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动员令发布仅仅三天,星城市仿佛从一座沉稳有序的政务城市,骤然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市里几乎每天都有变化,每天都有动作,每天都有风声。
干部体系的神经,彻底被拧紧了。
——每周一数据排名;
——每周五进展通报;
——招商成果月度评比;
——重大项目动态滚动公示。
所有部门、所有区县、所有园区,每一条神经都被钉死在一件事上:
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推进。
星城市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发出沉闷而炽热的轰鸣。
这一次,没有任何人能够置身事外。
高新区。
招商局局长王震,连夜带队赶往长三角。
他们盯上了一家正在考虑南方建厂的动力电池企业——海纳能源。
在动员令发布之前,海纳能源曾经与江浙地区有过初步接触,但因为土地政策和配套要求未达成一致,一直犹豫不决。
王震亲自带着星城市委、市政府的最新招商政策文件,
硬是连续三天三夜蹲守在企业总部门口,每天半夜准备资料,每天清晨递交补充方案。
第三天晚上,企业老板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提出考虑实地考察星城。
王震第一时间电话请示高新区书记,再由高新区书记直接向市里汇报。
陈启明市长亲自批示:“立即安排专人对接,确保无缝衔接。”
王震这才松了口气,瘫坐在车上,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但他的眼睛,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一次,只要把海纳能源拿下,高新区的产业链将直接打通动力电池板块,
未来至少可以带动上下游十家配套企业进驻!
南新区。
刚刚被集体调整的旧班子人马黯然离场,新班子火线上任。
新任管委会主任李翔,年轻、果敢,上任第一天就召开全体干部誓师大会。
他拍着桌子,目光如炬:
“要么拼出一条血路,要么卷铺盖走人!没有第三条路!”
他自己亲自带队,直接奔赴深圳、广州,
瞄准的是正在寻求中部设厂机会的几家电驱动系统企业。
经开区。
经开区则采取“以商招商”的模式,
动员现有落地企业帮忙牵线,针对产业链上游的电控、下游的智能零部件企业发力。
经开区书记谭国军,带着招商小组,连夜赶往北京。
为了抢时间,甚至租用商务包机,一天跑四家企业,
晚上就在车上开碰头会,连着四天没有回家。
整个星城市,所有真正想搏一把的人,
都在倾尽全力,用生命在冲刺!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这样的高强度节奏。
在市招商局,一些原本习惯了舒适节奏的中层干部,
已经明显跟不上节奏,甚至出现了情绪松动、消极怠工的现象。
李一凡早有准备。
市委组织部、指挥部监察组、巡察组联动,每天随机抽查招商进展,每周交叉复核成果。
凡是发现作假、虚报、怠工者,
一律公开点名通报,一律就地调整岗位。
很快,第一批干部调整名单公布:
?\t市招商局副局长江海峰,因招商推进严重滞后,调整为市档案馆副馆长(非领导职务);
?\t经开区招商一组组长杨文涛,因弄虚作假,被降级处理,调离招商系统;
?\t南新区招商小组成员王莉,因连续两次考核排名末位,劝退处理。
三张名单,如同三记响亮耳光,狠狠打在了整个系统的脸上。
所有人终于彻底明白:
——这不是走过场!
——这是真刀真枪!
就在全市招商大潮涌动的时候,
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签约大战,在星城市正式打响。
高新区、经开区、南新区、北工业园,
几乎同时锁定了一家全国排名前十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科锐动力。
这家公司计划在中部地区设立一座总投资20亿元的新工厂,
预计年产值30亿以上,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10家以上。
一旦拿下,不仅是项目本身,更象征着新能源产业链地位的提升。
为了抢下科锐动力,
四大园区展开了几乎惨烈的竞争:
?\t高新区承诺最优惠土地价格,
?\t经开区拿出了最佳厂房条件,
?\t南新区提出了一揽子政策补贴计划,
?\t北工业园则祭出了最快审批通道和现金奖励方案。
甚至,有园区干部直接住进了科锐动力总部附近的酒店,24小时待命,只为第一时间回应对方需求。
但最终,科锐动力选择了高新区。
原因很简单:
?\t高新区不仅给出了全市最优的政策条件;
?\t更重要的是,高新区书记亲自带队招商,
?\t市长陈启明专门打了协调电话,
?\t指挥部的专班全程护航、审批绿色通道,不走一个多余流程。
项目最终成功签约落户高新区!
星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
正式插下了第一面具有全国标志性意义的旗帜!
签约仪式上,
李一凡亲自出席,见证整个过程。
在签约台下,李一凡站在最前排,微微眯起眼睛。
他心中清楚:
这一面旗帜,不仅是高新区的胜利,
更是全市干部体系实战能力的一次初步筛选。
能跑、能抢、能成事的人,
将在这场新能源之战中脱颖而出,步步高升。
而不能跑、不能抢、不能成事的人,
注定将在这场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这,就是新时代星城市干部生态的重塑!
星城竞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