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侯府的势力过大,皇帝心中渐渐产生了疑心。
尽管萧凌和苏锦绣一次次成功化解危机,为朝廷立下赫赫功劳,但侯府日益壮大的势力还是让皇帝的内心无法平静。
“侯府如今在朝野中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是否会对朕的皇位构成威胁?”皇帝在深夜的御书房中暗自思忖。
朝堂之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趁机煽风点火。
“陛下,萧凌战功卓着,侯府门庭若市,其势力不可小觑啊。”
“臣听闻侯府私下结交众多官员,恐怕其心难测。”
这些言语如同一颗颗种子,在皇帝心中生根发芽,疑心愈发浓重。
而在后宫,嫔妃们也在皇帝耳边吹风。
“陛下,如今侯府荣耀过盛,臣妾担心……”
皇帝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萧凌,对侯府的赏赐也逐渐减少。
萧凌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态度的变化。
“看来陛下对侯府起了疑心。”
苏锦绣忧心忡忡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我们必须想办法消除陛下的疑虑。”
萧凌决定主动向皇帝表明忠心。
“陛下,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然而,皇帝只是淡淡地回应:“朕知道了。”
萧凌深知,简单的言语已难以消除皇帝的疑心。
与此同时,敌人抓住皇帝的疑心,进一步策划阴谋。
他们伪造了侯府与敌国往来的信件,悄悄呈给皇帝。
“陛下请看,这是侯府通敌的证据。”
皇帝看到信件,勃然大怒。
“萧凌竟敢背叛朕!”
萧凌和苏锦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侯府的亲信和支持者们也开始人心惶惶。
“侯府这次恐怕凶多吉少。”
苏锦绣和萧凌通过一系列行动,消除了皇帝的疑虑。
面对皇帝的猜疑,苏锦绣和萧凌深知必须采取果断而明智的行动,才能挽回局面。
首先,苏锦绣利用自己在宫廷中的人脉,悄悄收集那些诬陷侯府的大臣们的把柄。她精心策划,将这些把柄巧妙地透露给皇帝身边的亲信,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为侯府说话。
“陛下,此事或许另有隐情,那些弹劾侯府的大臣们自身也并非清白无瑕。”
萧凌则主动向皇帝请缨,愿意将侯府的事务交由皇帝指派的官员审查,以证清白。
“陛下,臣问心无愧,愿接受彻查。”
皇帝见萧凌如此坦荡,心中的疑虑稍有减轻。
与此同时,苏锦绣和萧凌开始在民间施粥布善,救助贫困百姓,以彰显侯府的仁心。百姓们对侯府的善举赞不绝口,纷纷为侯府求情。
“侯府一心为民,定不会有二心。”
而在朝廷中,萧凌在处理政务时更加谨慎小心,尽心尽力为皇帝排忧解难。
一次,边境突发战事,萧凌毫不犹豫地率领军队出征,迅速平定了战乱。
“陛下,臣幸不辱命。”
皇帝终于被萧凌的忠诚和能力所打动。
“看来,是朕多心了。”
然而,那些企图陷害侯府的敌人并未善罢甘休。
他们再次散布谣言,说萧凌的战功是虚报的,侯府的善举是为了收买人心。
皇帝听闻这些谣言,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难道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阴谋?”
苏锦绣和萧凌陷入了新的困境。
为了彻底消除皇帝的疑虑,苏锦绣决定冒险入宫,面见皇帝。
“陛下,臣妾愿以性命担保,侯府对陛下忠心耿耿。”
皇帝看着苏锦绣坚定的眼神,心中再次动摇。
就在这时,萧凌抓到了敌人散布谣言的证据,并将其呈给皇帝。
皇帝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萧凌和苏锦绣的一片忠心。
“是朕错怪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