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 章 三百四十一章
天气 有些小雨
心情 还算不错
一路东行回王都,
多罗回朝禀要事。
百夷东迁琐事烦,
好在文海一力担。
结束了对虎狼军的视察,我马不停蹄地赶回大理王都。这一路奔波,虽有些劳累,但一想到即将回到熟悉的王宫,见到亲人们,心中便涌起一股温暖。
回到王都后的第一顿饭,我特意召来了皇贵妃小琴和太子戴寿宁,也算是为戴寿昶接风洗尘。
踏入宽敞明亮的宴会厅,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精美的瓷器、华丽的桌布,还有那袅袅升腾的檀香,一切都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小琴早已等候在那里,她身着一袭华丽的宫装,眉眼如画,笑容温婉。看到我进来,她莲步轻移,盈盈下拜:“陛下,您可算回来了,臣妾和寿宁可都盼着呢。”
我笑着扶起她,说道:“让你们久等了,一路上倒也顺利,就是有些想念家中的温暖。”
戴寿宁也快步上前,恭敬行礼:“儿臣恭迎父皇回宫。”他身姿挺拔,举止间透着稳重与端庄,不愧是我寄予厚望的太子。
戴寿昶跟在后面,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父皇,这一路可真是开了眼界,等会儿我可要好好和太子哥哥说一说。”
众人落座后,宴会正式开始。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戴寿昶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分享着他这一路的各种见闻。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沿途的风景、遇到的趣事,还有互市上的热闹场景,听得小琴眼睛里满是羡慕。
“哎呀,听起来真是有趣极了,我整日待在这宫中,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小琴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向往。
戴寿宁也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插上几句,询问一些细节。看着他们相处融洽的样子,我心中满是欣慰。
这顿家宴吃的还算是舒畅,起码戴寿宁对这个觊觎太子之位的弟弟表现出的宽容是真的。
戴寿昶也收敛了不少,言语间虽透着机灵,但没有过分的举动。不过,他的城府还是让我隐隐有些担忧,毕竟储君不稳就是社稷之危。还好,现在他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我也就暂时不干预了,免得伤了父子感情。
晚宴结束后,太子戴寿宁主动提出陪我散步。我们沿着幽静的宫道缓缓前行,月光洒在身上,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戴寿宁突然停下脚步,神色认真地禀告:“父皇,广南郡总督多罗刀今日已经回朝,回朝后便上书表示想进谏父皇。”
我闻言也停下了脚步,心中暗自思忖:多罗刀回朝了?秋收大典刚过去没有多久,他又回朝进谏,难道是广南郡发生了什么事吗?
想到这里,我问了一句:“乌达那边没有什么消息?”
戴寿宁几乎没有思考便回答:“儿臣第一时间便叫来保皇司的相关人员,据保皇司回复,善阐府那边没有特别的消息。所以,儿臣觉得父皇还是先见一见再说。”
我点了点头,对他的应对措施很是认可,不愧是我悉心培养的太子,遇事冷静,处理得当。
翌日,阳光透过雕花窗户,洒在御书房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多罗刀如期而至,他身着官服,神色恭敬。
一番寒暄客套后,便进入了正题。多罗刀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广南郡现在人少地多。且有了钦州港后,劳力缺口越来越大了。臣想调百夷族全族入广南郡,替陛下镇守边疆。”我听着他的话,心中暗自思量。
现如今,百夷族的领地从原来的边界变成了腹地。原本负责屯田的屯田军走后,虽说把土地让出来了,但是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富庶。
与乌蛮和白蛮比,百夷族的生活确实清苦一些,多罗刀作为百夷族的首领提出这样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作为部族首领,我一直对其都不是完全的信任。
毕竟现在大理国主要的民族,要么已经和我联姻了,要么已经被我打断脊梁骨了。只有这个百夷族,既没有和皇室联姻,部族实力也保存得很好。
但是多罗刀有一点我还是很欣赏的,就是做事光明磊落从不搞阴谋诡计。
我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突然问道:“多总督家中可有适婚的女儿啊?”
