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元年十二月,寒冬的冷风无情地吹过宫廷的每一个角落,唐高宗李治在病痛的折磨中与世长辞,给大唐王朝留下了一片悲痛和迷茫。随着李治的离去,他的儿子李显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登上了皇位,肩负起治理这个庞大帝国的重任。
新帝登基的那一天,阳光努力地洒在宫廷的金瓦红墙上,试图带来一丝温暖,却终究未能驱散那沉重而凝重的气氛。
满朝文武身着庄重的朝服,整齐地排列在朝堂之上,他们的目光中交织着期待与忧虑,满心希望新帝能带来全新的气象,引领大唐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次年元月,宫廷内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氛围。李显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朝堂之上,他的脸上既有初登皇位的紧张,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朕今日册封韦氏为皇后,望其辅佐朕,管理后宫,共保大唐安宁。”李显的声音在朝堂中回荡。
韦氏身着凤袍,头戴金冠,在宫女的簇拥下缓缓走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骄傲,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臣妾谢陛下隆恩,定当尽心尽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韦氏行礼说道。
李显微笑着看着韦氏,眼中满是温柔和信任。
仪式结束后,韦氏回到了后宫。她坐在梳妆台旁,宫女们忙碌地为她整理妆容。
“娘娘,如今您已贵为皇后,可要好好把握这难得的机会。”贴身宫女小翠说道。
韦氏微微点头,说道:“我自然明白,这后宫之事繁杂,我需得树立权威,才能管理得井井有条。”
小翠附和道:“娘娘聪慧过人,定能做得很好。”
韦氏说道:“小翠,你去将各宫的嫔妃都召集过来,我有话要说。”
不一会儿,各宫的嫔妃们都来到了韦氏的宫殿。
韦氏端坐在正位上,目光扫过众人,说道:“姐妹们,本宫如今有幸被册封为皇后,日后这后宫之事,还需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宫廷的安宁和秩序。”
一位嫔妃说道:“皇后娘娘,我们定会听从您的吩咐。”
韦氏接着说:“本宫知道,大家都希望在这宫中过上安稳的日子。只要你们守规矩,本宫自会善待大家。”
另一位嫔妃说道:“多谢皇后娘娘。”
韦氏又道:“不过,若有谁胆敢违反宫规,本宫也绝不姑息。”
众人齐声说道:“谨遵皇后娘娘教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韦氏开始积极参与后宫事务。
一天,韦氏在查看后宫的账目时,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账目怎么如此混乱?”韦氏皱起眉头说道。
负责账目的太监吓得连忙跪地:“皇后娘娘饶命,小的一时疏忽。”
韦氏严厉地说道:“疏忽?这后宫的开支可不能有半点差错,你自己去领罚吧。”
太监连连磕头:“谢皇后娘娘开恩。”
韦氏对身边的宫女说道:“以后这些账目都要仔细核对,不可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宫女应道:“是,娘娘。”
又有一次,两位宫女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争吵。
韦氏听到消息后,立刻赶到现场。
“在宫中争吵成何体统?”韦氏呵斥道。
两位宫女吓得赶紧跪地认错:“皇后娘娘,我们知错了。”
韦氏说道:“念你们是初犯,这次就饶了你们,若有下次,定不轻饶。”
就这样,韦氏通过一系列的举措,逐渐树立起了自己在后宫的权威地位。
晚上,李显来到韦氏的寝宫。
李显说道:“皇后,这几日你管理后宫辛苦了。”
韦氏微笑着说:“为陛下分忧,是臣妾的本分。”
李显握住韦氏的手:“有你在,朕很放心。”
韦氏靠在李显的怀里:“陛下,臣妾定当不辱使命,让后宫和睦,为陛下营造一个安稳的后方。”
李显感慨道:“朕初登皇位,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这后宫之事,就全靠你了。”
韦氏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妾定当尽心尽力。”
然而,李显的性格懦弱,缺乏主见,这在他初登皇位时便毫无保留地展露无遗。
在一次早朝时,李显紧张地坐在龙椅上,神色慌乱,目光游离不定。
大臣们纷纷怀着急切的心情上奏各种事务,殷切地等待着新帝的英明决策。
大臣林渊率先拱手说道:“陛下,如今南方水灾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急需朝廷拨款赈灾,拯救黎民于水火。”
李显皱起眉头,满脸的不知所措,支支吾吾地说道:“这……这该如何是好?朕……朕一时也没个主意。”
另一位大臣苏启紧接着上前说道:“陛下,边疆战事吃紧,军费开支日益庞大,士兵们浴血奋战,还望陛下定夺增拨军饷之事,以保边疆安稳。”
李显愈发慌乱,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冒出,声音颤抖着说道:“这……朕……朕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此事太过重大,朕……”
这时,武媚娘从后殿威严地走了出来,她的目光坚定而镇定,气场强大。
武媚娘果断说道:“此事应当速速拨款赈灾,以安民心。至于军饷,需从长计议,先查明军费的具体用途,再做定夺。”
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齐声说道:“天后英明,臣等谨遵天后之意。”
李显赶忙附和道:“那就依母后所言。”
此后,这样的场景屡屡发生。
在一次关于改革税制的激烈讨论中,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大臣林渊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现行税制弊端众多,百姓苦不堪言,应当加以改革,减轻百姓负担,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大臣苏启立刻反驳道:“改革税制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谨慎行事,不可贸然行动,否则恐生乱子。”
李显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焦急地说道:“这……这让朕如何抉择?朕实在难以定夺啊。”
武媚娘再次出面,沉稳地说道:“税制改革乃是国之大事,需综合考量各方因素。先派遣官员深入调查,再做商议,切不可仓促行事。”
李显连忙应道:“是,母后说得对,就依母后的意思办。”
渐渐地,朝廷大权实际上落入了武媚娘的手中。
有一天,李显在御花园中散心,身边的太监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如今朝廷之事皆由天后决断,陛下您难道就甘心如此?”
李显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朕也想有所作为,可朕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些繁杂的事务,母后经验丰富,手段高明,由她决断或许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太监急切地说道:“陛下,您才是大唐的天子,应当树立权威啊。若是一直这样下去,只怕群臣的心会渐渐远离陛下。”
李显无奈地摇摇头,说道:“朕知道你的意思,但朕实在力不从心。朕也想一展抱负,可每次面对那些难题,朕都觉得头脑混乱,不知从何下手。”
在后宫中,李显的皇后韦氏也忧心忡忡地对他说道:“陛下,您不能总是依赖天后,应当自己拿主意,否则这皇位怎能坐得安稳?”
李显生气地说道:“你懂什么?母后的能力远在朕之上,朕若贸然行事,只怕会惹出更大的乱子,到时候局面更加难以收拾。”
韦氏着急地说道:“陛下,您这样下去,如何让群臣信服?其他皇子也会对皇位虎视眈眈,您难道就不怕吗?”
李显沉默不语,双眉紧锁,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而武媚娘在自己的宫中,与心腹大臣秘密地商议着朝政。
大臣赵雍忧虑地说道:“天后,陛下如此依赖您,长久下去恐怕不是好事。朝中难免会有非议,说您把持朝政。”
武媚娘目光坚定地说道:“李显性格懦弱,难当大任。但大唐的江山不能乱,本宫必须掌控大局。只要是为了大唐的稳定和繁荣,些许非议又算得了什么。”
大臣赵雍点头道:“天后英明,只是还需想办法让陛下成长起来,独当一面,否则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武媚娘沉思片刻,说道:“此事急不得,先稳住局势再说。如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
就这样,李显在皇位上,虽有名却无实,大唐的未来依旧充满了变数和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