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 章 三百三十七章
天气 秋高气爽
心情 还是很欣慰的
秋收大典很热闹,
与民同乐普天庆。
其平回朝送大礼,
封他一个吴哥侯。
今天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收大典,这可是大理国极为重要的节日,象征着一年辛勤劳作的收获,承载着百姓们对来年的美好期许。
以往几年,不是忙着南征北战,就是在筹备战事的途中,秋收大典都只能由太子戴寿宁代我参加。今年也算是太平无事,我心里满是期待,早早地就起了床,准备好好参与这难得的盛典。
天还没大亮,我就已经穿戴整齐。看着铜镜中身着华丽礼服的自己,心中感慨万千。这件礼服绣满了象征丰收的金色麦穗和祥瑞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皇家对百姓的祝福。
我轻轻整理了一下衣领,深吸一口气,满怀着对丰收的感恩与对未来的憧憬,迈出了寝宫。
走出宫殿,只见我的仪仗已经整齐排列。侍卫们身着鲜亮的铠甲,手持长戟,威风凛凛。
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的金龙仿佛要腾空而起。众官员和皇子们早已在一旁等候,他们穿着庄重的朝服,神色恭敬。
我微微点头示意,仪仗便浩浩荡荡地开出皇宫。一路上,百姓们纷纷驻足,向我行礼,眼中满是敬畏与喜悦。我微笑着向他们挥手,心中满是欣慰,这太平盛世,来之不易。
在吉时之前,我们来到了大理王都城外的祭天坛。祭天坛由洁白的大理石砌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神圣庄重。今年李达文特意提高了秋收大典的规格,连德高望重的老太师杨易文都被请了出来。杨易文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他的出现为大典增添了几分庄重的氛围。
大典开始,先是净手焚香。我在侍从的引领下,来到祭台前,将手缓缓放入清澈的水中洗净,心中默默祈祷。
随后,侍从递上一炷香,我轻轻点燃,香烟袅袅升腾,带着我对天地神灵的敬意和对百姓的祝福飘向天空。
接着是敬献五谷。几位身着盛装的少女,手捧着装满稻谷、小麦、玉米等五谷的竹篮,轻盈地走上祭台。她们将竹篮整齐地摆放在祭台上,这些金黄饱满的谷物,是百姓们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大自然的馈赠。我看着这些五谷,心中满是感恩,感谢上天赐予的丰收,感谢百姓们的辛勤付出。
然后是诵读祭文。杨易文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祭台,展开手中的祭文,声音洪亮地诵读起来:“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今我大理国,历经风雨,迎来丰收。此皆百姓勤劳,上天庇佑之功。愿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百姓安康……”他的声音在祭天坛上空回荡,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深祝福。我静静地聆听着,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最后是众人行礼。我带领着众官员和皇子们,面向祭台,庄重地行三跪九叩之礼。百姓们也纷纷在台下跪地行礼,一时间,祭天坛前一片庄严肃穆。在众人的祈祷声中,秋收大典顺利结束。
夜晚,忙碌了一天的我,换上一身便装,在侍卫高峰的陪同下走出皇宫。我想感受一下日趋热闹的大理夜晚,和百姓们一同庆祝这丰收的喜悦。
一走出皇宫,热闹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大理王都内,庆祝的百姓人山人海,欢声笑语回荡在大街小巷。
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灯光摇曳,将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温馨。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特色小吃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官府还特意从南宋购买了大量的烟花。随着一声巨响,第一束烟花冲上夜空,瞬间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那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也照亮了百姓们的笑脸。
紧接着,一束又一束的烟花接连升空,有的像盛开的花朵,花瓣层层叠叠;有的像流星划过夜空,拖着长长的尾巴;有的像金色的瀑布,从天空倾泻而下。烟花的光芒映在人们的脸上,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我站在人群中,看着这绚丽的烟花和热闹的景象,心中满是喜悦。
这就是我所期望的大理,一个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一时之间我都有一些恍惚,似乎自己心里的那个太平盛世就在眼前了。
翌日清晨,我早早起身,心情格外舒畅。一想到今日是各个地方官员回朝述职的日子,心中便充满了期待。
这些来自大理各地的官员,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汇报,更是各地民生百态、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关乎着大理国未来的走向。
