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知道宋阳连媒人都请好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时,宋建国便认真询问起宋阳提亲的事。
宋阳没什么可隐瞒的,把冯晓萱自幼被寄养在山里,冯学文在县城的现状,以及陈家兴祖孙三人上门请宋阳打野猪的真正目的,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事情虽有些戏剧性,但也在情理之中。
听完宋阳的讲述,宋建国立刻点头:“这事儿能成!”
王静雅则感慨道:“没想到这姑娘小时候过得那么苦,没爹没妈,真是可怜。你们能在打豹子的时候相遇,看对眼,也是缘分……儿子,你放心,她要是嫁进咱们家,我肯定把她当亲闺女,绝对不会亏待她。”
听到这话,李嘉怡忍不住看了王静雅一眼。
王静雅一愣,笑着对李嘉怡说:“儿媳妇,对你也是一样的,这些年我可没亏待过你吧!”
李嘉怡点点头,也笑了起来:“没有……只是等老幺娶了媳妇,就得有一半要分出去咯!”
“呸呸呸……说的什么话,好像要把我拆成两半似的!”
“哪能舍得呢!”
别看蜀地姑娘性格直爽火辣,可正因为这种性格,有话直说,看不惯就直言,不藏着掖着,只要双方脾气不是太差,懂得为人处世,反而很容易和婆婆相处融洽,谁有理就听谁的,就算心里不痛快一阵子,过后也就没事了。
很多时候,婆婆对待儿媳,比对亲生儿子还要好。
不少家庭里,娶进门的儿媳都被当成亲生女儿般疼爱,宝贝得不行。
宋阳深知自家老妈的性格,完全相信王静雅能说到做到,而冯晓萱也绝不是难相处的人。
趁着这个机会,宋阳觉得干脆把分家的事也说了,于是开口道:“今天是中秋,有些话本不该在这个时候说,但我又觉得,没有比现在更合适的时候了。”
一家人都把目光投向他,宋建国催促道:“都是一家人,没什么合不合适的,说吧!”
“我想分家了!”
宋阳直言不讳:“说不该在此时说,是因为今天是团圆日,提分家不太好;但我又觉得,大房子盖好了,有更舒适的地方住,早点搬进去也是喜事,所以觉得现在说更合适。”
“这话有道理,有好房子当然要早点住进去,确实是喜事,盖了又不是当摆设。”
宋建国表示赞同。
起初,他还担心宋阳选的盘龙湾和青沟这两个地方不靠谱,可房子盖好后,稍加打理,看着就舒心。
宋阳曾带他在周边仔细转过,规划着哪里以后能做什么,哪里能改成水田,哪里能开辟成菜地。
要是没当生产队长,他可能对宋阳说的这些一直持怀疑态度,直到真的分田到户。
但当了队长后,他和公社社长杜春明、书记韩学恒接触多了,眼界开阔了不少,也隐隐听说一些地方分田到户后获得丰收的事,得知上面即将推行这一政策,心里踏实了许多。
只要政策落实,把盘龙湾和青沟好好打理出来,以后的日子肯定美滋滋!
分家是大事,这时王静雅只是默默听着。
其实,宋建国和王静雅私下里也常聊这事儿,她能理解,也有所期盼。
宋建国既然赞同,王静雅便没多言。
李嘉怡这时也没插嘴,房子盖好了,她也想早点搬进去,只是此刻更适合说话的是宋军。
他们两口子也不是没盘算过,只是一直在等宋阳开口,毕竟都清楚,那漂亮的大房子是宋阳挣钱盖起来的。
而分家从来不是小事,除了家产,还有父母的养老问题,都得早早定下来。
分家意味着要独立过日子,有点小心思很正常。
实际上,宋军两口子心里很矛盾,一方面想早点住进大房子,另一方面又觉得宋阳很有本事,能挣钱,生怕自己分出去后日子不如现在。
他们私下商量过,真分家的话,都希望能多分些,但也知道这话实在难以启齿。
家里一直是宋建国和王静雅做主,他们俩没什么决断力,多少有些不安。
见身为老大的宋军犹犹豫豫不开口,李嘉怡忍不住碰了碰他,使了个眼色。
宋军看了她一眼,支吾半天,终究还是没说出口,转而道:“既然大家都同意,爸、老幺,你们说怎么分吧!”
