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贺岁片,它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江。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到岁末香江演艺圈内的一些明星演员歌手都会自发地凑到一起,不计片酬地拍几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影片献给观众。
1981年许冠闻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摩登保镖》的成功,无疑让后来的很多“贺岁片”立了一个标榜,于是大家便把其卖点集中到了喜剧这一类型上。
接下来的影片大多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福禄寿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词来命名,内容上也基本满足以下两点:首先是喜剧,其次有知名明星扮演。
观众朋友对于这样热热闹闹欢乐的影片也是很买账,毕竟过年不就图个乐呵嘛。
而要说起90年代的香江贺岁片,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无厘头之王周星星,另一个是动作喜剧之神程龙。
上个世纪90年代的香江贺岁市场可以说是周星星的天下,那会无厘头喜剧迅速走红,周星星自然也成为贺岁片的常客,几乎每年农历新年期间都有作品问世。
像1993年获4000万票房的《唐伯虎点秋香》,1995年4500万的《大话西游》,1996年3600万的《大内密探零零发》,1997年4800万的《家有喜事》,1999年3000万的《喜剧之王》等等,都是星爷为观众献上的新年贺礼,而且每部都是堪称当年最卖座的香港影片之一。
这也让大家对周星星的电影自带滤镜,充满期待。
一直是香江电影顶梁柱的程龙大哥介入贺岁档领域的时间比星爷要晚一些,但是他的介入,却让贺岁片出现了一个新转机。1995年岁末,程龙大哥的《红番区》成为第一次被正式引进内地的“贺岁片”。8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让一直以来票房低迷的内地电影市场为之一振。
1996年、1997年,程龙在内地又接连推出了《白金龙》、《义胆厨星》等贺岁片,也是频频得手,又叫好又卖座。这也让内地的电影人获得极大的启发,其中就有冯晓刚。
说起内地贺岁片有一个人一定绕不过去,那就是冯晓刚。
1998年他拍出了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华夏内地的贺岁片市场。该片获得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项大奖。《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后几年的贺岁片大战:投拍的贺岁电影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
有人称呼他为华夏内地贺岁档第一人,后来也被更多的人肯定了这一称呼,导致很多人对于贺岁片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电影。
冯晓刚每年都会有佳作在贺岁档,从1997年《甲方乙方》、1998年《不见不散》到1999年《没完没了》连续三年在贺岁档推出喜剧片,均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成绩,可以说在贺岁档冯晓刚的电影不会输,至少肯定不赔,这让很多投资人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
2000年的《一声叹息》,2001年放大招贺岁档推出《大腕》,让观众年年都可以看到的冯晓刚电影。
就在大家在今年期待他的新片时,结果电影市场居然没有冯晓刚的身影,着实让观众有些不适应,观众们很是期待冯晓刚和葛大爷的冯氏幽默组合。
后来得知原来是被冯晓刚寄予厚望的《天下无贼》剧本没有过审,宣布缺席今年的贺岁档,观众们也觉得有些可惜。
这也让冯导很是焦头烂额,他很看好这部片子,没办法只能先搁置,认认真真的准备新片子奉献给观众。
而国内的另一位大导演陈凯哥,他导演的小成本电影《和你在一起》,将镜头聚焦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影片主题为父子情,情感极为饱满,国内票房1200万,奖项口碑都有,国外卖的也好,可谓名利双收,他对此倒也满意,当然那一定是《英雄》没有上映的时候。
公司的员工开始自发的比较起来,毕竟《和你在一起》是同类型的音乐电影,一个聚焦在父子,一个聚焦在师生,陈凯哥又是成名已久的大导演,自家老板也才是个新人,多多少少有些底气不足。
不过虽然他们没有看到《爆裂鼓手》的成片,但也都在暗暗期待可以超过《和你在一起》的票房,毕竟红包和这个息息相关。
由于今年贺岁档的单调,观众们的热情都献给了《英雄》,据小蒋他们说,电影院门口挤满了人,而买了票准备进场的观众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台上台下全是人。
说起这些的时候,不无羡慕之意,毕竟《英雄》用20天的时间完成了2.5亿的票房,这样骄人的战绩谁又能不羡慕呢!
而同年热映的海外大片《指环王》和《蜘蛛侠》的内地票房分别是5600万和4300万元,国产电票房相对较高的《天脉传奇》和《河东狮吼》的票房都在2000万级。
一部《英雄》直接占据了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它所开创的视听奇观、华语大明星组合、海内外跨界艺术家制作团队的建构,为接下来的华语的商业大片提供了被广泛参照的模式。
公司有人问元朗,对于《英雄》怎么看?
当然是站着看了,但是元朗没有这么说,还是说了一些好话的,毕竟这部《英雄》对于华语影坛的意义非凡,暴力美学和色彩的运用,恢弘壮阔的音乐,都很难让人对此片心生恶感。
不过可以想象得到接下来一定是各种古装武侠大片,大家就是这么喜欢学习。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买账,吐槽他仿效李鞍的《卧虎藏龙》,说他是紧跟“拍武侠给西方人看”的潮流故弄玄虚的跟风之作,批评电影剧情弱,只有场面没有内涵。
秦然为此专门给元朗打电话,说起了网络棍子手的评论,不伦不类的大融合,由于《英雄》的成功,秦然对于公司的电影的宣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是不是可以找到一条更好的宣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