多罗刀一听,脸色骤变,可能是以为我要老牛吃嫩草,立马“扑通”一声下跪,慌张说道:“臣的女儿无德无能,不配侍奉陛下。”
我看着他紧张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哈大笑起来:“朕想太子只有一个正妃,且子嗣不旺。朕还想和你做亲家,总督可愿意啊。”
听到我的话,多罗刀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的紧张之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惊喜与感激。他平复了一下情绪,说道:“陛下如此抬爱,多罗刀谨遵圣命。”
看着他的反应,我心中暗自满意,通过联姻,或许能更好地稳固百夷族与皇室的关系,也能让广南郡的事务更加安稳 。
接下来的这几日,王都里一片忙碌又喜庆的景象,太子和多罗刀之女的婚礼在礼部的精心筹备下,很快就准备妥当了。
这场婚礼可不单单是一场简单的喜事,我和多罗刀两人都心照不宣,太子没娶百夷族公主,百夷族就只能待在秀山郡。所以,这场多少带有些政治交易味道的联姻,在众人的关注下如期举行。
婚礼当天,整个王都仿佛被喜悦和热闹点燃。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红色的灯笼和绸缎,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这场盛大婚礼的风采。我站在王宫的高台上,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婚礼不仅关乎着太子的终身大事,更关乎着大理国的稳定与发展,百夷族的东迁对广南郡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而这场联姻则是这盘大棋的关键一步。我的脸上带着微笑,那是一种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笑容,同时也夹杂着一丝对政治权衡的深思。
太子戴寿宁身着华丽的婚服,英姿飒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过我知道,他也明白这场婚姻背后的政治意义,只是他向来顾全大局,很是配合。
多罗刀的女儿,一位温婉秀丽的姑娘,她头戴凤冠,身披霞帔,虽有些紧张,但眼神中也透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婚礼仪式结束后,便是盛大的婚宴。王宫内张灯结彩,摆满了丰盛的酒席。王公贵族、朝廷大臣们纷纷举杯,向太子和新娘表示祝贺。
我坐在主位上,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陛下,今日真是大喜啊!”刘文海笑着走过来,向我敬酒。我点头微笑,说道:“是啊,这场婚礼意义重大,希望太子和新妇能和和美美,也希望百夷族与我大理国能更加紧密相连。”刘文海连连称是,脸上也带着喜悦的神情。
第二天,我便找来刘文海商议百夷族全族东迁的相关事宜。举族迁徙,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诸事繁剧,千头万绪,我一时之间还理不清门路。不过,好在有刘文海在,他可是我朝堂上的得力助手。
我坐在御书房的椅子上,眉头微微皱起,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说道:“文海啊,这百夷族东迁的事,可真是让朕头疼。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刘文海不紧不慢地走上前,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从袖中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书。他的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眼神中透着睿智和沉稳。
“陛下,臣这几日已经仔细研究过此事。”刘文海一边说着,一边展开文书,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首先是迁徙的路线,臣已经规划好了。从秀山郡到广南郡,沿途设置多个休息站点,保证族人的安全和休息。其次是物资方面,已经安排专人筹备粮食、衣物等必需品,确保迁徙途中不会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还有,对于安置百夷族的土地,也已经进行了丈量和规划,保证每一户都能有合适的土地耕种。”他说得条理清晰,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到。
我听着他的话,脸上的愁容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赞赏的神情。
我靠在椅背上,笑着说道:“文海啊,有你在,朕就放心多了。你心细如发,这些繁杂之事都被你梳理得井井有条。”
刘文海谦逊地笑了笑,说道:“陛下过奖了,这都是臣分内之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臣还安排了官员提前前往广南郡,与当地的官员沟通协调,做好迎接百夷族的准备。而且,臣会亲自跟进此事,及时向陛下汇报进展。”
我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那就辛苦你了。有你操持,朕也就乐得当个甩手掌柜了。”
看着刘文海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事务,我想这场百夷族的东迁,在他的精心筹备下,想必会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