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步履稳健地踏入文臣议事厅,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他抬头挺胸,目光炯炯,仿佛一位凯旋而归的将军。
然而,厅内的气氛却与他身上的光辉格格不入。
文臣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怀疑的目光如同利箭般射向郑逸,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气息。
魏文臣斜倚在雕花木椅上,看到郑逸的身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哟,这不是咱们的郑逸王子吗?怎么,又来给我们这些老朽上课了?”魏文臣阴阳怪气的声音打破了厅内的寂静。
郑逸不为所动,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从容不迫地走到众人面前,拱手行礼:“诸位大人,今日逸再次前来,是想就科举改革一事,与诸位大人深入探讨。”
魏文臣嗤笑一声,坐直了身子,眼神如同毒蛇般盯着郑逸:“探讨?我看你是想强迫我们接受你的那些荒谬想法吧!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也敢妄谈改革科举?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几个与魏文臣交好的文臣也跟着附和,纷纷出言讥讽郑逸,话里话外都透着对郑逸的轻蔑和不满。
郑逸神色不变,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冷嘲热讽,眼神中没有一丝慌乱,反而愈发坚定。
他知道,这些人不过是顽固不化的守旧派,害怕改革会触动他们的利益,所以才会百般阻挠。
魏文臣见郑逸不为所动,心中更加恼火。
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决定给郑逸设个圈套。
他故作关切地问道:“郑逸王子,你说的这科举改革,究竟有何好处?能否给我们这些老朽详细解释一番?”
他的语气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杀机。
他知道,郑逸的改革方案涉及许多现代知识,对于这些不了解现代知识的文臣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
只要郑逸稍有不慎,就会被他们抓住把柄,群起而攻之。
其他文臣也纷纷附和,郑逸环视四周,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心中冷笑一声。
他知道,这场辩论将是一场硬仗,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魏大人,诸位大人,科举改革……” 郑逸缓缓开口,声音清朗而有力。
“科举改革,并非要颠覆传统,而是要选拔真正的人才,为大唐的繁荣昌盛注入新的活力!”郑逸的声音掷地有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开始详细解释科举改革的意义,从打破门阀垄断到选拔实用人才,从考试内容到考试形式,他都一一阐述,力求让这些文臣们理解他的意图。
然而,文臣们却似乎并不买账。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各种问题,有的质疑新式科举的公平性,有的担忧改革会冲击他们固有的利益,还有的则直接指责郑逸的改革方案是异想天开。
郑逸耐心地一一解释,试图用道理说服他们,然而,面对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他的努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渐渐地,郑逸额头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眼神也略显疲惫。
他环顾四周,文臣们如同铜墙铁壁般将他包围,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赞同。
他感觉自己像被困在牢笼中的猛兽,纵有再大的力气,也难以挣脱束缚。
他微微吸了口气,调整着自己的状态,继续阐述。
然而,他发现,文臣们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只是在不停地提出质疑,仿佛要用问题把他淹没。
他身形微微一顿,在文臣的包围下,显得有些局促。
角落里,陈学究偷偷地观察着郑逸,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他捋了捋胡须,仿佛在欣赏一场好戏。
他心中暗想,这个郑逸王子,终究还是太年轻,以为凭借三言两语就能说服他们这些老朽?
