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皇宫垂拱殿中,当下氛围压抑至极,平日里总是热衷前往万寿宫与林灵素一道潜心修道的赵佶,今日却极为难得地坐镇垂拱殿,正襟危坐地临朝听政。
“这江南之地,乃是我大宋赋税的关键所在,如今盗贼猖獗,甚至惊扰了杭州城。尔等身为朝廷重臣,难道事先竟未收到丝毫消息吗?那我朝廷养着诸位究竟有何用处?”帝座上的赵佶满脸怒容地说道。
在武植刚离开京师没几日,赵佶便收到了淮南转运使的紧急上书,称两浙路青溪县有一伙明教教徒,其中有个叫方腊的贼人率领百姓攻入了青溪县,而后裹挟百姓向周边州府进击,已然威胁到了杭州城。
收到奏报的赵佶,不得不紧急对尚在京师中沐休整的官员下达通令,让他们即刻前往皇宫召开朝会。
这江南之地向来富裕,而两浙路更是其中的翘楚,每年都为赵佶带来了巨额财富。他这般紧张,就是唯恐会影响江南的赋税,届时他的内库将大大缩水。
赵佶望着下方闷声不语的朝臣,愈发恼怒道:“朕将这大宋江山托付于尔等治理,难道就换来这般回报?”
宰相曾布望着帝座上的宋徽宗赵佶,轻叹一声,心中却不禁暗暗苦笑。这江南百姓的叛乱,实际上大半责任都归咎于赵佶自身。
赵佶为了收集天下的奇珍异宝,在登基之时派遣童贯前往江南杭州之地,设立了明金局,让其为他搜罗江南之地的奇珍异宝以及财富。
童贯虽也为人贪婪,不过在他任职于江南两浙路期间,当地百姓尚可勉强忍受其行径。
可四年前,因西北战事骤然爆发,赵佶便将童贯召回京师,随后派遣他前往西北担任监军。
此后,赵佶又指派朱勔和王黼两人前往江南,接替童贯,让他们为自己搜罗奇珍异宝并聚敛钱财 。
然而朱勔和王黼这两人,贪婪之性比童贯更加猖獗,有过之而无不及,且为人残忍。
他们到了江南后,朱勔于苏州设置应奉局,打着为赵佶搜求浙中奇珍异宝的旗号大肆敛财,致使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众多中产之家尽皆破产。
至于底层百姓,更是只能卖子鬻女,以满足其索取。仗着赵佶的宠信,朱勔甚至把控了江南的官吏任免,朱家人被江南百姓称作“东南小朝廷”。
王黼则坐镇杭州,在两浙地区疯狂横征暴敛。为了搜刮钱财,他费尽心机在两浙路设立了众多巧立名目的税款。
在杭州城中,新立的税牌随处可见,像“行路税”,百姓仅是在街上行走就要交税;“炊烟税”,生火做饭也被囊括进征税范围;就连百姓家养的家禽家畜,也要交“畜养税”。
在他如此残暴的搜刮之下,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许多家庭由于交不起税而被官府抄家,变得流离失所。然而所得的钱财,王黼却大肆中饱私囊,仅有少部分上交给了宋徽宗赵佶。
江南之地尽管富裕,却难以承受两人这般的横征暴敛。短短四年时间,原本富饶繁华的江南地区,竟变得十室九空,无数百姓纷纷沦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民。
经两人这般折腾,短短四年当中,盘踞于江南之地的摩尼教迅速壮大。原本仅有万余的教徒,在收归了众多流民后,壮大到了十几万人。
起初,作为摩尼教主事人的方腊心中颇为欣喜。因为摩尼教的教徒数量与日俱增,这本是壮大教派的好事。
但摩尼教一直以来都是自行组织生产,以维持教众生计。然而,随着教徒数量急剧增多,即便教中努力维持,粮食储备也渐渐难以支撑。
原本,方腊计划再默默发展几年,积攒足够的力量后,才举事反叛朝廷。可如今的形势已然十分严峻,教中即将面临缺粮困境,倘若再不采取行动,众多教众恐怕都要被饿死,事已至此,实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于是,方腊果断率众在息坑与官军展开激战,一举歼灭了2000名官军。
紧接着,他带领众人乘胜攻打了清溪县,在当地百姓中广泛宣传,很多人响应加入,队伍愈发壮大,随后又分兵向着两浙路各州府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杭州。
王黼坐镇杭州,当听闻两浙路百姓叛乱的消息时,顿时怒不可遏。他一方面火急火燎地着手组织官兵,企图将叛乱迅速剿灭;另一方面,因内心惧怕宋徽宗赵佶降罪责罚,便选择将此事隐瞒不报,妄图将事态平息于无形。
但因两浙路的官军长期懈怠,许久都未曾进行操练,士兵们平日里散漫惯了,毫无纪律性可言,战斗力近乎为零。在面对奋起反抗的百姓以及谋划已久的摩尼教时,这些官军毫无招架之力,被打得节节败退。
