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回到临时驻地后,便没有在去管李璘的事情,毕竟自己该做的都已经做到了,至于对方亲人怨恨自己,那就由他去吧!
至于说让李雄跪在李璘坟前认错,那是不可能的,就像李雄说的一样,李璘的死虽然有自己的一定责任。
但李璘以及下属所做的事情,实在让李兄太过于恶心,虽然李雄穿越到唐朝已经快十年的时间,但依然接受不了现在贵族阶级视普通百姓如草芥的想法。
穿越之前,李雄虽然也是众多牛马中的一员,可从小接受平等教育,虽然长大以后也起到过诸多的不公平。
但依然不影响李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大唐境内,虽然李雄收敛了很多,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李雄绝不会退让。
尤其是看不惯那些自以为高高在上,不将其他人当人看待,认为自己就应该高人一等,生来就应该拥有一切之人,李雄更是深恶痛绝。
在对待大唐之外的异族,李雄可以毫不手软的将对方亡国灭种,同样在大唐境内李雄对付那些渣仔也毫不手软。
尤其是李雄努力爬到现在的位置后,除了极个别的需要认真对待,其他的在他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弟兄也知道自己的有些做法,很可能会让人十分的不满,但是李雄知道,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其他的就由他去吧!
李雄坐下后,高适也跟着走了进来。
“娘子让你从长安来此有何事情?”
“没什么事!”
“就是公主让我来看看大人这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哼!”
“跟我还玩这些花花肠子,娘子是怕我受不了李璘那些亲人的挑衅,对他们出手吧!”
“所以派你来监督我来了。”
被李雄说破,高适也并没有感觉不好意思。
“还是瞒不过大人。”
正如李雄所意料的那样,当万春公主得知,李隆基让李雄主持自己兄长的丧事的时候。
万春公主怕李雄,受不了那些人的刺激做出过激的行为,毕竟身为公主的她,可是十分清楚这里面的门道的。
如果李雄真的最后忍不住大闹李璘的丧事,绝对会有人拿此事大做文章。
主要是李雄现在太得宠了,再加上郑国渠的事情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
许多的大家氏族就是出生于关中,要是没有这些人在背后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郑国渠也不至于变成现在这番模样。
而李隆基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将李雄派来督察郑国渠修缮的所有事情。
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李雄,在得知自己的儿子也参与到其中的时候,甚至不惜废了对方的皇位,来警告那些添乱的人。
只是没想到对方如此的不堪,再遭受一番打击后居然投河自尽了,尽管如此,李隆基也没有召回李雄。
可见,李隆基修缮郑国渠的决心,不然任凭李雄杀伐果断,接下来遇到的糟心事情绝对不会少。
“就那些蝇蝇狗狗之辈,我李雄还不看在眼中,就凭他们还想挑衅我,我不将他们全部铲除,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我在这郑国渠前前后后跑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可不是白跑的。
凭我自己收集到的证据,以及皇城司送来的情报,就足够将他们全部灭门。
之所以没有将他们全部处理掉,也是看在他们只是为非并为作歹的份上,要不然你以为他们能逃得出我的手掌心?
“还得是大人,来之前就跟公主说过,让公主不必担心,以大人的为人怎么可能会莽撞行事。
但是公主还是担心大人,所以我便从长安城来了。”
“妇人之见。”
“不过你来了也能帮我盯着点,也是件好事,毕竟整个郑国渠全线动工,大的问题我已经全部解决,但总有人不信邪。
我也分身乏力,而朝廷派来的官员我又信不过他们,确实是需要有人来帮我分担点压力。”
“再说了,现在郑国渠的修缮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算是朝廷与地方的一次博弈。
并且上上下下都在盯着郑国渠,只要干出一定的成绩,就能进入大众的视野,正所谓站在风口之上,是一头猪都能飞起来。
随着李璘的投河自尽,郑国渠的修缮已经成为了另外一个风口,只是现在许多人还看不清楚其中的关键。
在其他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你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这次机会,先干出成绩再说。”
“属下明白!”
随后,李雄开口问道:“最近长安城可有发生什么其他的事情。”
毕竟李雄被李隆基打发来郑国渠已经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对长安城的事情知道的不是很多。
“长安城还是一如既往,最近一段时间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李璘投河自尽。”
说完后还意味深长的看了李雄一眼。
“不过要说大事,还是有几件。”
“其一便是,首批轮换的陇南、河西、朔方,三地的兵马已经调整到位。
而且安思顺也已经回到长安,现在被圣上任命为礼部侍郎兼光禄大夫。”
“第二件事,便是现任剑南节度使严武在接任以后,与之前代理剑南节度使的崔光远不和。
根据小道消息称,崔光远认为严武占了自己的位置,在诸多事情之上摆老资格为难严武。
但是这一件事情不知道为什么传到了圣上的耳中。
圣上为了剑南的稳定,已经下令调崔光远到长安任职长安府尹,我来的时候圣旨已经下达。”
“第三件事便是樱花国现任王子据说已经到达大唐,正在朝着长安方向而来。”
“樱花国派人前来这并不出乎我的意料,算算时间,对方也应该到了,不然下一步,就是要讨伐樱花国了。
而这样的结局,对方是承受不起的,所以根据我们的要求去办,便是对方最好的选择。”
“还是大人料事如神,达夫佩服!”
“行了,少在这里高戴高帽子。”
说完后,李雄朝着站在远处的铁柱招了招手。
“铁柱我就留给你了,剩下的事情就看你的了。”
“好的大人,达夫必定不是大人所托。”
高适看着李雄起身,准备向外走去,还以为李雄要去查看郑国渠,随后问道:“大人,准备去哪里?”
“我也好准备准备。”
“不用、不用!”
“你们好好留在这里办事,我就回长安了。”
说完后,在高适惊愕的眼神中,李雄潇洒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