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越聊越投机,话题便渐渐深入起来。
贺昌友提出想要打造一个海上的商队,银子不是问题。
郭学东意识到贺昌友背后有“大人物”支撑,更加兴奋。
便说此时正好有个机会。
海上的一路好汉被郑芝龙的人逼的东躲西藏,正打算结交尹家,却因为尹家出尔反尔,把事情闹黄了。
这事是他亲自参与的。
如果能把这路好汉给收编了,不正合了需求吗。
郭学东还道,这路人的头目吴志原先也是刘香手下的掌柜之一,与自己相熟,为人诚信讲义气,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吴志亦商亦盗,不仅海上的路子熟,经商也是一把好手。
用好了,是个人才。
贺昌友认为这确实是个机会。
如果把这个船队收编改组一番,这条线定能做起来。
便提出想要见见这位海上的兄台。
郭学东非常积极,次日便与贺昌友一道,在海边码头秘密寻找那位朋友。
有郭学东的暗号,很快便与那个头目联络上了。
贺昌友一见,竟是个三十出头,形容粗野的大汉。
此人姓吴,名志,还有个很拉风的绰号叫“东海飞雕”。
三人寻了一个酒肆,一边畅饮,一边谈事情。
贺昌友才发现,这吴志是认识字的,言谈间并不是外表看起来那么粗犷。
喝了几杯酒后,郭学东委婉说了来意。
吴志彪悍的脸上显出愤怒的神色,道:“这尹家真不是个东西,我们弟兄给他家送了那么多银子,还迟迟不肯给我等一个准话。”
贺昌友道:“不知吴掌柜提的是什么条件?”
吴志道:“上交一万两银子,其他钱财归兄弟们,船只也全部投献。”
贺昌友道:“这条件在下觉得有诚意,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吴掌柜,眼下就有个更好的机会摆在你面前。”
吴志哈哈笑道:“你们文人都喜欢打哑谜,俺猜不透,您就直说了吧。”
贺昌友笑道:“你的条件我东家全部答应下来问题不大。弟兄们安全上岸,往后跟着我东家,做正规生意,如何?”
吴志听后嘴角很快露出笑意,道:“呵呵,贺先生不要诓俺,是不是准话?”
郭学东道:“吴贤弟,你我相交多年,我可以向你保证,贺先生的话,句句属实。”
贺昌友道:“另外,你们弟兄上岸后,愿意跟着干的,那最好,不愿意的,分钱走人,我东家也有办法给你们解决善后问题。”
吴志道:“两位哥哥的话小弟我自然信的过,不过你们有什么生意可做?眼下郑芝龙横扫了海面,兄弟们之前还能浑水摸鱼,现在都得他娘的归顺他们郑家,才能有活路。”
贺昌友笑道:“生意自然是有。”
说着,从包裹中拿出了那面镜子。
“二位,请看,这就是我东家要做的生意!”
吴志当先接了过去,皱眉看了看,不就是一面镜子吗?
不是,这?
这镜子照人也太清楚了吧?
吴志虽然是个粗人,但在海上漂泊这么多年,见识还是有的。
不管是铜镜,还是佛郎机人红毛人的玻璃镜,都不如眼前的这面小镜子这么神奇。
拿在手里还如此轻便。
“好东西啊!”吴志咧嘴惊叹道。
说着递给了郭学东。
郭学东拿在手里一看,一惊非同小可。
“妙,妙,妙,此物大妙!”
贺昌友自信的点了点头。
郭学东道:“这样的奇货,贤弟,你真沉得住气啊,在尹家没拿出来,到现在才拿出来。”
贺昌友自信微笑不语。
当下三人举杯畅饮。
贺昌友道:“在下正好许久没有畅饮了,不过这酒差了点意思,比我东家的‘还我河山’要差多了!”
郭学东道:“‘还我河山’在下是听过的,这酒刚在宁波兴起不久,居然也是你东家的?”
贺昌友道:“没错!”
郭学东道:“贤弟,为兄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见这个人物了!”
...
