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夫人和言宸在一旁仔细观察这一家人。
跟信中所说一致,不卑不亢,不势利眼也很有家教,夫妻俩对视一眼,很是满意。
来之前,他们担心,这家人不知好不好相处,毕竟家境悬殊,已经做好对方狮子大开口的准备。
可从进门到现在。
对方一家人不谄媚,也不索求无度,心里石头落下。
言家三个儿子,彩礼都是五万白银。
因着老太太心疼李云逸离开言家,所以这聘礼又加了些。
毕竟以后族谱和家族继承,李云逸将不能享受半分。
他已不是言家族谱上的人。
听闻还有三万多礼金和聘礼在成亲当日送达,老李家人脸色绷不住了。
李大柱更是被噎的说不出话,人家都给这么多聘礼了,还这么有礼数,他要是不同意,也说不过去。
李老太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小心翼翼接过聘礼单子。
他们本已经做好对方不带聘礼上门的准备。
毕竟李云逸是上门女婿,细细算来,还要他们老李家置办聘礼才是。
可对方不计较这些,自备聘礼上门,打心眼里说明,这家人是个懂事明理的人家。
“我们家还有个小小的要求。”
“以后每年,能不能让小两口去京城小住三五个月?”
“老太太最喜欢云逸,但是年龄大了,身体不适宜长途奔波。”
柳夫人解释道。
老李家人松了口气。
“那是自然,成亲后他们想去哪就去哪,我们不做约束。”
接着又谈了一些成亲细节,双方全程笑眯眯的。
一直到临近午时,众人才谈好。
最后便是交换两人的庚帖。
李老太挥手,李玉瑶这才施施然出来。
枫叶红的广袖对开长衫,下身一个马面裙,上面烫金的大红牡丹花显得贵气逼人。
与李云逸站在一起,浑然天成的一对儿碧人。
“小姑娘比画像上好看多了,甩出那德清郡主好几条街!”
柳夫人掩嘴跟夫君悄咪咪吐槽。
她对德清郡主可以讨厌到家了,一看云逸出事,转身就退婚,跑得比兔子还快!
真是个没良心的。
但眼前这个弟妹就不一样,捡到云逸的时候,云逸是个乞丐加傻子的身份,她还愿意救他。
说明心地善良。
之后又一个人操持好几个作坊做的风生水起,说明胆大心细有魄力。
更重要的是,还怀了孩子,咋看她咋喜欢!
李云逸看呆了,从未见过李玉瑶上妆后的模样。
唇红齿白,明眸皓齿,淡淡的远山眉显得整个人温柔又娇俏。
是他从未见过的模样。
男人眼里瞬间只有她一人,心里泛起阵阵涟漪,好像抱着她,狠狠地亲她。
“瑶瑶,这是我大哥,言宸;大嫂柳如茵。”
“见过大哥,大嫂。”
李玉瑶这几日学了不少礼数,微微下蹲垂眉低眼。
“你就是瑶瑶吧,快起来;长得真漂亮啊;比那京城的闺女还要出色几分!”
柳氏拉着她的手,一脸满意。
刚刚远看,就美的让她欢喜,现如今细看,那吹弹可破的肌肤上还有细细的绒毛,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很是招人喜欢。
比那个德清郡主娇纵蛮横的长相要讨人多了。
柳氏拉着李玉瑶又聊了一些话题,从经商之道到诗词歌赋,这三弟妹当真是个妙人。
虽是乡下女子,但也读过不少书,四书五经也能聊上一聊。
她对文章独特的见解让柳氏更为震惊,这要是个男子,定有科举之范。
难怪三弟如此着迷,得亏她是个女子,否则也会喜欢上这么一个聪明伶俐,漂亮,见识多的女子。
聊完后,众人开饭。
巧姐几个孩子们还有李云逸的侄子侄女一桌,隔壁的马氏时不时就过来送点瓜子,端着果子或者点心招呼几人。
“巧姐,你别光自己一个人吃,你给珍珠把鱼刺挑挑啊。”
“谢谢马婶子,我自己来。”言珍珠拒绝,巧姐还比她小几个月呢,哪有让小的照顾大的呢。
“振东是吧?来尝尝这酥香排骨,是我家巧姐做的呢。”
“谢谢马婶子。”
巧姐皱眉。
她娘今日殷勤的不正常。
“瞧这俩孩子真懂事,这京城来的就是不一样。”
从开始到宴席结束,马氏就没离开过孩子们这一桌,在马氏再一次给兄妹两人夹菜的时候巧姐再也忍不住,将人拽到一旁。
“娘,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没想做啥啊,人家是京城来的,我这不是想着好好伺候,别让人家觉得咱老李家待客不周。”
马氏踮着脚往餐桌那边看。
心里有了计划。
“我告诉你啊,小姑成亲这是老李家大事儿,你要是闹出什么幺蛾子小心爷奶饶不了你!”巧姐知道马氏无利不起早。
“哎呀我知道!”
马氏屁颠跑跑走。
订婚宴结束。
一行人启程回县城。
老李家人立刻忙碌起来。
为五日后的宴席做准备。
准备办三天的流水席,请戏班子来唱上三天!
买了二十头猪!
村里所有人都赶来帮忙。
五日后。
天还没亮。
李云逸就被侄女拽起来,“小叔快坐下,让妆娘给你上妆!”
言珍珠和闫振东一会跑动一会跑西,离开学堂后,一切都很新鲜。
院子里熙熙攘攘吵吵闹闹。
言老太太于前一日抵达县城。
七十岁的老太太精神灼烁,精气十足。
待所有人整装待发。
李云逸骑在大红马上,胸口的大红花衬得整个人气宇轩昂,剑眉星木的少年郎引得不少人围观侧目。
“好英俊……”
“这是谁家的儿郎……”
“天呐,这聘礼这么多……”
上一次带给李玉瑶的只是冰山一角。
这次老太太把自己压箱底的一些嫁妆都带了过来,只为送给李玉瑶做聘礼。
迎亲的队伍走到芬草村的时候,那聘礼的队伍也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不出半日。
这场声势浩大的迎亲礼便在整个府城,县城等十里八村传开。
“来了来了,新郎来了~”
村里的小孩子奔走相告。
站在一旁的迎亲喜婆一把一把的糖果撒了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