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烛火轻轻摇曳,沈青和小心翼翼地将孟昭扶到圈椅上,又将手中的账本放到桌上,随后说道:“往后不要在马车上看账本了,你忙了一天,眼睛本就疲累,马车上烛火晃动,极易损伤眼睛,眼睛坏了可没处医。”
听他这么一说,孟昭确实觉着眼睛有点酸胀,伸手在眉间揉了揉,此时李婶适时送来热茶,沈青和接过茶盘的动作行云流水,仿佛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唉,对了,这么晚了,你怎么在我家门口?”孟昭捧着茶杯,后知后觉地发问。
沈青和眸光微动:“今日珍宝阁发生的事,我已经知道了,需要我帮忙么?”
孟昭确实正为此事发愁,自己今日做的那些事,只是在挽回品牌口碑,可到底治标不治本,只要有那些假货贩子,往后就总会发生这种事。
她确实有报官的打算,但京城里的执法部门实在太多,什么京兆府,大理寺,五城兵马司,还有县衙门,她实在不知道这事该去找谁,况且古代没有商标法,能不能告得赢还两说。
\"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孟昭抬眼问道。
“报官!”沈青和斩钉截铁说道:“制假贩假,不当获利,本就违反《诈伪律》,更别说此事还伤了不少人,若查证属实,不仅可以没收、销毁假货,赔偿原告损失,若后果严重,制假贩假者也会有牢狱之灾。”
孟昭不自觉地往前倾身:“那我应该去哪里报官,都准备什么?”
“先写诉状,说明事情原委,然后告至五城兵马司。”
孟昭微微皱眉:“五城兵马司不是负责京城日常治安、缉捕盗贼么?”
“也有巡查市场之责,若是发现市场中有制假贩假行为,可根据位置,报至东、西、南、北、中城兵马司,然后再收集人证物证,若是后续发现涉及官员或重大案件,也可以诉至京兆府或都察院。”
孟昭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刚好明日那些买了假货的人会来珍宝阁就诊,我正好可以收集一下人证物证,不过这诉状……”
沈青和唇边勾起一抹浅笑:“诉状的话,我可以代劳。”
他能写的了那些锦绣文章,一份状纸对他来说自然也不难,孟昭心想,不花钱的劳力,不用白不用。
\"那就...\"她故意拖长音调,\"麻烦沈大人了。\"
见她答应,沈青和心情愉悦了不少,继续跟孟昭商量着诉状应该往哪个方向写。
许韵蓉这几日在别院帮忙盯着作坊生产,孟大山则忙着四处采购药材,爹娘都不在家,孟昭顿时没了在家用早膳的心思,天刚蒙蒙亮就带着黄翠往铺子赶去。
路过一家老字号的馅饼铺子时,刚出炉的肉馅饼香气扑鼻,孟昭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咕噜\"叫了起来,她忍不住掀开车帘,对黄翠笑道:\"今早上咱们就吃馅饼吧,去多买几个回来。\"
等到铺子的时候,大门才刚打开,孟昭让黄翠吃完馅饼后,去把请的大夫接过来。
没过多大会,黄翠就把人请了过来,孟昭连忙亲自上前迎接:\"辛苦二位大夫了,这么早就劳烦您们跑一趟,早饭吃了么,要是还没来得及吃,我让人去给你们准备。”
那位女大夫约莫四十出头,治疗敏症是出了名的,曾给不少世家夫人瞧过病,男大夫则须发皆白,一瞧就经验丰富,而且他从前在宫里当过太医,能把这二位请过来,旁人断不会说她是糊弄事。
那位女大夫说道:“孟掌柜不必客气,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也都吃过了,直接带我们去看诊处即可。”
看二人这么专业,孟昭也没多说,把二人带到特意准备的诊区入座。
不多时,昨日那位带着女儿的大娘就急匆匆赶来,那脸部红肿的小娘子原本十分紧张,可瞧见那看诊区被帷幔遮蔽,外头只能隐约瞧见一点人影,紧绷的肩膀明显放松下来。
大夫看诊的时候,铺内的伙计跟在一旁,跟着记录看诊过程,等看完诊,替换产品的时候,孟昭又详细问了他们购买的过程。
把这些东西一一记录好后,孟昭跟她们说道:“药方已经开好,你们出了铺子朝左拐,走上不远就能瞧见仁和堂,你们只管抓药,药方上的字迹,抓药的伙计们都认得,不会朝你们收钱的。”
药铺也是孟昭提前就打好招呼的,等到看诊时间结束后,再去统一结账。
那大娘没想到今天一行竟然如此顺利,不仅看了那么好的大夫,赝品也给他们换成真品了,连抓药都不用付钱,顿时眼角含泪,“孟娘子,真是多谢你了。”
“不用客气,只要您往后还能信得过我们铺子,有需要就来瞧瞧,就好。”
“来,一定来!”
孟昭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些买了假货的人,许多都不是那种贪便宜的,他们购入的价格往往比孟昭铺子的售价还要贵上些许,所以完全就是优质的潜在顾客。
今天一天,断断续续来了二三十位看诊的顾客,孟昭仔细检查着收集来的赝品,越看越无奈。
这些假货简直五花八门,最粗糙的那种,也不知道是哪里的产品,就是挂了个珍宝阁的牌子,其实珍宝阁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
有点技术含量的,就是仿照着珍宝阁的产品做的类似的东西,区别就是有的做的粗糙些,有的精巧,最像的甚至已经能做到七八分相像,孟昭有些好奇,有这本事,干点啥吃不饱饭啊!
最令孟昭担心的是另一种,就是它并不属于完全造假,盒子瓶子都是珍宝阁出品,甚至里面的几个小物件也是她们家出的,可里头的膏体却是后期重新灌进去的,这种半真半假的模式,真是让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