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城外,多尔衮率领的蒙古大军仿若一片遮天蔽日的乌云,气势汹汹地压境而来。
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营帐,密密麻麻地连绵数里,
如同一道森然的铁箍,将整个大同城紧紧围困,水泄不通。
这场惊心动魄的围城之战,已然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
硝烟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座城池。
城中,孙传庭和卢象升神色凝重地屹立在城墙上,
他们身着的铠甲在晨曦中泛着冷硬的光,
仿佛是这座城市最后的守护者。
二人的目光越过雉堞,望向城外那漫山遍野、如蚁群般密密麻麻的敌军,
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忧虑。
但在那忧虑的深处,却依然燃烧着一丝坚毅不屈的火焰,
宛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虽光芒微弱,却从未熄灭。
薛岳则在一旁焦躁地来回踱步,
他的脚步急促而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尖上。
心急如焚的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大声说道:“孙将军、卢将军,
我们怎能如此坐以待毙!让我带兵出城去,与那多尔衮的军队拼个你死我活,
我就不信杀不出一条血路来!”
他的声音因急切而变得沙哑,却充满了一往无前的渴望与决然,
双手紧紧地攥成铁拳,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敌阵中纵横驰骋、杀敌无数的场景。
王子豪站在一旁,无奈地抬手扶额,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这小子,
莫不是被建功立业的念头冲昏了头脑?眼下出城迎战,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我们此刻必须沉住气,等待援军,保存实力才是重中之重。”
他深知,在这敌众我寡、局势危急的时刻,
任何贸然的行动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一旦出城失利,不仅会折损宝贵的兵力,
还可能会让整个战局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影响到大明的国运。
孙传庭微微皱起眉头,目光转向薛岳,眼神中透露出冷静与沉稳:“薛将军,
你的勇气着实可嘉,本将深感钦佩。然而,此刻出城绝非明智之举。
据可靠情报,我们只需再坚守几日,辽东京师的援军便能如期赶到。
届时,我们里应外合,两面夹击,便能将这些蒙古鞑子一举围歼,这才是上上之策。”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犹如洪钟般在众人耳边回响,
作为久经沙场、历经百战的将领,
他清楚地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等待援军是最为稳妥、最为明智的选择,
唯有如此,方能在这绝境中寻得一丝生机。
卢象升也重重地点头表示赞同:“孙将军所言极是。
多尔衮的兵力强盛,且来势汹汹,我们若贸然出城,
只会陷入他们的重重包围之中,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如今城中粮草充足,士兵们也士气高昂,
只要我们坚守阵地,严阵以待,等待援军到来,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颗定心丸,
给周围的将士们带来了一点希望与信心,
让他们原本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一些。
薛岳虽然心中满是不甘,但也明白两位将军的话有理有据,
他咬了咬牙,狠狠地说道:“好吧,那我就再等等。
但若是援军迟迟未到,我们也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突围。”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倔强与不甘,
虽然暂时听从了指令,但心中仍在暗自盘算着其他的应对之策,
时刻准备着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同城内的明军将士们日夜坚守在城墙上,
他们的身影如同雕塑般坚毅,不眠不休地密切关注着城外敌军的一举一动。
他们不辞辛劳地不断加固城防,搬运巨石、修缮城墙,
将一袋袋的沙袋堆积在城垛旁,为即将到来的攻击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城中的百姓也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
他们虽然手无寸铁,但却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为将士们送水送饭,照顾伤员,协助他们共同敌抗外敌,
展现出了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伟大精神。
而多尔衮的军队则不断地对大同城发动猛烈的攻击,
他们用云梯搭起一座座通往死亡的桥梁,
投石车抛出的巨石如雨点般砸向城墙,
试图突破明军的防线。
但每次都被明军将士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顽强地击退,
城下很快便堆积如山,留下了无数敌军的尸体,
鲜血将大地染成了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
就这样,大同城在明军的坚守下,依然屹立不倒,
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傲然挺立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
而薛岳也在漫长的等待中逐渐冷静下来,
他开始与孙传庭、卢象升一起,凭借着多年的作战经验和智慧,
深入地商讨更加完善、更加周密的作战计划,
准备在援军到来之时,给予蒙古鞑子致命的一击,
让他们为自己的侵略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日,晨曦的微光刚刚轻柔地洒在大同城外那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多尔衮便早早地起身,走出营帐。
他身姿挺拔,却难掩脸上的疲惫与无奈。
他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远处那座屹立不倒的大同城,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深的无奈和决绝。
他心中清楚,经过这几日的围城强攻,
大同城的明军防御之顽强远超他的想象,
尽管自己的大军人数众多、攻势猛烈,如汹涌的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
但这座城池却始终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傲然挺立,
让他难以逾越,每一次的进攻都如同撞在坚硬的礁石上,无功而返。
“传令下去,全军集合!” 多尔衮猛地转过头,大声喊道,
声音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惊起了一群栖息在草丛中的飞鸟。
很快,蒙古大军迅速集结完毕,
马蹄声阵阵,如雷鸣般响彻云霄,
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弥漫在空气中,一片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仿佛是死神即将降临的前奏。
“诸位将士,” 多尔衮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矫健,威风凛凛。
他挥舞着马鞭,指向南方,向众将士宣布了他的新决策:“这大同城防守严密,
我们虽围困多日,但一时也难以攻破。
若继续在此僵持,恐会失去我蒙古铁骑的机动性优势。
如今,我们改变战略,绕过这大同城,直逼宣府!”
