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三百二十五章
天气 晴天变雷雨 心情 痛下杀手
戒严学宫见孝祥,
文海出面来求情。
一坛好酒尽余欢,
对饮一杯泪潸然。
今天,是张孝祥与南宋密探约定见面的日子,我的心情格外沉重,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
一大早,我就吩咐保皇司指挥使高敬之,带着保皇司的精锐和五百御林军,将学宫围得水泄不通,对外宣称学宫戒严。
我心里清楚,这或许是我给张孝祥最后的机会。我想和他开诚布公地谈一谈,给他一次活命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
我换上一身便装,在俞家兵的严密护卫下,前往学宫。一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张孝祥的身影,曾经他是我寄予厚望的人才,满腹经纶,心怀壮志,可如今却要离我而去,实在让我痛心不已。
刚到学宫门口,就看到祭酒黄源带领着学宫一应官员和学子,恭恭敬敬地跪地迎接。众人黑压压地跪了一片,场面颇为壮观。我扫视了一遍,却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微微皱眉,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张孝祥呢?”
黄源吓得身子一颤,赶紧俯下头,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回答道:“张孝祥今天一天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连早饭也没用。”听到这话,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他此刻在想些什么,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会面而忐忑,还是已经铁了心要离开大理。
我让众人起身,在俞家兵的护送下,径直朝张孝祥的房间走去。没走几步,身后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俞家兵警惕地迅速转身,大声说道:“陛下,是刘丞相。”
我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看到刘文海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额头上满是汗珠,衣服也有些凌乱,看来是一路匆忙赶来的。
刘文海跑到我身前,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急切地说道:“陛下,您真要杀他吗?就不能养着他,哪怕把他关在学宫一辈子也行啊。他是个人才,杀了实在太可惜了!”他的眼神里满是焦急和恳切,双手不自觉地比划着,试图说服我。
我看着他,没有回应,内心却在翻涌。刘文海啊刘文海,你早干嘛去了,之前问你意见的时候,你模棱两可,现在才来求情,这不是让我更加为难吗?
我沉默了片刻,转身继续往前走,不想再和他纠缠。
没想到,刘文海几步就拦到了我身前,脸上的焦急已经变成了激动:“陛下,您再考虑考虑啊!哪个王八蛋给您出的杀他的主意?老子非弄死他不可!”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脸涨得通红,额头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显然是真的急了。
我记得他上一次在我面前这么放肆,还是把我梁山山下的小酒馆给烧了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脾气也都火爆,如今他还能这样为了一个人在我面前冲动,可见他对张孝祥的看重,也可以证明张孝祥对目前的大理国有多重要。
我冷冷地看着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和质问:“怎么,你想把学宫也烧了?”听到我这话,刘文海像是被一盆冷水浇醒,整个人一愣,脸上的激动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惶恐和懊悔。
“臣万死,陛下恕罪!”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里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看着跪倒在地的他,我心中一阵酸楚。他是我的老伙计了,这么多年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走过,为了大理国的发展,都付出了太多。
我缓缓蹲下身子,扶起刘文海,语气也缓和了许多:“丞相先回吧。要是觉得心里烦闷,就领着学宫众人出去走一走,看看民间疾苦。百姓们的生活,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说完,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开。
刘文海呆呆地站在原地,望着我的背影,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终究没有出声。我心里明白,他也是为了大理国好,只是和我的想法有所不同。他看重张孝祥的才华,希望能留他一条生路,而我,不仅要考虑他的才华,还要顾及大理国的安稳和未来,这其中的艰难抉择,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呢?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幻听,我似乎听到了刘文海小声的嘀咕:他已经是一个皇帝了,不再是那个可以一起肆无忌惮的家伙了。
我稳了稳心神,继续朝着张孝祥的房间走去,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沉重。学宫的走廊安静得可怕,只有我与俞家兵的脚步声。
