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内心感到困惑,但闫埠贵仍相信,既然这三人能够做到,或许自己深感骄傲的儿子闫解成也有类似的潜力。 心念及此,他迫不及待地继续往下查找关于自己孩子的信息。
他在清北大学的那一行,根本找不见闫解成的大名,甚至连一个同姓的人都没看见。闫埠贵的脸色不由得变得相当沉重。
旁边几户邻居,其实早已了解个中的情况。在他们眼中,像闫解成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挤进清北大学的门?简直像做梦一样不切实际。清北大学可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岂是他能踏足之地?
周围的几位邻人凑近,试图一窥究竟,闫解成慌忙收起报纸,“看什么!”然而在报纸被完全掩盖之前,他们还是瞄到了“李建国”这三个字。“真是小气,不让别人瞅瞅怎么行。你们的孩子是没能考上吗?哈哈哈。”“哎呀,那不就是李建国的名吗,怎么他也上清北大学了!”“老闫啊,别这样嘛,让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难道你们的儿子也没过,不好意思给大家看?”面对邻里的调侃,闫埠贵不予回应,只是埋头继续读报。可不管怎么找,都没法找到闫解成的影踪。他越想心越不安,随即质问起了儿子:“你是不是没考上?”
“养你这么久都白白浪费了吗?白读了这么多书!”“怎么会,这些题目明明这么简单。” 闫解成低落地回答:“确实考上了,不过是排名最后的大学。”“位置不在北京,是在远方的徽省。”听到这里,闫埠贵立刻找到了名字——它的确印在徽省农业学院的榜单之上。这个学校的名字听来便令人心生烦躁,怎么会是农业学院呢?将来不又得种地过日子吗?
这所学校连听说都没听说过,按闫埠贵的看法,简直就是个二流三教的场所,让他颜面尽失。原本在众乡邻面前大言不惭地说儿子肯定能进全国一流的院校,想不到竟是这么一所次等学校。不仅让人瞧不起,连找工作都成问题。
但转念想到院子里那些笨小子一个都没有考上,至少闫解成还能成为大学里的一员。这样的成就,放在谁家里,也是足以自豪的事情。周围的邻居也听到了这一切,有人小声议论:“虽然考了个偏远的大学,但也算是出息了吧。”
“相比傻柱他们几个,闫解成还是强许多,这些人可能连大学的大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另一名邻里附和道:“说起来,现在的大学生真的很难得。只要能考上,不管在哪里,对未来家庭的贡献都不小呢。”
只不过此时众人更关注的点转移到了李建国、陈雪茹和秦淮茹身上。“你说他们仨怎么就有本事考上清北大学的?”“该不会有作弊的可能吧?”有位邻居提醒道:“这话可不要乱说,如果被认定为诽谤,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想到了易中海因为不实之词被示众的例子,因此再也不敢胡言乱语了。毕竟是经过正规程序公开的成绩,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质疑其公正性。
在众多监考老师严密注视之下,李建国不敢冒险作弊。更何况他如今顺利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录取。一旦毕业,必然是前途无量,或许就能步入政坛,占据要职。
李建国现在已经是一所学校的保卫科负责人,将来的仕途发展,很可能成为处级或更高级的官员。
所以,在他去大学深造前,何不早早接近,送上一些礼物表示心意。毕竟大家都在同一个院子里生活。
闫埠贵也是这么盘算的。他认为拉近与李建国的关系成本低廉,未来的回报却极其可观。
更何况有陈雪茹、秦淮茹两位学霸,同样也被清北揽入怀中。从这种大学毕业,分到好工作几乎是板上钉钉,哪怕是在市区单位也有机会。
只是阎埠贵想不通李建国等人为何能够如此幸运地进入清华北大。他听说过秦淮茹甚至连小学都没读完,现在却能一举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
住在中院的何雨柱提前购得一张报纸,然而却未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名字,看来是没有中榜。
但是报纸上的消息让他异常兴奋。不仅李建国考取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李建国的女友陈雪茹以及亲族成员秦淮茹也都成功入选。
对此,何雨柱的仰慕之情难以言表,父亲何大清也感到非常自豪:“真是祖上有德,李建国这次是祖宗庇护了。先是酒店老板,然后升任保卫科主任,现在又成了清华北大的学子,实在叫人羡慕不已。”
何雨柱激动地指着报上大字标注的名字对父亲说道:“爸!您看,他们三个人都是考了满分,还被评为状元,真让人惊叹!”
何大清也是一脸惊讶地看向报纸,忍不住称赞:“简直就像是文曲星降生一般。”随即教育儿子道,“你这小子,以后得多向你的建国哥哥学习。遇事都要顺着建国。”
“只要你今后跟在李建国后面,一定能让我何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接着他又提议,“既然他们的成绩如此出色,何不到时请李建国回家,我们全院的人一起为他举办一次酒宴?”
目前,在四合院中,李建国若不出马,就是何大清最有权威。特别是最近易中海锒铛入狱、刘海中心力交瘁之后,大院里的环境比过去更加和谐安宁。
现在,为李建国办一场庆典不仅能为四合院增光,还可以邀请街道办事处领导参加,争取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为评选优秀居民区赢得机会,从而带来更多的公共福利。
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加强邻里与李建国的联系,毕竟李建国的成功未来定会影响着四合院里每个人的命运。在他辉煌的同时,或许也能够带动整个四合院的居民共享其成就和幸福。
吃过晚饭后,何大清计划将全院住户召集到一起开会,把这个想法告诉所有人。刘海中家中则是另外的故事。
刘光奇收到报纸后,并没有向父亲刘海中透露自己的考试情况,因为他深知父亲对自己寄予厚望,期望着他能考入大学,未来能步入官场。万一成绩不理想,让父亲得知,难保不会受到严厉责罚。刘光奇了解刘海中的个性,尤其对仕途有着异常执着,而由于自己的眼疾,这种渴望就更加强烈了,几乎将所有希望都寄于独子刘光奇身上。如今未能实现目标,对他而言无异于一场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