两口子的小动作,宋阳看得一清二楚。
作为过来人,他见过不少因分家闹得不可开交的事,也明白,分了家想多争取些,有私心也是为了以后日子过得更好,这很正常。
所以,不等宋建国开口,宋阳抢先说:“我的想法很简单,也不用过多商量,就像之前跟爸说的,爸、妈跟我一起住,以后我来赡养,家里的东西都归大哥。
我现在手头还有七十多块钱,我自己留着,其他的钱,你们也知道,我都交给妈了,那些钱都归你们。
年底爸、妈挣的工分,还有你们自己的,以及分红,也都归大哥。
总之,我什么都不要。”
宋阳真心觉得没必要和宋军争什么。
家里有什么呢?
无非就是王静雅手里的几百块钱,家里的盆盆罐罐、家具行李,那点红苕和玉米,还有老房子,明年山体滑坡,这些就都没了。
再有就是养的几只鸡和两大两小四只猪。
新房子里家具都备齐了,要添置的也就是些零碎物件,老家具搬进去也不协调,宋阳看不上。
至于养的鸡和猪,也就解决吃肉和年底卖了换点钱的问题,宋阳能打猎挣钱,在黑市能用钱换各种票证,从冯学文那儿也能轻易换到,只要打猎赚钱,粮食和肉都能搞到。
相比之下,宋军现在老实本分种地,赚钱渠道少,要艰难得多。
宋阳就不同了,秋季还有一半时间,加上整个冬季,他有的是时间折腾,别的不说,只要打到一头黑熊或是一只豹子,一整年的开销就够了。
这有什么好争的?
与其为这些琐事计较,不如大方些。
接下来自己把日子经营好,怎么都舒心!
至于承担宋建国和王静雅的养老,宋阳也不觉得亏。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以王静雅的精打细算和宋建国的魄力与处事能力,肯定能在很多事上帮大忙,何况宋建国现在还是生产队长,以后就算当不了镇上的干部,当个村长也能有很大助力。
况且,两人都才四十多岁,正当年富力强,根本不需要他养。
再说,养儿防老,天经地义。
宋阳可不想做那种等父母老了,在兄弟间被嫌弃推诿,让父母可怜的子女。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有何不可?
反正宋阳很乐意,也自信能把日子经营好。
相比之下,宋军在这方面欠缺很多,以后说不定还需要宋阳多多帮扶。
重生回来,宋阳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一家人避开明年那场致命的天灾,平平安安,让一家人以后的日子和和美美。
上辈子孤苦一生,这辈子,他可不想再过那种残缺的生活。
当然,这不是说把宋军一家四口剥离出去,青沟和盘龙湾本就有占地盘的打算,宋建国和王静雅随时可以去帮他们,不是说跟宋阳住就只能顾宋阳的事。
他没那么小心眼!
分开了,也还是一家人。
听到宋阳这么说,宋军和李嘉怡都十分意外,甚至有些吃惊。
宋军当即说道:“老幺,这样不合适,东西都给我,父母养老却让你一个人承担,哪有这种道理,这事儿传出去,别人不得戳我脊梁骨啊。
是,我承认,我和你嫂子有点私心,想多要点,但也不是全部啊,真这么做了,我以后还怎么做人?”
一着急,他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李嘉怡有些尴尬,伸手在宋军咯吱窝掐了一下,狠狠瞪了他一眼。
宋军这时也不顾她了:“是你说老幺比我们会赚钱,要多要点的,现在掐我干嘛?东西都给我们,还不让我们给父母养老,合适吗?我这当长子的脸往哪儿搁?反正我不同意,盖房子可全是老幺挣的钱。”
被宋军这么一怼,李嘉怡红着脸,低着头不敢说话,也不敢看人。
“哪有这样分家的,什么都不要不合适。别的不说,就说粮食……明年养点牲口,一点粮食都没有你怎么养?怕是连只鸡都养不活,全靠买,哪能负担得起!”
