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您曾经是一名军官?”李向阳,见老人与那年轻军官,有些相似,就问道。
老人低头沉思,神情落寞有些伤感,道:“过去了,不想想起那个年代了。”
李向阳和陈和顺对视一眼,心中满是疑惑。
但看到老人那痛苦的表情,也不好再追问下去。
一时间,气氛变得有些压抑。
良久,老人缓缓抬起头,目光望向远方,像是穿过岁月看到了往昔。
“那时候,我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我却无能为力。战争胜利了,可我心里的创伤永远也好不了。”老人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李向阳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安慰道:“大爷,您别伤心了,您的战友们肯定希望您好好活着。”
老人微微点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这时,陈和顺灵机一动,转换话题说道:“大爷,现在的生活也很美好呀,咱们这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了。”
老人听后,眼中渐渐有了光彩,开始跟两人聊起如今城市中的新鲜事,之前的悲伤情绪慢慢消散,三人愉快地交谈起来。
老人的儿子及妻子去澳洲定居了,老人不舍离开故乡,独居了五年了。
如今,年事己老了,行动不便了,才要卖掉房子,去与妻儿团聚。
陈和顺本想再砍些价位,但是,见到老人曾经为华夏而战的军人,便改变了初衷了。
“咦。”李向阳被墙上的一把剑吸引了。
从那把剑发了青红色的宝光,肯定不寻常,一定是宝物。
从外表来看,此剑好像是倭人使用的。
唐朝的刀非常锋利,在冷兵器时代,冠于之最!
唐刀身形修长,线条流畅,刀身泛着冷冽的光泽,似在诉说着大唐的雄浑气魄。
它的刃口锋利无比,仿佛能轻易撕裂时空的界限,见证过金戈铁马的战场,沾染过无数敌人的鲜血。
刀柄处精心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那是大唐匠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握持之间尽显稳重与霸气。
倭剑同样身姿挺拔,剑身微微弯曲,有一种别样的优雅。
其剑身纹理细腻,宛如隐藏着神秘的力量。
剑鞘装饰简约而不失格调,透露着东瀛独特的内敛气质。
它曾在岛国的土地上,于武士手中挥舞,承载着武士道的精神与荣耀。
仔细端详,会发现二者都注重刃的打造,力求极致锋利;在剑柄与剑鞘的设计上,虽风格不同,但都有着对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追求。
它们相似却又不同,唐刀是大唐盛世的豪迈象征,倭剑则是东瀛文化的独特体现,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隔空对话,各自闪耀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芒。
经过一番考量,己确定了,挂墙上的是一把倭刀了。
于是,李向阳对老人问道:“大爷,这把刀?”
“哦哦,那是我当初战场上,杀了一名倭军官邀获的。”老人轻描淡写,讲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事。
可是,他的眼角却闪着泪花,可见,当时多么惨烈的场面。
李向阳心生了对这些默默无闻,曾经对抗战做出贡献的老兵,一种崇高的敬意了。
“大爷,我很喜欢这把刀,能卖给我吗?”李向阳开门见山问道。
“刀,小伙子想买刀?这,唉,反正我也带不上飞机,算了,它归你了,你与它有缘分!”老人感慨道。
“十万港币,大爷可行?”叶子贤,轻声问道。
“不用,送你我是,虽然它陪我大半辈子了,但是,它属于异类之物,并不是老祖宗留下的宝物,所以……”老人明白,这刀是倭刀,只是历史性见证。
李向阳坚决给钱,给老人转了十万港币,己经捡漏了,给钱心安点。
老人虽然推脱,在李向阳的坚持下,才收了钱。
李向阳上前,拿下那把剑。
拔开一截,露出了丝丝凉意,寒光逼人,让李向阳的毛孔竖起来!!
好可怕的杀气!!!
在手柄把处,刻有铭记《村正》
当李向阳看到这两字时,头脑中弹出了曾经看过新闻:
村正妖刀
正作为刀工的姓名正式登场是在室町中期,直到江户时期才有了“邪剑”、“妖刀”的称号。
村正之所以被称为“妖刀”,是由于德川家康禁刀所致。
首先,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与织田家作战的时候,被自己的家臣用千子村正一刀从右肩一直劈到左腹,肚破肠流,死状极惨。
接着,德川家康的父亲松平宏忠被近臣用刀斩伤了大腿,用的也是村正。
后来,德川家康的嫡男信康被织田信长疑心和武田家勾通而切腹自杀,用的又是村正!
再后来,关原合战中轮到德川家康自己被村正的枪斩伤了手指。
所以家康对村正极其痛恨,斥之为“不吉”的象征,下令废止村正,不许使用,持刀者都被处极刑。
李向阳曾经看过报导,所以,对这把刀有些耳闻。
这把刀,对国人没有用处,因为,此剑非剑,前端弯曲,似刀非刀,却是象从唐刀演变的怪物。
李向阳想,德川家族应该有兴趣吧,到时候……
想想都好笑。
陈和顺也与大爷谈好了价格了。
约定下午去办了房产过继手续。
告别了老人家,李向阳下楼梯时,把刀收入了空间。
等出了大楼时,陈和顺一脸惊讶,看了双手空空的李向阳,一时间,大吃一惊了。
这什么手段?
好在陈和顺知道李向阳的身份,知道那是特别的人。
“走吧,快带我去看洋楼?”见陈和顺的表情包,李向阳微笑地催促。
“嘿嘿,保密!!”陈和顺也笑了。
俩人坐上了车,又开了差不多一千米,就看见了那幢洋楼,还有一座老教堂。
李向阳看向了洋楼,门前有院子,用铁栏围着,大铁门也血迹斑斑。
外表虽旧,倒也有人打理,院里花园,假山,小菜园子安排妥当,光看院子,就知道此主人非常人也。
俩人来到大门前,按下门铃声。
不一会儿,便有一个洋人走出来了。
“哈啰,詹先生好!!”陈和顺打了招呼。
“嗨,密斯陈,欢迎来坐客!!”洋人也堆满笑容,打开了大门。
经过介绍,才知道了洋人身份。
这幢洋楼是上世纪所建造,詹姆斯家族的产业。
这个詹姆斯凯奇,是名法官,在港岛也混得不错了,无奈,随着社会改革,这些洋法官越来越不受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