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雄离开皇宫没多久,李雄当面向李隆基要兵的请求很快传遍了长安,对于李雄要兵的事情,有人不置可否,有人则是认为李雄不知天高地厚此事李雄办的太过冒进。
李雄自己本身却不急,他知道此事只需要自己起个头,其他各大世家勋贵们,便会将他把此事给办妥。
而且此时各大世家还要欠李雄一个人情,毕竟明眼人都知道李雄要这些兵是干什么用的。
毕竟现在安西军,本来就将多兵少,各种职位都被占的死死的,根本就没有这些勋贵子弟的上升空间,唯一的办法便是将蛋糕做大扩充兵力,等到这些人通过各种手段立下功劳后,便可以把利的晋升。
就在李雄等待结果的时候,各大世家明白人便不得不行动起来,此事完全可以说是李雄的一个阳谋,不怕这些世家大族不上钩。
而李雄此刻却在高仙芝府内悠闲的喝着茶。
高仙芝此刻看着坐在自己面前悠闲喝着茶的李雄,不得不感叹李雄,在官场上进步之快,刚来长安时,李雄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政治上的小白,犹如一个愣头青一般,什么也不懂。
没想到半年时间不到,李雄的进步如此之快,很快,便将官场上的这些潜规则应用的如此熟练。
但是高仙芝还是决定点拨一下李雄。“此次你直接找圣上要求增兵,太过于莽撞,会让人抓住你的把柄,对你以后的仕途会有一定的影响。”
李雄却满不在乎的开口道:“将军可知我的年龄。”
高仙芝笑着说道:“我手下的所有将领我都知道,你刚刚二十七岁问这干什么?”
“是啊将军,我现在刚二十七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将军的提携,再加上陛下的赏识,在不到而立之年已经做到安西副节度使的位置,有人眼红是必然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什么变故,未来几年之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末将基本不会有上升的机会,还趁着这个时机要点实实在在在的好处。
我知道,就算我不开口找圣上要兵,只需要我露出点口风,自然会帮我做这件事情,但是既然能让那些世家大族欠我的人情,我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此刻的西域局势相信将军也知道,我们一边需要压制西域各个小国,还要面对大食的反扑,就我们现在的兵力是无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再说每年从西域而来的,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我们必须要保证西域的商路统畅通,不然我们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趁着这次陛下将各家的子弟塞到安西军中,这也是一个扩大安西军的重要机会,毕竟接下来我们需要迎接的挑战还很多。”
高仙芝看着李雄分析的头头是道,也不禁的赞同道:“你考虑的的十分周全,既然如此我这个安西节度使,那就再加上最后一把火。”
很快,高仙芝当着李雄的面,一道请求朝廷征兵西域的奏折便写好,并且表示稍后便会直接上奏给大唐皇帝李隆基。
毕竟作为安西节度使,是有权利直接上奏给大唐皇帝,并不需要通过兵部层层转递,这样在速度上无疑快了很多。
在高府用完饭后,李雄看着长安城繁华的夜景,看着此刻纸醉金迷的长安城,李雄的身心却始终无法融入这个繁华的大唐。
眼前的纸醉金迷,将在不久的将来毁于一旦,安史之乱的爆发,让这个后世充满无限遐想的大唐陷入了几十年的动荡,就此退出了顶级帝国的系列,并让大唐从此一蹶不振。
眼前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成为史书上那一笔笔不可磨灭的传奇。
此刻,李雄已下定决心,既然老天让自己穿越到这繁华的大唐,那就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尽量让这大唐的繁华不再成为历史。
在接下来等待的几天,李雄收到了许多的邀请,但是都被李雄一给婉拒了,李雄明白,这是长安城这些即将被发配到自己手下的纨绔子弟家族发出的善意。
但是人情这个东西,既然要让对方欠了,怎么可能让对方付出一点点利益便能让轻松还清。
最起码这些人情,要用在更加关键的时刻,说不定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李雄在这几天的等待中,并没有收到什么准确的消息,但是李雄知道背后的博弈,从自己要求李隆基增兵西域的时候,便已经开始了。
直到半个月后,宫中传出消息,让自己参加大朝会,李雄明白背后的博弈,应该是告一段落了,至于自己能要到多少兵马?这就要看李隆基和长安城这些勋贵家族的各自手段了。
大朝会开始的当天,李雄穿着符合自己身份的朝服,这还是头天晚上皇宫里面送出来的,没想到却十分的合身。
李雄早早的来到宫门外,等待着大朝会的开始,李雄打量着周边的朝廷大员们。
有的人点头示意,有的人则是一脸冷漠,甚至有的人一脸的嫌弃和嫉妒,甚至有微微的敌意,通过这些不足而已的表情,一种便能分辨出哪些人对自己抱有善意,哪些人则是与自己不对付。
宫门缓缓打开,李雄随着官员们鱼贯而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众人皆屏气凝神。李隆基高坐龙椅之上,眼神威严地扫视群臣。
很快,一件件足以影响大唐发展方向的事情被提出后,经过众人商议确定执行的方向和解决办法,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李雄看事情商议的差不多,却始终没有提及自己的事情,还感到奇怪。
就在这时,前方的高仙芝看准时机上前一步,恭敬行礼之后朗声道:“陛下,西域之地如今局势紧张,周边诸国虎视眈眈,若想保我大唐疆土不失,扬我大唐国威,需增兵十万。”
此言一出,朝堂下一片哗然。勋贵家族们纷纷侧目表示赞同,但有的朝臣面露不满之色。
李隆基沉思片刻道:“十万之数,并非小数目。”这时一位老臣出列说道:“陛下,西域虽重要,但国内亦需兵力拱卫,此数恐难应允。”
高仙芝早料到如此,从容答道:“陛下,微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以这十万兵稳定西域局势,愿受重罚。
且微臣已有良策应对,只需陛下恩准。”李隆基听闻微微点头,似有所动,大臣们则小声议论起来,都在猜测高仙芝究竟有何妙计,整个朝堂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