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董卓开怀大笑的模样,李渊眸光闪烁,心中暗暗思考,李元霸成为董卓的义子后,能给他们李家带来什么好处。
如今,大汉距离覆亡,不过在旦夕之间。
一旦刘宏死亡,天下必然崩坏,他李家也需要乘势而起。
董卓膝下无子,若是让李元霸成为董卓的义子,有这么一层身份在,对他李家日后有莫大的好处。
他们可以借助董卓的势力,快速发展李家。
若是董卓能够代汉自立,那便更好不过了,届时他们李家无论是跟随董卓,还是寻机自立,都有极大的好处。
想到这里,李渊满脸欣喜:“元霸,主公如此看重于你,还不速速拜见义父?多谢主公看重,属下这便让人去准备认子宴!”
“哈哈,好说好说,日后咱们便是一家人了!”
董卓闻言,哈哈大笑,拍了拍李渊的肩膀,一张肥脸上,满是喜悦之色。
一旁的李世民同样如此,在并州看到刘曜高高在上的模样,他心中便升起一丝野心。
如今,借助董卓这股东风,李家将能快速崛起,如此他距离刘曜也再进一步。
只是,李渊和李世民没有未卜先知之能,也不知道他们日后知晓董卓在洛阳办的那些混账事后,会作何感想。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在李家如火如荼举办认子宴时,长安,牛辅军营。
贾诩远远看着洁白如雪的白纸和那本薄薄的书籍,眼中浮现一抹激动。
他虽然是个完美利己主义者,可同样的,他也是一个读书人。
想起年轻时,求学之路的艰难险阻,贾诩眼中浮现一抹恍惚之色。
长身而起,缓步将白纸和书籍捡起,看了眼识趣退到营帐边的毛骧,贾诩不再多言,摸了摸白纸,其后小心翼翼的看着薄书上的内容。
然而,这薄书的字体,却再次让贾诩心头一惊,这些字体,无论大小,笔画,都是一模一样的标准字体,这是什么情况?
纵然是书法大家,他也不能保证,每个字体,大小一样吧?
可这本书却做到了。
难道........
“此书乃是用某种模具印刷上去的?”
除却人为,贾诩只能想到这种可能,当即双眼震惊的看着毛骧。
若真如他所猜测的一般 ,靠着这纸张,和不知名的印刷术,在不久的将来,并州将会出现海量书籍。
曾经的孤本,不再是孤本,曾经那些圣人学说,将能得以流传百世。
此乃一柄双刃剑。
一旦被世家之人知晓,届时天下必然震动,世家会联合抵制书籍的出现。
可现在一点风声都没露出,若非毛骧给他看这东西,他都丝毫不知道天下居然不知不觉现世了这么一种东西。
“不错,不仅如此,这纸张,被主公称为汉纸,汉纸相比于蔡伦纸,不仅成本低十倍,而且更易书写,纸不透墨,可以完美的供并州学子学习之用!”
“同时,主公意图复辟百家,广开言路,使得天下百姓不再愚昧,人人有书读,只要凭借自己的努力,便能改变自身,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秩序!”
毛骧闻言,淡笑道。
“复辟百家,广开言路,好大的野心,这是准备绽放圣人时代的荣光,让各家学说彼此竞争,共同进步么?使得天下百姓不在愚昧,他从哪来的这么大魄力?居然胆敢开启民智,若民智一开,他纵然取得天下,可他能保证他的后代人人英明么?”
“至于公平的世界,呵呵,若说前面两者,还有可能办到,可公平的世界,这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吧?这世道,何来公平?”
“天子,高坐庙堂,每日山珍海味,而百姓,只能艰难求生,此乃公平么?纵然他广开民智,可天下有才之人,何其之多?他们无一例外,全部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便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出身!”
贾诩眼中惊叹之余,也是浮现一抹讥讽之色。
“主公曾言,天下永远不是一家一国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千古一帝秦始皇,愤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建立大一统皇朝,始称皇帝!”
“秦之二世,骄奢淫逸,志大才疏,宠幸奸佞,加上六国贵族小动作不断,致使天下烽烟四起,高祖取而代之,以汉代秦,此乃顺应天命,更是顺应民意!”
“其后,我大汉屡次遭遇灭国危机,皆因前代之君,多有昏庸者,可我大汉国祚未灭,主公微末之中崛起,战长社,灭匈奴,镇并州,守虎牢,击鲜卑,他誓要效仿汉光武帝,重振大汉。”
“至于之后,后人自有后人福,若后世之君,有昏庸无道者,那也是合该大汉国祚消亡,关天下百姓何事?”
“愚民之策,当真能使得国祚绵延?那秦为何覆亡?若愚民之策当真有效,那我大汉建国近四百载,历朝历代从不缺乏造反者?一切便是因为百姓愚昧,只懂跟风,加之朝廷经营不善,这才使得那些野心家有机可乘!”
“若朝廷贤明,百姓知礼法,守礼法,懂礼法,纵然有野心家挑唆,百姓也有分辨能力,如此,那些野心家如何能聚起庞大势力?”
“主公曾言,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百姓爱戴,无论是治理地方还是统管大军,都能得到无与伦比的助力!”
听到毛骧的话,贾诩眸光闪烁。
天下不是一家一国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这岂不是验证了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语?
若朝廷代代以民为本,以民为重,那百姓吃饱了撑的,跑去造反?
毕竟,无论是哪个时代的百姓,只要你让他吃饱穿暖,那在他们的心中,你便是明君,有此明君,他们为什么要放着安稳日子不过,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那些野心家去造反?
想到这里,贾诩对着并州的方向,深躬一礼:“晋阳王大才,老夫佩服!”
“文和先生,主公求贤若渴,且对麾下无论文武,都舍得放权,如某一般,整个天网,除却主公外,某都有一言而决的能力!”
“若文和先生进入并州,定能得到主公器重!”
毛骧见此,当即满脸笑容的旧事重提。
贾诩深深的看了眼毛骧,淡然道:“你如此说,就不怕某去并州后,谏言晋阳王,让其另外组建一个专门监视天网的部门?
晋阳王将天网这个情报组织交给你统管,想必你颇擅此道,如此重要的组织,你却有一言而决的能力,日后一旦你生出异心,于晋阳王而言,可就不是什么好事!”
之前,毛骧之所以如此说,有两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告诉他,刘曜会放权,并且疑心不重,跟随这种主公,你不用担心日后功高震主。
其二,想要借他之手,谏言刘曜,不要光是组建一个天网,一旦天网统领生出异心,对于刘曜麾下的势力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一旦在天下大乱时,情报出现问题,大败只在眼前。
而且,纵然你回过元气,可两眼一抹黑,别人却对你麾下布局知之甚详,这仗还怎么打?
自古以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所以,情报乃是一个势力的重中之重。
而这毛骧,也引起了贾诩的兴趣,世人都专权,可却求而不得,可这毛骧,明明掌握无上权力,一旦他日刘曜见国,毛骧至少也是一个堪比三公之位,且手握实权的大臣。
可现在,毛骧就在为刘曜考虑,怕的便是日后天网统领出现问题,致使刘曜损失惨重。
“呵呵,先生多虑了,主公之言,便是让骧自戕,骧也会毫不犹豫,遑论区区权利!”
毛骧双眼清澈,笑呵呵的看着贾诩道。
“走吧,你既然说了这般多,那你肯定好也准备好了后路吧?”
贾诩再次看了眼毛骧后,这才收回目光,此刻,他对并州也产生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