走进朝堂,阳光透过琉璃瓦的缝隙洒在金砖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将整个朝堂映照得金碧辉煌。众官员早已整齐排列,神色庄重。在左丞相刘文海的主持下,述职大会正式开始。
大理本土四府四郡八镇、新增的广南郡、安南郡、高棉郡、占姜郡、蒲甘郡的大臣们依次出列。每个人都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地汇报着当地的情况。
吴其平第一个走了出来,他昂首挺胸,面容虽然清瘦了不少,但是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陛下,今年是高棉郡改土归流后的第二年,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高棉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高棉已经完全恢复了生产,不仅做到了粮食自给自足,还向中央多缴纳了五十万担粮食。”他一边说,一边从袖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奏折,双手恭敬地呈上。
听到这个消息,我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涌起一阵惊喜,脸上不自觉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我激动地站起身来,眼中满是赞许地看着吴其平,说道:“吴爱卿,你可真是给朕送上了一份大礼啊!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高棉郡能有今日的繁荣,你功不可没。”吴其平听后,立刻跪地谢恩,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我接着说道:“朕一直都相信你有能力治理好高棉郡,如今看来,果然没有看错人。这五十万担粮食,不仅仅是数字,更是高棉郡百姓的辛勤付出和你卓越领导的政明。你让高棉郡从一个需要中央运粮扶持的地区,变成了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地方,朕很欣慰。”
吴其平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这一切都是陛下的英明决策和百姓们的共同努力,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吴爱卿不必谦虚,你的功绩朕都看在眼里。为了表彰你的贡献,朕今日要给你封侯。”
吴其平立马跪下听封,“封吴其平为吴哥侯,望你日后继续为大理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我满脸笑意的说道。
吴其平听后,再次叩头,叩谢皇恩,声音洪亮地说道:“谢陛下隆恩,臣定当肝脑涂地,报效陛下,报效国家。”
看着吴其平满心欢喜地回到队列中,我心中也满是成就感。这份荣耀,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为高棉郡发展付出努力之人的认可。
朝臣中也开始议论起来,之前封爵都是战事结束之后的大肆封赏。这次吴其平因治理高棉有功而获得爵位,这让那些上不了战场的文臣们兴奋不已,大家都知道有这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文官们眼中对爵位的渴望一个个都呼之欲出。
接下来,其他地方官员也依次进行述职。他们汇报的内容总的来说都是好消息,各地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治安稳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进步。
听到这些,我心中的喜悦之情愈发浓烈,脸上始终挂着满意的笑容。看着朝堂上这些为国家尽心尽力的臣子,我深感欣慰,也为大理国的强大而自豪。
随着述职的进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大理国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官员的辛勤付出和百姓们的支持。
如今国力越发强大,我心中难免有些放松,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继续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的决心。
大朝会结束后,我在瀚海的观景台召见了吴其平。
“其平啊,这里没有外人。你就不要太过拘礼了。你我师徒也该说一说私房话了。”我双手扶后,看向远处的苍山说道。
吴其平依旧恭敬的行完礼后说道:“学生承蒙老师不弃,必当忠君护国。”
我转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这在高棉一待就是三年,想过回王都吗?”
吴其平表情诚恳的回应:“老师,高棉如今是稳定下来了。但是要让其完全成为大理国的一个郡,还需要一番功夫。学生以为,让高棉在经济上依赖我们大理国才能让高棉郡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看来你已经有思路了?”我看向这位徒弟,脸上没有了丝毫的表情,恢复了一个帝王该有的样子。
吴其平也察觉到了我表情的变化:“陛下,臣已与刘丞相商议过了,刘丞相说可行。”
我沉思了片刻后说道:“原本我想让法晨专司海运之事,空出右丞相的位子就由你来顶替。现在看来还不是时候啊。好吧,那就只能在辛苦你几年了。”
吴其平听后似乎有些后悔了,但是很快的就把这一丝后悔给掩藏了起来。
“今晚留下来陪朕喝一杯吧。”我表情也轻松了起来。
“臣领旨”吴其平笑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