王静雅主要考虑这样分后,宋阳眼下生活的各种不便:“再说,你马上要提亲,要办的事不少,花销也大,你怎么办?那姑娘嫁过来,听到这么分,不骂你傻才怪,说不定都不愿意嫁给你了。”
“就像你哥说的,这样传出去确实不好。别人会说我一碗水没端平,万一以后你怪我怎么办?还有,如果真的土地到户了,我和你妈分的土地,又该怎么分?要我说,还是平分,以后我们老了,你们哥俩凑点钱给我们就行。”
宋建国也不赞同。
看着一家人的态度,宋阳的想法反而更坚定了。
他先看向李嘉怡:“嫂子,别怪我哥说话直,你也别觉得不好意思,在我看来,你也是为了分出去后一家人能把日子过好,有点私心很正常,懂得持家,会精打细算,这是好事。
这些年,你嫁给我哥,一直勤勤恳恳,为这个家出了不少力,真要细算,反倒是我以前对不住你们的地方多,想多分点也是应该的。”
随后,他又扫视了宋建国、王静雅和宋军一圈:“爸、妈,还有哥,你们先听我把话说完,其实,我没你们想的那么复杂,我是真心想把现在的家产都留给我哥。
说句不该说的,我比我哥赚钱更容易,现在又没什么负担,反倒是我哥,要养两个孩子,还想再要个三胎,压力不小。
至于我,吃喝不愁,结婚要用的钱和票,我可以打猎去换,这不难,不是吹牛,冬天打一头黑熊,赚的钱就超过现在家里所有了。
至于冯晓萱,我会跟她讲清楚,相信她能理解,也会支持我,她可是个敢想敢干的姑娘,别小瞧她。
以后要是土地到户了,爸、妈的地也都分给大哥,到时候抓紧时间多开点荒地就行。我是认真的,也是真心的,以后大哥的日子会比我难。
盖房子前,我就说过分家的理由,现在就不多说了,我们都要给自己当家做主。但总归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
明年夏末分田到户,一个人也就分一亩多地,并不多。
宋阳能开荒开辟更多,再说,种庄稼真不怎么赚钱,也就用粮食养点牲口还行,把那点地都让给宋军又何妨?
后世很多人抛弃土地,全家外出打工,甚至都不回来了,山村逐渐凋零就是最好的证明,到时候有人把地送给别人种,只是为了不让土地荒芜,以后回家闲着还能种。
争那两三亩在山坡上、各种不方便的山地,没多大意义。
宋阳又补充道:“我相信,把日子过好这点能力和魄力,我还是有的,相比之下,大哥比我更需要这些……哥,刚才的话,你别多想啊!”
宋军哪会有意见。
宋阳把事情做到这份上,明显是在照顾他。
他自己也清楚,除了种地,别的也不会。而宋阳,会打猎、会采药,还会编竹篾,他总觉得自己这个弟弟,会的还不止这些。
相比之下,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欠缺很多,当下笑了笑:“我哪会多想,你说的是实话,也是为我们好。”
宋阳点点头:“那就别多说了,事情就这么定了!爸、妈,还有哥、嫂子,你们也要相信我!我们的日子以后都会好起来。”
与其计较这些东西,不如把握当下,着眼未来更广阔的前景。山外的事宋阳不太了解,但他知道山里机会也不少,用心发掘,过日子完全没问题。
宋阳觉得要是连这点魄力都没有,还谈什么过好日子?
他信心满满。
宋建国仔细想了想,这大半年宋阳给家里带来的改变,还有之前说过的种种,忽然觉得,这个小儿子可不是在说空话。
宋阳展现出的眼光和行动力,都让他刮目相看,那股魄力也让他惊讶。
宋建国打心底里相信宋阳。
他也很果断,当即说道:“老幺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也有这份心,那就按老幺说的办,当然,口说无凭,还是得找人作证立个字据,免得以后反悔。
接下来,就看你们哥俩各自的本事了。老话说,大鸡刨了大鸡吃,小鸡刨了小鸡吃,有多大能耐,端多大碗……老大,你们两口子有什么意见吗?”
宋军和李嘉怡都连忙摇头,这要是还有意见,就真说不过去了。
“那好,事情就这么定了……找谁说合呢?”宋建国问道。
“就找柱子哥他爸吧!”宋阳简单说道:“他们家和我们家关系好,向来口风紧,这事儿只要我们这些人知道就行,别传出去,别人问起,打个哈哈就过去了,也就没人说三道四了。”
宋军也跟着说:“行!”
“那我现在就去找他!”
宋建国起身就走,今晚月色明亮,连手电筒都用不着。
而宋阳则回屋,找了纸笔,开始一条条列下字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