这场叛乱引发的战火,如同燎原之势,不仅在两浙路迅速蔓延,还逐渐烧到了两淮之地。两淮转运使猛然发现,自家地界竟遭到来自两浙路的流民攻击,顿时大惊失色。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丝毫不敢耽搁,急忙快马上奏,将此事告知了宋徽宗赵佶 。
待赵佶收到两淮转运使的奏报之时,两浙路境内的大部分州府已被摩尼教率众攻克。唯有杭州这座大城尚在朝廷掌控之中。
朝堂之上的曾布对朱勔和王黼两人在江南的行径已然知晓,曾多次向宋徽宗赵佶进谏,请求将二人召回。
然而宋徽宗赵佶沉迷于修道,修建宫邸以及购置珍贵药材耗费了大量钱财,而朱勔和王黼两人每年从江南进贡给自己的财富数额巨大,所以,宋徽宗赵佶对曾布的谏言充耳不闻,反而斥责他多管闲事,扰乱朝堂视听。
曾布抬眸望着朝堂中诸多大臣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作为宰相的他只得无奈开口道:“官家,于今之计,应当尽快召回朱勔、王黼二人,并派遣得力将领率军平叛,以平息江南暴动,不然江南之地将会愈发糜烂不堪。”
帝座上的赵佶听闻要召回朱勔、王黼二人,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若没这二人在江南之地为自己敛财,他的内库根本无力支撑。届时必然会影响自身修道长生之事。
他脸色阴沉地望着曾布,沉声道:“曾相,朱勔、王黼二人乃是朕派往江南监察百官之臣,如今江南发生暴动,他们更应坚守其位,怎可轻易召回?”
他朝着文臣行列里的韩忠彦、蔡京、赵挺之等大臣望去,沉声问道:“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何高见?”
蔡京闻言,心中一动,这朱勔、王黼二人乃是他的党羽,两人在江南之地的所作所为,蔡京早有耳闻,但两人为了稳固自身地位,每年都会给蔡京大量钱财,蔡京也在朝堂上对两人多有维护。
倘若朱勔和王黼二人被召回治罪,那自己便会失去两个盟友。想到这里,蔡京当即拱手向赵佶说道:“禀官家,微臣有一法子能够迅速平复江南的暴乱。”
赵佶神色一亮,说道:“蔡爱卿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蔡京向前一步,脸上掠过一抹阴鸷,向宋徽宗低声进言:“官家,江南暴民闹事,实属大逆不道之举。依微臣之见,可在江南各郡县张贴告示,宣称只要有人能献上暴民首级,便可按照人头领取赏赐,不分亲疏。这般操作,暴民内部必然人心惶惶,相互猜疑,甚至自相残杀。”
“与此同时,选派能干的将领率领军队,将那些疑似暴民聚集的村落重重包围,无论男女老幼,全部当作暴民同党处置。如此一来,既能凭借血腥手段威慑四方,又能迅速瓦解乱党的根基,使江南之乱得以迅速平息。”
微微停顿,蔡京接着说道:“官家可将朱勔、王黼二人暂且留在江南之地。此二人久居江南,定然对江南各方势力极为熟悉。借助他们之力协助朝廷平息暴乱,待事后再行处置,亦可保朝廷威望无损。”
蔡京此言一出,曾布、韩忠彦、赵挺之、苏辙等大臣当即纷纷拱手向宋徽宗进言:“官家,蔡大人此计万万不可施行,倘若依照蔡大人这般做法,那江南之地必定会血流成河,我大宋子民将十室九空啊。”
赵佶端坐在帝座之上,听闻蔡京献上的计策能迅速平定江南暴乱,正欲开口应允,谁知目光扫过朝堂,见一众大臣纷纷面露反对之色,顿时脸色一沉。在他心中,修道以求长生才是头等大事,至于治下的子民,他向来没怎么放在心上。
身为皇帝,赵佶自认为深谙为帝之道。在他看来,天下百姓就如同韭菜一般,即便割去一茬,过些时日仍会慢慢长出来,根本不用担心会断绝。却没料到,此刻竟遭到众臣反对。
赵佶的目光冷冷扫过曾布、韩忠彦、赵挺之等人,心中恨意翻涌,这些人平日里就常与自己的想法相悖,眼下更是公然反对他认同的计策。
这些大臣们,表面上义正言辞地反对此计,实则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想在后世留下骂名。其实天下百姓,对于这些身处朝堂高位之人而言,已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待割的刍狗罢了。他们在乎的并非百姓的死活,而是自身的清誉与权势的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