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研究所的深处,有一间鲜为人知的地下会议室。这里墙壁超厚,门窗密封,全方位电磁屏蔽,是龙国为数不多的绝密会议场所之一。
这间平日里冷清的会议室已是人声鼎沸。龙国各领域的顶尖专家们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时不时还有军方高层和政府代表走进来,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
\"听说是为了那个'天眼'?真有那么神奇吗?\"一位材料学专家小声询问身旁的同事。
\"嘘,小点声。\"对方警惕地环顾四周,\"我只知道这次会议的保密级别高得吓人,连我那在航天部的老同学都没透露半点风声。\"
就在议论纷纷之际,会议室的大门再次打开,老李领着一个身着朴素中山装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那人身材不高,体态略显单薄,戴着一副普通的黑框眼镜,要在人群中根本不会引人注目。
然而,当他走进会议室的那一刻,整个空间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
\"同志们,\"老李扫视全场,声音洪亮,\"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一项国家级的战略工程——'天眼计划'。经过最高层的批准,这个计划已正式立项,将由我们红星研究所牵头,举全国之力完成。\"
他顿了顿,转向身旁的那个人,\"这位是许志远同志,'天眼计划'的总设计师,也是这一系统的原始构想者。相信大家对'飞龙'和'雷霆'计划已经有所耳闻,它们的成功,都离不开许同志的贡献。\"
会议室内顿时响起一阵惊讶的低语声。\"飞龙\"和\"雷霆\"计划虽然保密级别极高,但在座的大多数专家都或多或少听说过这两个革命性的军事项目——一个彻底改变了龙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另一个则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而这两个项目的幕后英雄,居然就是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中年人?
\"是他!就是他!\"角落里一位老者突然激动地站起身,颤抖着指向许志远,\"我就说那些图纸不可能是常人所为!那种超前的设计理念,那种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只有一个解释...\"
老者的话没有说完,但全场都明白他的意思——许志远,这个神秘的\"未来科技缔造者\",终于亲自回到了龙国的怀抱。
许志远微微一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他走上讲台,环视全场,目光平静而坚定。
\"同志们,\"他的声音不大,却充满穿透力,\"感谢各位的热情。今天,我们聚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讨论一颗卫星,而是为了龙国的未来。\"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这位传奇人物的发言。
\"'天眼计划',从名字就能看出其核心功能——它将成为龙国在太空的眼睛。\"许志远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快速勾勒出一个卫星的轮廓,\"但它不仅仅是一颗普通的侦察卫星,而是一套革命性的太空信息系统。\"
随着他的讲解,黑板上逐渐呈现出一个复杂而精美的系统架构图。许志远的粉笔在黑板上飞舞,仿佛有一种魔力,每一笔都精准无比,每一个部件的位置和比例都恰到好处。
\"'天眼'的核心优势有三点:第一,超高分辨率的多光谱成像系统,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各种光线环境中进行观测;第二,实时数据传输能力,打破了传统侦察卫星'拍完照片等待胶卷回收'的限制;第三,强大的信号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各种目标。\"
会议室里的专家们听得目瞪口呆。这三点优势,每一点都足以让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卫星黯然失色。而许志远却将它们融合在一个系统中,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许同志,\"一位电子工程专家忍不住打断了许志远的讲解,\"你说的实时数据传输,是如何实现的?以当前的技术条件,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带宽严重受限,根本无法传输高分辨率图像。\"
许志远并不恼怒,反而露出了一丝赞赏的微笑:\"这正是'天眼'最具革命性的突破之一。\"
他转身,在黑板上画出了一种全新的信号处理架构:\"传统思路是提高传输带宽,但这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确实困难。'天眼'采用了另一种思路——先在卫星上进行图像压缩和预处理,大幅减少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再通过分布式中继站网络进行传输。\"
电子专家瞪大了眼睛,仿佛被当头棒喝:\"这...这简直是...太超前了!\"
\"不仅如此,\"许志远继续解释,声音中透着坚定的自信,\"'天眼'的每一个系统都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方案。例如,光学系统不采用单一的大口径主镜,而是使用多个较小口径镜头组合的阵列式设计,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随着许志远深入浅出的讲解,会议室内的气氛逐渐从震惊转为热烈。专家们开始积极提问,有关技术可行性、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接踵而至,而许志远对每一个问题都能给出清晰而深刻的回答,这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他的信任和敬佩。
\"同志们,\"站在会议室角落观察的杨伟国院士突然走上前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我审阅过许同志提供的全套设计方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最超前的卫星系统设计。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哪怕是其中的一部分,都将使龙国的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位龙国航天界的泰斗级人物发表了如此高的评价,顿时让全场再次陷入震撼之中。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从技术可行性到资源调配,从人才培养到国际影响,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当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入会议室时,所有人都显得疲惫却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