离张孝祥的房间还有几十步的距离时,那扇紧闭的门缓缓被打开。他从容淡定地从屋里走了出来,看见我,微微地笑了笑,那笑容里,有我读不懂的东西,然后恭敬地躬身行礼,唤道:“王爷您终于来了。”
他叫我王爷,这是在南宋时他对我的称呼。听到这两个字,我的心猛地一沉,像坠入了冰窖,我知道,他的心,或许早已回到了南宋。
我努力扯出一丝微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孝祥你还没用早饭吧,要不要吃一些。吃完陪朕喝一杯。” 我试图挽回些什么,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情谊。
张孝祥看着我,目光平静如水:“王爷,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待在这学宫了,也是我和王爷的最后一面了。我平时最爱在学宫的桂花树下发呆,王爷可否陪我席地而坐啊?” 他的语气很轻,却像一把重锤,敲在我的心上。
席地而坐,这让我想起在临安城的王府里,也曾有一棵桂花树,那时我和张孝祥、刘文海,在那桂花树下席地而坐,饮酒赋诗,何等畅快。可如今,时过境迁,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我有些僵硬地回答:“好。”
来到桂花树下,张孝祥盘腿而坐,神色悠闲,仿佛这不是一场决定生死的会面,而是一次平常的闲聊。
他突然朝着俞家兵说道:“俞统领,麻烦你弄些吃食来吧,要是能弄到以前王府吃的桂花糕就最好了,酒的话来一坛吧。” 他说得自然,像是在回忆一段美好的过往。
我看着他,说道:“皇贵妃昨日就给朕做了桂花糕,朕带了一些,家兵你去拿。” 俞家兵点头领命而去。看着俞家兵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接下来会听到些什么。
我还是没忍住,问道:“你真的决定要回去吗?” 这个问题,我在心里问了无数遍,却始终期待着他能给我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张孝祥听后,“哈哈哈哈” 大笑起来,那笑声在这安静的学宫里显得格外突兀。
外人可能会觉得他放肆,可我感觉他是压抑太久了,今天全都释放出来了。笑罢,他轻松地说:“被王爷盯上了,这世间还没有人跑得掉吧。” 他的语气云淡风轻,似乎已经做好了去死的准备,我的心一阵抽痛。
没一会儿,俞家兵带着人拿来了食盒。很快,一盘牛肉、一盘桂花糕、一盘炒蚕豆、一盘没切的黄瓜和一坛子酒就摆好了。看着这些吃食,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的王府,一切都一模一样,可心境却截然不同。
张孝祥起身,朝着俞家兵深深一躬,诚挚地说道:“家兵大哥有心了,孝祥在此拜谢。”
说完,他便给我和他自己倒上了酒,然后也不管我,自顾自地吃喝了起来。他吃得很认真,每一口都像是在品尝着最后的时光。
随着张孝祥打了一个饱嗝,他坐直了身子,然后慢慢站起来,也朝我深深一拜。我静静地看着他,不知道他接下来要说些什么。
张孝祥不急不慢地说道:“孝祥早年入仕便被打压,心中也有怨恨。但与王爷见后,孝祥真的以为看到了光。” 他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追忆,“可王爷您这道光照不亮天下,您的存在只是更加凸显了朝廷的黑暗。” 听到这话,我的心猛地一颤,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眉头微微皱起,我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心里有些委屈,也有些无奈。
他停了停,又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后来王爷深居简出,不问政事,我知道王爷只是求个明哲保身而已。但是您都明哲保身了,那些身在黑暗中的人该怎么办?所以,我弹劾了您。我是发自内心地要弹劾您,一个只愿意明哲保身的戴郡王就是在与黑暗同流合污。”
他越说越激动,酒也一碗一碗地喝,脸上因为酒精的作用泛起了红晕。我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心中却翻江倒海。我也曾想过改变,可现实的无奈让我选择了暂时的隐忍,没想到在他眼中,我竟是这样的人。
一连喝了三碗后,他又说道:“后来,我觉得我能驱散黑暗了,所以我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门阀。嘿嘿嘿,输了之后我才想,可能王爷您是对的。”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嘲,举起酒碗看着我,我也下意识地举起酒碗。两人碰杯后,都没有立马喝下去,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多谢王爷当年的提拔之恩,更谢王爷当年的救命之恩。孝祥不会让王爷背负骂名的。” 说完,他从腰间取出早就准备好了的小瓷瓶,将瓷瓶中的粉末倒入自己的酒中。我的心猛地一紧,想要阻止,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王爷,来世孝祥再来追随您吧。” 说完,他便一口喝完了自己给自己准备的毒酒。
就在他喝酒时,天气突变,一声炸雷在天空响起,仿佛是为他的离去奏响的悲歌。我看着他慢慢倒下,嘴角和鼻孔都渗出血来,可他的脸上,竟然带着笑容。
我呆呆地看着已经没了气息的张孝祥,心中五味杂陈,默默说道:“这一碗你我共饮,就当给你送行了。” 然后一口喝完了酒。酒顺着喉咙流下,辣辣的。
回想起与张孝祥相识相知的过往,他的才华、他的抱负、他的坚持,都历历在目。曾经,我以为我们能一起开创一番事业,为这天下带来光明。
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可失去他,我却无比痛心。或许,在他的心中,我永远是那个没能扛起北伐大旗的王爷;而在我心中,他永远是那个才华横溢、满腔热血的张孝祥。
我没有理会雨水打湿了我的衣衫,只是缓缓起身走出学宫。
学宫门外,刘文海一脸失落的看着我。雨水打在他的脸上不知道是泪,还是水。
我默默的说了一句:这雨是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