贺昌友把这件事谈妥之后,便通过杨宝和曹和成把收编事宜也确定了下来。
只剩最后一道请示了。
贺昌友相信这只是一道手续而已。
于是贺昌友马不停蹄的回到了仁和县,前来请示陈浪的批复。
陈浪听完贺昌友的叙述后,觉得此事还真有些曲折。
不过总体非常理想,贺昌友在几个关键环节上把控还算稳妥。
在尹家出了意外变故的时候,也没有急于求成意气用事。
在和那吴掌柜谈判的时候也敢于当机立断。
随后,贺昌友给陈浪详细罗列了这股海上势力具体信息。
共有大小海盗三百五十四人。
战船、运输船、小船共计三十五艘。
有三艘排水量超过七十吨的大帆船,每艘价值约两千两银子。
其他超过五十吨的船只加一块约值三千两银子。
每艘大帆船上都装备有火炮。
这股海盗有多少其他资产,则没有统计。
上交一万两银子,其他钱财归他们,船只全部投献。
他们的要求不高,能安稳的上岸,不被朝廷通缉追剿是他们最想得到的保证。
陈浪觉得有些少,但贺昌友已经大体答应了吴志,便给了贺昌友一个满意的答复,就是都按他之前应允的办。
贺昌友顿有知遇之感。
隔天,贺昌友便赶回了宁波,着手收编这股海盗的事宜。
所有海盗悄悄转化为流民,被陈浪以流民的方式收容。
再以流民的身份整编。
所有海盗投献的船只全部重新翻修,改头换面。
船只其实并不是陈浪太关心的东西,他最在乎的,是这群能够在大海的惊涛骇浪里自由穿梭的人。
在陈浪眼里,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更是难找。
经过贺昌友的努力,有近七成的海盗留了下来,愿意为陈浪做事。
其他三成分了钱财后,或归乡养老,或到别处做生意谋生,贺昌友和吴志并不为难。
一番操作下来,陈浪轻松收编了一支约三百人的在海上出生入死过的人物。
这些人虽然都是海盗,但经过整编后,无论是驾船航海,贸易经商,还是训练水手,都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往后将成为海上贸易发起点之一。
当然,后续肯定还会暴露意想不到的问题。
陈浪相信,在他日益强大的资本,武力,以及官方渗透力的共同作用下,都能解决。
这些是后话,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
时间回到大年初六。
原时空快递员上班后,陈浪迫不及待的开启了他新年的几个计划。
一是火药,火枪,大炮的研究。
二是造船计划。
三是制造蒸汽机计划。
这三个计划都是强军计划的一部分。
研究这三项,在有原时空活生生的人可以咨询,并且还有很多现成工具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即便自己是个门外汉,陈浪相信,这些目标也一定能够很快达成。
由于对于火器的研发时间上不好估算,陈浪打算快速组装一批现代弩出来,作为火器出来之前的替代品。
明末火器质量普遍很烂,优质的现代弩对付流寇和农民军甚至明军都还是有相当优势的。
在火器没有研发出来之前,足够撑一阵子了。
喻思恂答应批准一块地的公文也下来了。
不得不说,速度很快。
作为回应,陈浪便命人把新购置的一千套次的多淘宝货给喻思恂送了过去。
集贤书苑背后有一片高地。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海拔最高的地方也不过五十米。
这片高地长宽好几里,长满了竹子,正好适合开发为军器营。
古代开荒不易,陈浪可不想担“乱占耕地”的罪名。
陈浪便命王厚才主持此事。
经过三个多月的磨练,王厚才办事能力逐渐显现了出来。
此子之前一直懦弱,经过了自己的“熏陶和点拨”,渐渐找回了信心。
虽然不是大才,比之贺举人锋芒要差的多,但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还是能担当的起来。
王厚才表现的也非常兴奋。
他感到自己能做的事“越来越大”,此前压抑起来的建功立业的心渐渐复苏了。
一天后,王厚才拿来了一堆自己规划的建设布局。
陈浪看了后,立刻笑了。
虽然仔细,但格局还是太小。
军械厂占地才五亩不到,明显不足。
陈浪命王厚才再把面积扩大三到四倍。
并告诉他,以火器制造房为主,并把冶铁房也规划进去。
至于冷兵器的刀枪,弓弩,铠甲的营房,只需要少数几间就行。
王厚才唯唯领命回去修改方案,不再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