他的声音坚定而果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与决绝,
仿佛已经看到了宣府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下沦陷的场景。
蒙古将士们听闻此言,虽然心中有些许疑惑,
但多年来对多尔衮的信任以及对战争的本能渴望,
让他们迅速调整状态,准备跟随主帅踏上新的征程。
他们整齐地排列着队伍,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狂热的光芒,
等待着出发的命令,仿佛一群即将奔赴狩猎场的饿狼,
迫不及待地想要撕咬猎物。
随着多尔衮的一声令下,蒙古大军如潮水般涌动起来,
开始向着大同城的西侧迂回前进。
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绵延数里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宣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大地在他们的马蹄下颤抖,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灾难而哭泣。
而此时的大同城内,孙传庭、卢象升和薛岳等明军将领站在城墙上,
望着蒙古大军离去的方向,心中既感到一丝庆幸,又涌起一股担忧。
“这多尔衮老奸巨猾,他此番离去,想必是另有图谋。” 孙传庭皱着眉头说道,
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他的双手紧紧地握住城垛,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仿佛想要从这冰冷的石头中汲取力量,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卢象升微微点头,说道:“不错,我看他定是发现大同难以攻克,
便想寻找我大明防御的薄弱之处。
这宣府,兵力相对较少,防御工事也不及大同,
恐怕会有危险。”
他的声音低沉而沉重,仿佛是在为宣府的命运而叹息,
心中暗自盘算着应对之策。
薛岳握紧了拳头,满脸怒容:“这蒙古蛮子,如此狡猾!
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应当立刻向宣府派出援军,不能让他们得逞!”
他的声音因愤怒而变得高亢,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
恨不得立刻率领大军追上蒙古人,将他们斩尽杀绝。
孙传庭沉思片刻,说道:“薛将军莫急,我们需先派人快马加鞭向朝廷禀报此事,
请求朝廷速派援军前往宣府支援。
同时,我们也可挑选一支精锐骑兵,悄悄地跟在蒙古大军身后,
寻找时机对他们进行骚扰和突袭,打乱他们的部署。”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冷静与睿智,在这危急时刻,
迅速做出了决策,试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众人商议已定,便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一方面,信使快马加奶向京城飞驰而去,
他们身着轻便的铠甲,手持马鞭,在马背上飞驰,
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向着崇祯皇帝报告蒙古大军的动向,
希望朝廷能够尽快做出反应,派遣援军支援宣府;
另一方面,薛岳亲自率领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
悄悄地跟在了蒙古大军的身后。
他们身着黑色的夜行衣,马蹄裹上了厚厚的棉布,
尽量不发出一丝声响,宛如一群幽灵,
准备寻找合适的时机发动攻击,给蒙古人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
而此时的宣府,城中的百姓和士兵们还未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机。
他们依旧像往常一样,过着平静而祥和的生活,
对于蒙古大军的突然来袭毫无防备。
宣府的城墙上,士兵们稀稀拉拉地值守着,
他们有的打着哈欠,有的在闲聊,完全没有想到,
一场暴风雨即将降临在这座看似宁静的城池之上,
即将打破他们的平静生活,将他们卷入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