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竣工大会,几乎颠覆了新城老百姓的固有印象。
原来盖楼还能这么风光,向阳集团真是牛逼!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大家只要知道瓜子很香就够了。
至于向阳集团盖的楼结不结实,耐不耐用,支不支时候,除了极少数个别人,没人关心那玩意,反正又不分给自己!
曲终人散,台上的嘉宾全都走了,就连向阳集团的人都离开了,台下的吃瓜群众却没走。
足足过了半个小时,才堪堪走了一半,也不知道剩下的人在等什么。
好吧,原来是在嗑瓜子。
一边吐着瓜子皮,一边和周围的人聊八卦,很多新城人民从来都没这么惬意:
“妈的,什么时候向阳集团还盖楼啊?”
“拉倒吧,向阳集团是一个社队企业,拿什么和人家那些公家的建筑公司比,能盖这一栋楼就不错了,没有下一次喽!”
“这帮当官的,放着向阳集团这么好的公司不用,不是有病是什么,那些公家的建筑公司,能和人家向阳集团比吗?”
“你说得对,根本就没法比,向阳集团的瓜子炒得火候太好了!”
“靠,瓜子炒得好,和盖楼有什么关系?”
“你懂个锤子,连小小的瓜子都炒这么好,可见向阳集团对质量的要求有多高,这样的公司,盖出来的房子肯定质量好!”
“高,老哥你分析得真高!”
“……”
尽管花费有些大,李卫民还是成功了。
就冲着向阳集团的知名度打着滚地往上翻,这顿瓜子就没白请!
当然,除了瓜子,李卫民还请楚东良他们这些嘉宾吃了饭,喝了酒。
要说李卫民也真下本,野山羊,梅花鹿,大王八,猴头菇……
什么叫山珍,哪个叫海味,一群服务员小姐姐可着劲地往上端,馋得她们险些把口水流到菜盘里!
好吧,李卫民没有吹牛逼,海带,紫菜,虾皮,发鱿鱼……
哪一样不是海鲜?
楚东良吃得满嘴流油,就连小楚同志的小嘴都一直没停。
李卫民也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放荡不羁,手里攥着一个大肘子,嗷呜嗷呜啃得那叫一个香!
楚东良脸都黑了,如果不是有外人在场,非狠狠批评李卫民一顿不可!
堂堂的……生产队长,像什么样子,用手抓着吃东西,几千年的净化白搭了吗?
李卫民眼神好,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看到楚东良眼里的鄙夷,李卫民表示根本就无所谓。
你鄙视我,我还鄙视你呢。
嫌我吃相难堪,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嘴上沾了多少油!
好吧,不是老楚没出息,主要是这年头的物资实在不丰富,地区专员也不能大吃大喝有没有!
除了吃饭喝酒,李卫民还有所表示。
别误会,不是送钱,送钱是犯法的。
李卫民给每个嘉宾都送了伴手礼,东西不多,也不是特别珍贵,都是向阳大队自己的土特产:
八个面包,两斤蛋糕,两个大寿桃,外加一盒花生酥。
别看东西简单,放在这年头,就连楚东良都觉得稀罕。
地区专员怎么了?
地区专员也得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每个月拎着面口袋,自己去粮店买粮食。
这个月供应细粮,他们就能吃细粮。
如果粮食短缺了,这个月按照一定比例供应粗粮,他们也只能跟着啃窝头!
当然,楚东良家算比较好的,孩子不多,就楚思雨一个。
两口子工资不低,养活一个吃不了多少的楚思雨,生活质量比一般人强得多。
不想吃粗粮,可以和别人换细粮。
人口比较多的家庭就惨了,如果再有一堆半大小子,哪怕是双职工,照样也要挨饿。
只能用细粮和别人换粗粮,这样可以多换一些,勉强对付肚子!
李卫民的伴手礼,受到了所有人的好评。
就连楚东良都相当满意,就别说其他人了。
不是李卫民大手大脚地浪费,主要是底气足。
如今的向阳大队,已经不是过去的向阳大队了。
田地还是那些田地,并没有增加,但和以前的生活相比,向阳大队的社员现在过的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成员在向阳集团工作,工资加上福利,大家哪里还用天天啃窝头!
李卫民还引入了机械化种田,耕田,灌溉,收割,效率不知道比原来高了多少倍。
再加上使用化肥,向阳大队现在的亩产,比过去高了一倍都不止!
可惜,限于政策规定,哪怕收获得再多,也不能超标给大家分粮食。
于是,李卫民就让向阳集团买下多余的粮食,加工成面包点心,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福利,发给手下的工人。
剩下的卖出去,用来赚取利润。
什么,向阳集团的待遇好,屲向阳大队的人等于是吃亏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向阳集团的粮食是花钱和向阳大队买的,向阳大队赚了钱,社员们又怎么会吃亏?
不过,李卫民并没有把卖粮食的钱发给社员,而是用来大搞基础建设。
修路,开山,种树,优抚贫困户……
哪一样不得花钱,卖粮食的那点钱,李卫民觉得还远远不够!
尽管没有直接发钱,向阳大队的社员生活质量还是逐渐在提高。
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那些没有在向阳集团上班的人,也可以做一些小买卖。
比如挎着篮子,到附近赶集,卖个茶叶蛋、冰糕、酸梅汤之类。
别问冰糕和酸梅汤是哪来的,问就是从向阳冷饮厂批发的。
李卫民只在县里和市里设了两个冷饮店,并没有让人背着冰糕箱走街串巷搞零售。
那些利润,就让给卖冰糕的小贩吧,李卫民做的是大项目,没有必要盯着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放。
好吧,其实主要还是批发。
向阳大队的人过的怎么样,没人比附近的生产队更清楚。
眼睁睁看着原来和自己差不多的穷鬼,现在一个个富得流油,附近几个生产队的人,眼睛比兔子还红。
如果不是他们的大队干部知道李老三不好惹,拼命劝阻,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跑去向阳大队找麻烦!
不患寡,而患不均有没有!