真是太天真了。
就在此时,郑逸突然停止了争辩。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文臣,脸上露出了一个谦逊的笑容。
“诸位大人所言极是,逸考虑不周之处颇多。今日听了诸位的意见,逸受益匪浅,打算将诸位大人提出的建议,带回去仔细斟酌修改。待方案更加完善后,再来向诸位大人请教。”
文臣们听到郑逸的话,脸上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他们原本以为郑逸会和他们争论到底,却没想到他竟然会选择退让。
一时之间,整个议事厅陷入了一片沉默。
大家面面相觑,似乎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郑逸朝众人拱手行了一礼,再次强调道:“逸必定会仔细考虑诸位大人的意见,力求将改革方案做到尽善尽美。”他的语气诚恳,神情谦逊,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虚伪。
孙礼部官员看着郑逸,他心想,这位王子虽然年轻,但却懂得隐忍和退让,的确有些过人之处。
就在这时,议事厅外,一道目光正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那目光带着一丝关切,一丝担忧,一丝不为人知的复杂情绪。
她嘴角微微动了动,仿佛想说些什么,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出口,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厅内发生的一切,手中握着一把纸扇,在掌心轻轻敲击着……
夏婉的目光始终追随着郑逸,看着他被围在中间据理力争,又看着他从容不迫地全身而退。
她那双灵动的眸子中,此刻充满了心疼。
她知道,郑逸表面上云淡风轻,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她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纸扇,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仿佛要将心中的担忧和焦虑都揉碎一般。
郑逸似乎感受到了夏婉的目光,他微微侧头,目光与夏婉交汇。
那一刻,他原本紧绷的神经仿佛一下子松弛下来,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温柔的弧度。
夏婉的目光,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他疲惫的心房。
他眼中的坚定和自信,因为这抹温柔而更加耀眼。
周围的文臣们,也注意到了郑逸和夏婉之间的互动。
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眼中流露出一丝羡慕。
谁都知道,这位闲散王子对夏婉用情至深,而夏婉对郑逸的关心也溢于言表。
这两个人,仿佛天生就应该在一起。
几日后,郑逸再次出现在文臣议事厅。
这一次,他带来了修改后的科举改革方案。
他侃侃而谈,将修改后的方案娓娓道来,语气坚定,逻辑清晰。
文臣们认真倾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甚至还有人主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郑逸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他知道,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改革方案终于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夏婉身上,夏婉也正看着他,
角落里,魏文臣的脸色铁青。
他看着郑逸侃侃而谈,看着文臣们纷纷点头,心中充满了不甘。
他原本以为,郑逸会知难而退,没想到他竟然真的说服了这么多人。
他狠狠地咬了咬牙,
郑逸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议事厅的大门,“诸位大人,明日早朝……”
郑逸带着修改后的科举改革方案和部分文臣的支持,昂首阔步走入金銮殿。
阳光透过雕梁画栋,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衬得他器宇轩昂。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陛下,臣今日再次进谏,恳请陛下采纳新的科举方案,为我大唐江山社稷选拔真正的人才!”
郑逸的声音铿锵有力,在金銮殿内回荡。
他慷慨激昂地陈述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国家长远发展到百姓切身利益,从人才选拔到社会公平,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仿佛一股清泉,洗涤着朝堂上沉闷的空气。
他时而挥舞着手臂,时而紧握双拳,眉宇间洋溢着自信的光芒,仿佛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
高皇帝端坐龙椅之上,认真倾听着郑逸的陈述。
他时而点头,时而沉思,龙目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文武百官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只有郑逸的声音,如同洪钟般响彻大殿,震慑人心。
在郑逸慷慨激昂的陈述中,魏文臣却如坐针毡,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神闪烁不定,仿佛一只被猎人盯上的猎物,惊慌失措。
他原本以为,郑逸的改革方案会被皇帝否决,却没想到皇帝竟然听得如此认真,这让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他偷偷地瞥了一眼高皇帝,却发现皇帝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反而带着一丝赞赏。
这让他更加心慌意乱,仿佛预感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高皇帝听完郑逸的陈述,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郑逸王子所言,朕已知晓。科举改革事关重大,朕还需要仔细斟酌。退朝!”
郑逸走出金銮殿,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心中充满了斗志。
他知道,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他必须坚持下去,永不放弃。
夏婉静静地站在郑逸身旁,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他。
她知道,郑逸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她轻轻地握住郑逸的手,柔声说道:“我相信你。”
郑逸转头看向夏婉,他反手握住夏婉的手,坚定地说道:“为了你,为了大唐,我一定会成功的!”
夜幕降临,郑逸书房的灯火依旧通明……
他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崔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