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无忧在完成科考计划书之后,并没有立刻放松下来。她深知这份计划书的重要性,容不得半点差错,于是又逐字逐句地仔细检查了好几遍。直到确认其中每一处细节都准确无误、每一条建议都考虑周全之后,她才终于放下心来。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透,赢无忧便已洗漱穿戴整齐,迫不及待地赶往朝堂。果不其然,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昨天秦王亲自宣布要开设科举之后,那些原本因为各种原因而罢朝的官员们今天全都一改常态,纷纷前来上朝了。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前来议政的大小官员。
没过多久,伴随着一阵庄重威严的脚步声传来,秦王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步入朝堂。见此情景,群臣齐齐行礼,随后早朝正式开始。
由于昨天已经有人因公然反对科考而被重责三十大板的先例在前,所以今日朝堂之上虽然议论纷纷,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敢再像之前那般不知死活地跳出来强硬反对科考之事。毕竟谁都清楚,如今秦王心意已决,不仅已经张贴出了明确的通告,更是表明了此事不容置疑的态度。此时此刻,无论谁再有异议恐怕都是徒劳无功,甚至可能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然而就在众臣皆沉默不语之时,赢无忧却是毫不犹豫地向前迈出一步。只见她先是恭恭敬敬地向秦王行了一个大礼,然后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且自信满满地开口说道:“父王容禀,儿臣昨夜对于科举一事反复思量斟酌,心中倒是生出了些许想法。今日特在此恳请父王以及在座的诸位大臣能够不吝赐教,为儿臣指点一二。”
秦王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然后缓声说道:“嗯,你说说看。”
赢无忧拱手施礼后,侃侃而谈道:“儿臣觉得,科举之事关乎国家兴衰、人才选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万万不可草率行事。故而针对科举,理应设定一些必要的准入条件,切不可让任何人都能轻易参与其中。这般做法,一来会白白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二来,若是混进了些鱼目混珠、居心不良之徒,于我大秦而言,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秦王再次点头认可,示意赢无忧继续阐述她的观点。赢无忧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基于此,儿臣主张科举应施行多轮考核制度。具体来说,可以首先在各个县举行童试。唯有那些顺利通过童试者,方有资格参加乡试。而乡试则安排在各郡开展。待乡试结束且成绩合格之后,方可进入会试环节。这会试需在咸阳举行,并应由朝廷里那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士负责监考主持。等到会试通过以后,便是最为关键的殿试阶段了。这殿试将由父王您亲自坐镇把关。最终,依据考生们的真实才能,划分出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唯有成功跻身三甲之列者,才有机会入朝为官,为国效力。如此一来,方能确保所选拔出来的皆是真正的贤能之才,为我大秦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众人皆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赢无忧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般的论述,其间,忽然有人发问道:“然而如今大王已然确定好了今年的科考时间,眼下距离开考之日已不足两月,这般情形从童试到乡试再到会试时间不够啊?”
听闻此言,赢无忧微微点头,表示认同,接着回应道:“这位大人所言甚是有理。正因如此,今年之事须得特殊对待,采取特别之法方可应对。”言罢,她将目光转向端坐在高位之上的秦王,郑重其事地说道:“儿臣认为,今年不妨直接责令各郡县举荐合适人选,而后由这些被举荐者径直参与会试与殿试便可。”
话刚落音,人群之中便响起一片哗然之声,更有人当即表示反对:“照此行事,岂不意味着对于日后的学子而言有失公允吗?”
面对质疑,赢无忧毫不退缩,镇定自若地解释道:“此次科举,不单止是我大秦一国之创举,更是有史以来头一遭。世间诸事,初行之际,自然难以尽善尽美。而此时此刻,我大秦正值用人之际,急需大批贤能之才充实朝堂。故而在此紧要关头,特事特办实乃权宜之计,又有何不妥之处?再者说来,正因为这是首次举行科举考试,所以咱们对于人才的筛选必然会更为严苛谨慎。待到最终考核结束之时,能够顺利通过之人必定为数不多,那些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之辈绝无可能有机可乘,混入其中。”
听着赢无忧的这番话语,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然而,尽管众人心中各有所思,但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公然表示反对。
此时,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秦王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片刻之后,他终于缓缓开口说道:“嗯,此计虽看似可行,然这各郡县所举荐之人,又该如何确保其公正性呢?毕竟人心难测啊!”
赢无忧显然对此早有深思熟虑,只见她向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禀父王,儿臣认为可以下令让各郡县立下举荐状。如此一来,若所推荐之人日后被查出品行不端或者名不副实,那么举荐此官员的相关人员也应一同受到惩处。与此同时,朝廷还应当派遣专人暗中前往各地进行查访,以防止其中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唯有双管齐下,方可最大程度地保障此次选拔的公平与公正。”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出一道质疑之声:“可是,如果有人在被举荐之前表现得人品正直、学识渊博,但在考核通过之后却暴露出品行不端的问题,那岂不是意味着这位举荐者遭受了无妄之灾吗?这样似乎对他们有些不公吧!”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不少大臣都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此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