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沿着九曲回廊漫步,脚下的青石板沁着凉意。董氏垂眸望着自己的影子,听着罗彦询问近日饮食起居,应答间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疏离。直到罗彦忽然停下脚步,望着远处宫墙间漏下的晚霞开口道:\"朕有意将刘颖许配给朕的皇子。\"
这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深潭,董氏的睫毛剧烈颤动。她下意识攥紧袖中的帕子,指甲几乎掐进掌心。自己的女儿乃是汉献帝刘协的女儿,大汉最后的一位公主,此刻罗彦几人要让他的儿子娶颖儿。
\"陛下想许配给哪位皇子?\"她的声音微微发颤,努力维持着平静。廊下的穿堂风卷起她鬓边碎发,拂过泛红的眼角。
罗彦转头凝视着她,眸中闪过一丝玩味:\"朕的儿子们都很优秀。\"他伸手想要触碰她的脸,却被董氏不着痕迹地避开。
\"只能是太子。\"董氏突然打断他的话,挺直脊背与他对视。她的眼神中燃烧着倔强的火焰,全然不似平日温顺的模样,\"若不是太子,吾宁可让颖儿一辈子待在吾身边。\"话音落下,空气仿佛凝固,唯有远处传来的更鼓声一下下撞击着耳膜。
罗彦挑眉,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突然露出锋芒的女人。他想起初见时董氏躲在刘协身后瑟瑟发抖的模样,再看此刻眼底跳动的炽热,忽然觉得有趣道:\"汝倒是敢与朕谈条件。\"
董氏双膝缓缓跪地,额角抵着冰凉的青砖,声音却清晰而坚定道:\"臣妾不敢。只是身为母亲,总想着能为女儿谋个安稳前程。\"她的发间珍珠坠子随着颤抖轻晃,在暮色里泛着微弱的光,\"若陛下应允,臣妾自当尽心侍奉。\"
沉默在两人间蔓延,良久,罗彦伸手将她扶起,指尖擦过她冰凉的手腕:\"好,朕答应汝。\"他望着董氏惊讶的表情,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不过太子之位,可不是生来就有的......\"
这句话让董氏心头一颤,她忽然意识到这场婚约背后暗藏的权谋。但当她望向殿内沉睡的伏寿和襁褓中的婴儿时,又将所有情绪咽回心底,福身行礼时声音重新变得温柔:\"谢陛下隆恩。\"
晚风卷起宫墙下的槐叶,沙沙声响中,董氏望着罗彦离去的背影,轻抚着鬓边珍珠,目光渐渐变得幽深
兖州城内,曹操坐在御书房内,将案前四人的身影映在斑驳的墙壁上。铜炉中沉香袅袅,却掩不住室内凝重的气息。曹操抚着颌下短须,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阶下三人道:“诸位,东吴孙坚、荆汉刘备已应下盟约,共讨大新。然何时发兵,关系生死存亡。今日召尔等前来,便是商议此等军国大事。”
司马懿垂眸沉思片刻,忽抬眼望向曹操,眸光中闪动着锐利的锋芒道:“陛下,罗彦坐拥益、西凉、司、并、幽、冀六州,更兼南阳、汝南等十余郡。其版图之广,人口之众,资源之丰,远超吾等。”他声音沉稳,却暗藏忧虑,“时间拖得越久,大新根基愈发稳固,届时吾等与之抗衡,难如登天。况且,罗彦甫定幽、冀、并三州,为收民心,免税三年。这三年间,大新虽获疆土,却也背负巨量赋税缺口,正是兵力、钱粮最虚弱之时。此时不战,更待何时?”说到此处,他双拳紧握,似要将胸中郁气一吐为快。
戏志才轻摇羽扇,折扇在掌心“啪”地合拢。他向前半步,神色凝重:“仲达所言极是。以罗彦之野心,若容他整顿军备、休养生息,首当其冲者必是吾魏国。”他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东吴坐拥长江天险,水师精锐;荆汉地势险要,水军亦不容小觑。大新水师薄弱,贸然攻吴伐汉,无异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但吾魏国地处中原,一马平川,且大部分疆土与之接壤,正是大新步骑发挥威力之处。若等罗彦准备周全,铁骑踏来,魏国危矣!”说到最后,语气中满是紧迫感,仿佛已看到敌军压境的惨状。
程昱一直默默听着,此刻微微颔首,苍老的面容上满是忧虑道:“陛下,仲达和志才二位所言皆有理。只是仓促发兵,粮草军备恐难周全。依老夫之见,可待明年开春。届时冰雪消融,道路通畅,粮草转运便捷,将士行军亦少受严寒之苦。且这段时间,可加紧训练士卒,筹备粮草,联络吴、汉,确保三方合兵一处,联合作战。”他声音低沉却坚定,每一个字都透着老臣的谨慎与担当。
曹操浓眉紧锁,背着手在室内来回踱步。案上烛光忽明忽暗,将他的影子拉长又缩短。片刻后,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道:“仲达、志才看清了局势,程公谋定而后动,三人之言,皆切中要害。如今,大新虽强,却也有可乘之机;吾等虽弱,但若抓住时机,亦能扭转乾坤!”他的声音激昂,仿佛燃起了熊熊斗志,“就依程公所言,明年,也就是公元206年正月二十八,朕将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吴国寿春,三国联合出兵攻打大新帝国。”
言罢,曹操大步走到书案前,提笔蘸墨,奋笔疾书。字迹如龙蛇游走,力透纸背。“即刻派人将国书送往东吴、荆汉,告知盟约已定,明春共伐大新!”他将墨迹未干的书信递给亲卫,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烛火依旧明亮。四人又详细商讨了兵力部署、粮草调度等事宜,直至东方泛起鱼肚白,才各自散去。
来到宫外的司马懿,显露出眼中的恨意,暗自想道:“罗彦,灭族之仇,不共戴天,吾司马仲达一定会报此仇,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