理王都,我终于睡了一个久违的好觉。柔软的毛毯、安静的佛堂,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可还没等我好好回味这份惬意,第二天就迎来了大朝。我整理好衣冠,带着对蒲甘问题解决之策的期待,踏入了大殿。
大殿之上,气氛一如既往的庄重。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今天俞法晨率先站了出来,我猜他这是又要开始给我算起账来。
只见他眉头紧皱,语气中满是忧虑:“陛下,如今国库每年的开销已经快要与收入持平了。咱们原本就不算殷实的国库,随时都有见底的风险啊。”他的话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让我原本就有些沉重的心情更加烦闷。
我正想着如何回应俞法晨,准备开启关于归化蒲甘的讨论时,一个不怎么面熟的大臣站了出来。
他身形瘦削,脸上带着一股自以为是的神情,一双老鼠一样的眼睛和胡子让人看着就想笑,但是依旧不妨碍他昂首挺胸地说道:“陛下,臣梅卫道,有本上奏。”
我微微点头示意他说下去,心里还在想着他会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陛下,臣以为当下应休养生息。”他声音洪亮,一副胸有成竹指点江山的样子,“自开疆拓土以来,百姓劳顿,国家财力损耗巨大。如今当务之急是让百姓安居乐业,恢复国力。”这本是一番中肯的话,可接下来他的言辞却让我脸色一沉。
“尤其是蒲甘之地,”他顿了顿,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傲慢,“好战本就不是正道,将其领土占为己有就是不仁。况且,国库空虚,实在不宜再用兵。如今蒲甘之地叛乱不停,我们徒耗钱粮在那里,实在是得不偿失。依臣之见,应当放弃蒲甘。”梅卫道他说得头头是道,那副自以为是的模样,仿佛他才是这朝堂上最睿智的人,而我若是不听他的,就成了不仁不义的昏庸无道之君。
我本想呵斥几句,但是看到群臣似乎都对梅卫道的说话表示震惊,我也只能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但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我看着他,心中暗自想着:这梅卫道,说得倒是轻巧,将士们在蒲甘浴血奋战,他却在这里大谈仁义和放弃。但在这朝堂之上,我身为君主,不能轻易动怒,不能与他这般小臣计较。我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说道:“爱卿所言,朕会慎重考虑。”便结束了早朝。
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梅卫道竟然还不善罢甘休依旧高声喊道“好战必亡,陛下应顺从天意,退出蒲甘。”
我大袖一甩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后便向御书房走去了。
回到御书房,我的心情依旧难以平复。我随即召来了左丞相刘文海、右丞相俞法晨、礼部尚书李达文,太子戴寿宁与两位侍中楚启明和杨景宇也都在一旁。
我坐在椅子上,看着众人,没有先提蒲甘的事情,而是问道:“你们对梅卫道那奏折,是怎么看的?”
刘文海微微欠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陛下,您不必太过在意梅卫道的话。他不过是个迂腐的书生,空有理论,却不懂得实际的利害关系。他向来喜欢纸上谈兵,对朝堂之事,多是一知半解。”他的话让我心里稍感宽慰,至少有人明白我的心思,知道梅卫道那套说辞的荒谬。
太子戴寿宁则一脸坚毅,向前一步说道:“父王,儿臣以为万万不可顾忌虚名而放弃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土地。蒲甘战略位置重要,若是轻易放弃,不仅寒了将士们的心,还会让周边国家小瞧了我们大理。儿臣愿亲自率军,平定蒲甘叛乱,绝不能让那些叛贼得逞。”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话语中充满了果敢与担当,让我看到了他作为储君的气魄。
俞法晨一直低着头,双手背在身后,听到太子的话后,只是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但国库空虚也是不争的事实。若要继续用兵蒲甘,这钱粮从何处来,实在是个难题啊。”他的话又把我拉回了现实,钱的问题确实棘手,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一切军事行动都只是空谈。
这时,我注意到礼部尚书李达文一直沉默不语。他站在角落里,微微低着头,眼睛盯着地面,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我不禁好奇,问道:“李尚书,你怎么看?”李达文缓缓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犹豫,说道:“陛下,此事关乎重大,臣一时之间也难以决断。蒲甘之事,既关乎国家威严,又牵扯到民生财力。臣需再细细思量,才能给出建议。”他的回答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我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纠结,李达文处事向来谨慎,他这般犹豫,也说明此事确实复杂。
两位侍中楚启明和杨景宇对视一眼,纷纷站出来附和太子的意见。楚启明拱手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放弃蒲甘,实在有损我大理国威。当务之急,应是想办法解决钱粮问题,而非轻易放弃。”
杨景宇也连忙点头:“臣附议。这次臣随陛下出征蒲甘,深知蒲甘之地来之不易,所以蒲甘之地不能放弃。我们应众志成城,共度难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有各的道理。我靠在椅子上,静静地听着,心中却思绪万千。一方面是太子和侍中们的坚决,他们的话让我热血沸腾,想要为将士们争回这口气,保住蒲甘;另一方面,俞法晨和李达文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国库空虚,民生艰难,若是一味地用兵,国家恐怕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看着众人,我摆了摆手,说道:“今日就先到这里吧,大家都回去再好好想想,如何在保证国力和民生的前提下,解决蒲甘问题。”
众人领命退下,御书房里只剩下我一人。内心的纠结让我心绪有些不宁,所以我决定去曲珍公主的佛堂去静一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