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慵懒,洒在郑逸的身上,却丝毫未能减弱他心中的那团火热。
自宫中出来后,他便一头扎进了礼部,开始了科举改革最后的冲刺。
他步伐匆匆,衣袍带风,仿佛一柄出鞘的利剑,锐不可当。
礼部的官员们早已习惯了他这般风风火火的模样。
往日里清闲的衙门,此刻却是一片忙碌景象,案牍堆积如山,笔墨纸砚摩擦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
孙礼部官员更是忙得脚不沾地,眼见郑逸到来,连忙迎了上来,”
郑逸点了点头,目光坚定而又自信。
“孙大人,时间紧迫,咱们直接开始吧。”
他并未按部就班地沿用唐朝固有的科举模式,而是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唐朝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大胆的创新想法。
他详细地阐述着他的改革方案,从考试内容到形式,从流程到阅卷,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殿下,这……这……”孙礼部官员听着郑逸口中那些闻所未闻的改革举措,惊讶得合不拢嘴,连手中的茶杯都险些掉到地上。
他从未想过,科举还可以这样进行,这种种新颖大胆的想法,简直是颠覆了他对科举的认知!
郑逸却不以为意,他眼眸如星,神情专注而自信,仿佛早已预料到众人的反应。
他继续侃侃而谈,手中的笔飞速转动,将他的想法一一落于纸上。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如同擂鼓般,振奋人心,让周围的官员们听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他们不禁对眼前这位年轻的殿下心生钦佩,他的才华横溢,远超他们的想象。
众官员无不被郑逸的才学和魄力所折服,他们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和自豪,仿佛置身于一场伟大的变革之中。
“好了,诸位,”郑逸放下手中的笔,嘴角微微上扬,“就先这样吧,接下来……”
他的话语戛然而止,转头看向窗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窗外,一骑快马疾驰而来,马蹄声踏碎了午后的宁静。
马上骑士高举圣旨,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了礼部衙门前。
骑士翻身下马,快步走入衙门,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科举改革方案,朕已阅览,甚为满意!着即刻全面推行,钦此!”
郑逸接过圣旨,双手微微颤抖,心中激动不已。
他知道,这一刻,他期盼已久,为之奋斗的科举改革,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即将全面推行!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激动,朗声说道:“臣,领旨!”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郑逸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一刻,他是如此的耀眼,仿佛一颗冉冉升起的星辰,照亮了整个大唐的未来。
消息传开,整个礼部都沸腾了。
官员们纷纷向郑逸道贺,他们的郑逸的创新之举,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也赢得了民心,这无疑是对那些保守势力的当头一棒。
魏文臣和陈学究等人得知消息后,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他们站在角落里,如同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可以阻止科举改革的推行,没想到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然而,就在众人欢欣鼓舞之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却在暗处响起。
“哼,科举改革?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我倒要看看,这所谓的改革,能翻起多大的浪花!”说话之人,正是之前被郑逸驳斥得哑口无言的保守派官员。
“就是,我就不信,他能把科举考试办得天衣无缝!”另一个官员附和道,眼中闪烁着阴险的光芒。
他们的对话,被暗中观察的孙礼部官员听得一清二楚。
他眉头紧锁
郑逸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转头看向窗外,目光深邃而警惕。
“孙大人,”他沉声说道,“加强戒备,务必确保科举考试顺利进行!”
孙礼部官员立刻领命,转身离去。
他心中充满了担忧,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到来……
夜幕降临,郑逸独自一人站在书房里,手中拿着一份名单,眉头紧锁……
夜色如墨,深沉地笼罩着长安城。
礼部衙门内,烛光摇曳,映照着郑逸略显憔悴的面容。
他双眼布满血丝,眼底泛着淡淡的青黑,原本红润的嘴唇也微微干裂,但他的眼神却依旧坚定如磐石,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他一手拿着厚厚的文书,一手揉着酸痛的眉心,尽管身体已经疲惫不堪,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考场外,郑逸来回踱步,身形略显疲惫,却依旧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角落。
他时而停下脚步,指点着考场的布置,时而弯下腰,查看考桌是否稳固,他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考场各处不停地旋转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压得人喘不过气。
魏文臣站在暗处,眯着眼睛,看着郑逸忙碌的身影,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
他那张原本就刻薄的脸上,此刻更是充满了幸灾乐祸的意味。
他轻蔑地说道:“哼,我看他能撑多久,如此劳累,怕是还没等科举考试开始,自己就先倒下了吧!到时候,看他拿什么来推行这劳什子的科举改革!”
就在郑逸心力交瘁之际,一缕温柔的目光却如同春风般拂过。
夏婉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羹,款款走到郑逸身边。
她温柔地将汤羹递给郑逸,眼中满是爱意和心疼。
“殿下,您已经忙了一整天了,先喝点汤吧,您这样下去身体会垮的。”她的声音轻柔如水,带着一丝令人心疼的温柔,妩媚动人。
郑逸看着夏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接过汤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感激的笑容。
他眼中的疲惫,仿佛被这一碗热汤给冲散了不少。
周围的官员们看着两人之间的互动,脸上纷纷露出会心的笑容,他们知道,有夏婉在,他们的殿下就不会倒下。
“殿下,时间到了,各处都已经准备完毕。”孙礼部官员快步走来,恭敬地说道。
郑逸缓缓放下手中的汤碗,抬起头,目光深邃地看向远方,仿佛穿透了重重迷雾,看到了科举改革的未来,他轻声说道:“是啊,一切都准备好了,接下来……”
他话音未落,眼神突然变得锐利无比,仿佛察觉到了什么,停顿了一下,随后缓缓地吐出几个字,“好戏……要开始了。”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
科举改革后的首次考试,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帷幕。
考场内,笔墨翻飞,沙沙作响,如同春蚕咀嚼桑叶,又似秋雨敲打芭蕉。
考生们埋首答卷,有的奋笔疾书,有的凝神沉思,有的则反复推敲,力求精益求精。
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上,写满了认真与专注,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
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各种才华在考场上尽情绽放,如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一位考生挥毫泼墨,一首慷慨激昂的边塞诗跃然纸上,字字珠玑,句句铿锵,令人拍案叫绝。
另一位考生则以精妙的书法,将一篇策论写得行云流水,龙飞凤舞,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考生以渊博的学识,将经史子集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令人叹服不已。
考场外,郑逸负手而立,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考场内的一切,嘴角噙着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仿佛看到了一颗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照亮了大唐的未来。
科举改革的成功,不仅为他赢得了民心,也为大唐注入了新鲜血液。
远处,陈学究躲在人群中,偷偷观察着考场内的情况。
他原本以为,郑逸的科举改革不过是一时兴起,很快就会销声匿迹。
然而,看着考场内考生们才华横溢的表现,他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
他知道,郑逸的改革已经成功了,而他,却成了这场改革的失败者。
他紧握着双拳,指甲深深地嵌入肉中,却浑然不觉。
他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怨恨,却也无可奈何。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郑逸站在高楼之上,俯瞰着长安城万家灯火。
然而,他的目光却并未停留在那繁华的景象上,而是落在了城中一处贫困的街区。
那里,房屋低矮破旧,街道狭窄肮脏,人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与城中其他地方的繁华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郑逸的眉头紧锁
他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决心要改变这一切,要让这些贫苦百姓过上好日子。
“殿下,您在想什么?”夏婉不知何时来到了郑逸身边,她好奇地问道。
郑逸转头看向夏婉,“我在想,接下来,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